這段是個大段。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這是頭一段,你看他開始就擱個傷寒,傷寒他應(yīng)該脈浮緊,無汗,反自汗出,這說明他是亡津液了,小便又?jǐn)?shù),即自汗出小便又?jǐn)?shù),他這個書說小便數(shù)就是小便吃緊呀,就是頻數(shù)。這個可以與上邊參著看,小便不利影響自汗出,本來是桂枝湯證,他變成無汗了。那么這個小便數(shù),它影響自汗出,雖然是傷寒,他小便數(shù),他也汗出,他有這么一個意思在內(nèi),這個書上沒有明說。這個小便數(shù)說明什么問題呢?大概是胃虛。咱們后世這個醫(yī)書里有呀,所謂上虛不能治下,這是用五行的方法解釋了,胃屬土嘛,土虛不能治水。其實這個有道理,這個胃氣虛衰,人身上哪里都虛衰。就是虛脫那個樣子,脫水那個樣子,小便失去收攝,那主要是因為上邊胃虛。他這個傷寒本來是應(yīng)該無汗,由于津液大量亡失,既自汗出又小便數(shù),所致津液竭于內(nèi),后邊講陽明病就知道了。“自汗出”,汗出多為太過。傷寒沒有汗,發(fā)汗,發(fā)汗使汗出多,也為太過。太過者,陽竭于里,陽也指的津液了,那大便要干,咱們說的脾約證就是這類的。他這種脾約他不要緊,他是虛證,就是雖然十日無大便,無所苦也。所以這個脾約證你不能吃承氣湯了,只能吃些麻仁滋脾什么的。他這個病呀就類似這個情況,他的津液不守,一方面汗自出,一方面小便頻數(shù)?!靶臒毖?,有點胃不和的情景了?!拔汉?,你看他擱個“微惡寒”,這個“微惡寒”呀,他說明這個,他雖然冠個傷寒,這個表要解,我們剛才講了,這個惡寒是太陽病的一個主要征候,所以“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而惡寒”要加重這個惡寒。如果這個表征,這個惡寒很輕很輕的了,這個表要罷。但是這個心煩,這個里熱要升。什么道理呢?就是因為津液喪失?;蛘叽藷o陽也,不可發(fā)汗,這個更不可發(fā)汗,所以他說,“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這時候你再攻表,再讓它喪失津液,“此誤也”,這是治療的錯誤啊。這是頭一段。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要重視,這個小便數(shù)啊,凡是應(yīng)該發(fā)汗的病,小便數(shù)絕不可以發(fā)汗。這個在《金匱要略》里的《水氣篇》他講過。像我們方才講越婢湯中的那個風(fēng)水,是水氣在表,都可汗出。惟獨小便數(shù)者,他有這么一段,他說:“渴而下利,小便數(shù)者,皆不可發(fā)汗”,這個要注意。這個小便數(shù)呀,大概都是里即虛而津液不守,你再發(fā)汗再亡失津液,這個發(fā)汗最亡失津液了,這是逆治。那么,他這段也就是說明這一點。自汗出雖然像桂枝湯證,脈又浮,但是小便數(shù),這個津液亡失以至腳攣急,而且表證輕微之極了,微惡寒而已呀,這個病在這個時候啊,這個書上后面有,就應(yīng)該這個時候吃芍藥甘草湯,先治腳攣急觀察觀察,你看看這里頭一點熱都沒提,他也不發(fā)熱不什么的,你吃哪路桂枝湯啊,所以根本就是錯誤?!暗弥阖剩手懈?,煩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以復(fù)其陽”,這是第二段。
這個藥用對了病人好的挺慢,用錯了他立竿見影,馬上就給你個樣看看。不應(yīng)該吃桂枝湯給吃了桂枝湯,吃了桂枝湯馬上四肢逆冷,這是什么道理呀?津液再亡失,同時這個胃也虛,這個津液達不到四末,這個手腳離心臟都遠吶,所以血液、津液達不到這個地方了,他就涼,這個在內(nèi)經(jīng)上有了,它說:“脾為胃行津液”,到腳上腳上能行,到手上手上能握。那么這個因為發(fā)汗津液亡失的太厲害了,遠處的地方啊,達不到,所以他厥冷。那么在上邊也失去潤澤,所以嗓子也干,煩躁,吐逆,胃也不和。煩躁,比心煩還加重了,原病只是心煩而已啊,這是又煩又躁,他不能安靜,這都是胃不和的一種表現(xiàn)。而吐逆,這都是胃的關(guān)系了,這吐逆呀,這個病根本一開始胃就虛。胃虛不能治水嘛,所以小便數(shù)。那么,這種錯誤的治療,更喪失津液,胃既有熱,虛呀他胃里頭還有些停水,所以為發(fā)汗藥所刺激,他反倒吐逆,而且這個病還相當(dāng)急迫,手腳逆冷,“得之便厥嘛。把這桂枝湯一吃了,馬上這種情況,所以他說”甘草干姜湯與之“。這個甘草干姜湯以甘草為主了,這個甘草這味藥頭前咱們講過了,它也能夠養(yǎng)液,也能緩急迫。那么,這個病相當(dāng)急迫了。這個干姜呢,干姜甘草擱到一起,就是健胃,治嘔,它這不是吐逆嘛。我們這個理中湯什么的都是由這個甘草干姜湯上來的。甘草、干姜再加人參、白術(shù)就是理中湯啊。
四逆湯也是啊甘草、干姜加附子就是四逆湯。那么吃甘草干姜湯干什么呢?以復(fù)其陽,這個以復(fù)其陽啊是復(fù)津液,這個不是讓他再發(fā)熱,他根本就熱了,他這個時候胃太虛又有熱,你主要得恢復(fù)胃氣,他這個甘草、干姜啊他是溫中、健胃、緩緊迫的這么一種藥,但是干姜用的量非常輕,這跟我們頭前白虎加人參中講的人參健胃生津液是一個道理。這個時候胃要是不恢復(fù),這個津液是不會恢復(fù)的,所以他用甘草干姜來治療。這個病我想要用專講滋陰救逆的這種辦法一吃一個死,一看這個人,咽比較干,就是津液太虛了,用點滋陰藥,這個不行,他這個胃根本是不好的,也只能夠恢復(fù)胃氣才能夠生津嘛,同時用大量的甘草也是大有道理的。”以復(fù)其陽“不是復(fù)其熱,這個”陽“和我們頭前說的津液是一致的。胃氣恢復(fù),津液充暢,這個四肢自然就溫了?!比糌视⒆銣卣?,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他若吃了甘草干姜湯,當(dāng)然嘔逆、煩躁都止了。那么“厥愈、足溫”,四肢也不厥了,他津液一達到四肢他自然就不厥了,也不涼了。這個時候啊,腳攣急沒好啊,“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這個芍藥啊它是個治攣急的,肚子急痛,小建中湯就是加芍藥了,在桂枝湯里都是大量的用芍藥再加上飴糖啊。這個芍藥就治攣急,拘急痛,咱們說少腹急痛,那也是芍藥證。那么其他的部位發(fā)拘攣呢?芍藥也治。那么再給他芍藥甘草湯,緩他這個攣急,其叫即伸。我說開始就應(yīng)該吃這個藥,開始他這個就是亡失津液,那么由于已經(jīng)到了腳攣急的這個情形。這個芍藥甘草湯這芍藥這個藥啊,它是苦而微寒的這么一味藥,它也能夠?qū)@個,我們桂枝湯里擱芍藥,它與甘藥合之它也是養(yǎng)液的。那么開始用這個藥就沒有這個亂子了,這個時候啊更作芍藥甘草湯,吃這個藥他腳就好了。底下這個看出這個病是有熱了,“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他這個里邊的胃不和不是個重要的,實際上開始心煩,他就是小便數(shù),他是虛,這個不是陽明實結(jié)的那個厲害,經(jīng)過上邊的這種治療,甘草干姜湯、芍藥甘草湯之后一切病都好了。這個人吶還有說胡話,胃氣不和,譫語,這個你也不要多用調(diào)胃承氣湯,只能少少用,以調(diào)其胃氣就好了,所以“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這個用藥啊,不是說一個方子怎么樣,以量來調(diào)治這也是一個方法。比如我們遇到一個病,頭前那幾個方子都是啊,你像麻黃各半湯啊,才剛講的桂枝二越婢一湯啊,這種表邪非常輕,你不要用大劑藥,少少給一點。那么這個調(diào)胃承氣湯,雖然是一個整個方子,要少少給他一點就行,這就是調(diào)其量以適應(yīng)這個疾病。這也是一個方法,不能說我們開個調(diào)胃承氣湯讓你整個還是一回吃那些,那他人就受不了了,他這里頭不是那個實法,雖然譫語,譫語大便就干了,這個大便干是由于亡津液,不要那么攻,所以他說“少與調(diào)胃承氣湯”。底下這個他是反過來說的,他說假若“重發(fā)汗”,就是說咱們給吃這個桂枝湯了,這是假若,沒有這么糊涂的大夫,又自汗出,又小便數(shù),還給人吃麻黃湯,他是假設(shè)說的,假設(shè)這個病,他是亡失津液,這是個主要的,你還大發(fā)其汗,而又加燒針迫急其汗,這個出汗也最輕了,拿燒針刺激他發(fā)大汗。要是這么來呀,這個病它也要四肢逆厥的,但是那不是甘草干姜湯能治療的了,那非陷于陰證不可。這個虛極呀,就要從陽證轉(zhuǎn)變?yōu)殛幾C了,陰寒重證了,那你非用四逆湯才能治療呢。這個是個假設(shè),后面這一段比這解釋得好,我們把方劑再看一看,然后咱們再研究下面這一段。你們看看這個甘草干姜湯,甘草是四兩,干姜才二兩啊,這個干姜大概都用炮姜。這個四兩啊,拿著這個十六兩的秤,應(yīng)該是四錢,啊,這個多了,這個藥分一煎兩劑,他煮取一升五合嘛,分溫再服,勻兩次,勻兩次這個量就大了,古人一兩合現(xiàn)在三錢,十六兩秤,三四一十二,拿二除呢,還六錢啊,所以這甘草,拿十六兩的枰啊就是六錢。那么干姜呢,它是為它(甘草)的一半了,那個六錢,干姜就是三錢了,他以甘草為君藥,為主藥的。這個甘草又緩急迫,配合這個(干姜),所以辛甘并用啊,它配合干姜又是溫中健胃,所以他是主要地扶胃氣,養(yǎng)津液,治這個四肢厥逆。四肢厥逆,沒陷入陰證,陷入陰證非用附子不可,沒到那個程度,所以用甘草干姜湯就可以了。如果你再使他大虛,非陷于陰證不可,只是用甘草干姜湯還不行,你還得加附子,他說這個四逆湯啊就是這個。這個甘草干姜湯應(yīng)用的機會也挺多,它也治小便數(shù),你可知道,所以這個小便數(shù)呀,遺尿呀有用甘草干姜湯的機會,這就是說胃虛不能治下嘛,就是方才所說的這種情況。
這是個溫中養(yǎng)液的藥。芍藥甘草湯,這個“白”字用不著,擱個“白”字當(dāng)然也行了,旁的書上沒有“白”字。芍藥、甘草各四兩,這個也是大量用甘草。芍藥甘草湯應(yīng)用的機會也挺多,它不止治腳攣急了,也治肚子疼。那么對于這個下肢軟,它也治,所以古人把這個方劑啊又叫做“去杖湯”,去杖就是拐杖那個杖。腳,下肢軟而無力,這個芍藥甘草湯有治療的機會。這個拘攣,我們這段講的拘攣,拘攣更得用它了。下肢拘急,可以用芍藥甘草湯。芍藥主要是緩攣的,緩拘攣的。調(diào)胃承氣湯,大黃、芒硝加甘草。你們看這個地方甘草的作用就知道了。咱們這三個承氣湯啊,大承氣湯是大黃、芒硝、厚樸、枳實;小承氣湯沒有芒硝,就是大黃、厚樸、枳實;調(diào)胃承氣湯有大黃、芒硝,擱個甘草,所以甘草這個藥對胃是有好處的。大黃、芒硝本來是瀉下非常有力了,那么擱上甘草叫調(diào)胃,所以這個甘草看起來呀,起碼有護胃的作用,保護胃的作用。就像我們講的白虎湯(的粳米)是一樣的,它是甘味的一種粘滑藥,所以這個瀉下它不重,你要配合厚樸、枳實呀,就是不擱芒硝,這個瀉下也挺重,小承氣湯也比調(diào)胃承氣湯重。因為什么呢?你看它(小承氣湯)沒有甘草,所以古人這個配伍啊從這個方劑中咱們也可以理解。
甘草呢,據(jù)說也沒有那么大作用,但在臨床上確實(作用很大),所以咱們少氣呀什么的都要用甘草,也許與它這種緩急迫作用也有關(guān)系,從急迫證候也可以解釋得通的。你看攣急也是的,腳,本來平常沒有這個病啊,冷丁就是由于喪失津液,腳發(fā)攣急,這也是一種急迫證候,所以擱個芍藥甘草湯,這個甘草同芍藥量是一邊大的,現(xiàn)在我們用都是六錢了,都是18克了。在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體會這個,這個甘草啊,小便數(shù)用它是對的,大量用也可以的。如果這個人有浮腫,這個甘草啊影響小便不利,你看依著這個前后這個病啊,都挺適應(yīng)的,這個病主要根源就是小便數(shù),他本來是太陽傷寒,不應(yīng)該出汗,由于胃虛不能治水,所以小便頻數(shù),影響他汗出,這個小便數(shù)在這一段是個主要的證候。這幾個方劑都治小便數(shù),甘草干姜湯也是的,這個小便失禁吶、遺尿啊,這個甘草干姜湯都起作用。我們后頭還要講這個苓姜術(shù)甘湯,就是甘草、干姜,再加上苓術(shù),這個也治腰痛,治遺尿,都有用的機會。這個芍藥甘草湯也大量用甘草,所以甘草不利于浮腫啊,要是浮腫啊,用甘草要加小心,影響到小便不利,更使水沒有出路了。他由于小便數(shù)呢,這個甘草要用。但這個病都好了,他和那開始都一樣,就由于心煩,微惡寒,表欲解,而陽明有內(nèi)結(jié)的情形,他多少地有點譫語不愈呀可以給調(diào)胃承氣湯。那么后頭這個四逆湯是假設(shè)的,沒有那么治的,假設(shè)你要是那么治了,那就變成一個陰寒的一種四肢厥冷了,那非用四逆湯不可。
四逆湯就是甘草干姜湯加附子,在這藥量都輕了,不像上邊用得重。四逆湯在后頭三陰篇當(dāng)中單獨講得最多了。這個干姜與附子擱在一起呀,溫里的作用就大得多了。附子這個藥啊偏于治下,像這個下利呀,那么它是溫下元的,后世說它是入腎了,那也是根據(jù)部位上說的了,它是偏于治下。這個干姜偏于治上,所以嘔吐什么都要用姜,不用附子。可是這兩個藥擱在一起呢,是徹上徹下,無處不溫,所以這個四逆湯必須把這個干姜和附子擱在一起。那么古人也有這么說的,說這個附子啊,有了干姜,它才真熱。那么就是這兩個藥配伍起來,這個溫中回陽的作用才特別大,所以在三陰篇里頭對這個四逆湯我們要著重講的,現(xiàn)在理解到這就行了。在這一段,也不是用它來主要進行治療。下邊這一段,這個前后啊,又是像一節(jié),又不像,但是后邊的我認(rèn)為解釋得好,后邊呢就把這個四逆湯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