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是臨床常見病癥,可分為氣滯、胃寒、胃熱、食滯、瘀血、陰虛、虛寒型[ 1 ] 。筆者以健脾和胃法治療虛寒型胃脘痛療效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www.t cmer.com 中醫(yī)人,收集整理,ww w.zhongyi ren.cn天下 無疾,中醫(yī)人旗下健康門戶!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 例,男24 例,女8 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38 歲;病程最長12 a ,最短0. 5 a ;經(jīng)胃鏡檢查診為淺表性胃炎18 例,萎縮性胃炎6 例,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8例;淺表性胃炎合并胃下垂1 例。
1、2 治療方法 自擬健脾和胃湯,組方:黃芪、黨參、白術、茯苓、蘇葉、厚樸、白豆蔻、神曲、香附、甘草、麥芽、半夏,嘔逆者去麥芽加藿香,口苦舌苔黃者去蘇葉加黃連,嘔血黑便者去蘇葉加仙鶴草或白芨,每日1 劑,水煎2 次約300 mL ,沖服云南白藥,早中晚分3 次服。
1、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1983 年全國中醫(yī)內(nèi)科學會胃脘痛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判定。顯效:胃脘痛在1 周內(nèi)消失,兼證消除,舌質(zhì)、脈象明顯改善,其他檢查好轉(zhuǎn);有效:胃脘痛在1~2周消失或減輕1 個級度,兼證基本消除,舌質(zhì)、脈象改善,其他檢查好轉(zhuǎn);無效:胃脘痛在2 周以后無明顯消失,舌質(zhì)、脈象及其他檢查無明顯改善。
2 結 果
本組32 例,顯效18 例占56 % ,有效14 例占44 % ,無無效病例。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42 歲,農(nóng)民。2000 年12 月2 日就診,自述上腹脹痛反復6 a 多,加劇1 周,伴噯氣反酸,進食后脘腹脹,近3 d有黑便,1 周前曾經(jīng)胃鏡檢查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診視見體質(zhì)消瘦,氣促,面白無華,舌質(zhì)淡,苔白干,脈沉細無力,上腹平軟,輕摸舒服,重按痛。血常規(guī)示紅細胞3. 2 ×1012 L - 1 ,血紅蛋白8. 5 g/ L ,大便隱血陽性。辨證脾胃虛寒,予健脾和胃湯加減:黃芪30 g、神曲20 g、黨參20 g、白術20 g、茯苓20g、厚樸20 g、白豆蔻6 g、半夏10 g、仙鶴草20 g、生甘草5 g、蘇葉6 g、白芨10 g ,每天1 劑,沖服云南白藥,連服3 d ,病情明顯好轉(zhuǎn),大便轉(zhuǎn)青,上方去云南白藥,繼續(xù)服用3 劑,6 d 后顯效。上方去仙鶴草、白芨,加熟地20 g、阿膠10 g ,再用3 d 調(diào)理,患者恢復正常。囑其合理增加營養(yǎng),戒煙、酒、酸、辣飲食,隨訪6 a 無復發(fā)。www.tc mer.com 中
4 討 論
脾為生化之源,胃為水谷之海,脾胃健和,氣血生化無窮,經(jīng)脈肌肉受養(yǎng)則運動有力[ 2 ] 。脾胃受損,升降失調(diào),脘腹脹痛,胃脘痛以虛見證者達87. 9 %[ 3 ] 。本組病例以健脾和胃之法專治脾胃虛寒之胃脘痛證,方中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厚樸、半夏、香附理氣和胃;白豆蔻、蘇葉溫胃散寒;神曲、麥芽消食化積。全方配合益氣健脾助運,溫胃散寒行氣,可藥到病除。脾胃受損只要辨證準確,用藥合理,療效是理想的(惡性腫瘤除外) ;但保護脾胃,預防受損不易,因為脾胃的工作(功能) 比較繁重,保養(yǎng)不好易患疾病。所謂保養(yǎng)、保護是指營養(yǎng)恰當,飲食有節(jié),預防淫邪損傷。所以治胃脘痛不可忽略保護保養(yǎng)脾胃。[ 參考文獻]
[1 ] 劉啟泉. 參佛胃痛方治老年胃脘痛38 例[J ] . 中國中西結合脾胃雜志,1997 ,5 (1) :51
[ 2 ] 陳文淵,倪元芳,林勤. 脾胃升降與胃腸動力的探討與運用[J ]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脾胃雜志,1999 ,7 (4) :235
[3 ] 匡調(diào)元. 中醫(yī)病理研究[ M] . 2 版. 上海: 上??萍汲霭嫔?1989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