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 血
貧血可以是獨立的疾病,也是許多疾病的一個主要癥狀,或可直接視之為一種綜合癥.
所謂貧血是指周圍血液單位容積內(nèi)紅細胞數(shù)及(或)血紅蛋白量低于正常生理狀態(tài)。一般認為成人男性紅細胞數(shù)<400萬/,真真1、血紅蛋白<12g/al,成人女性紅細胞數(shù)<350萬/ul、血紅蛋白<10.5g/a1.稱為貧血。由于引起出血的病因不同,現(xiàn)代醫(yī)學分作出血性(由于紅細胞丟失太多),溶血曲(由于紅細胞破壞過多)和造血不良性(由于紅細胞生成減少)三大類。
中醫(yī)學文獻中雖無“貧血”病名,但在“血證”、“虛勞”、“萎黃”、“黃胖病”等病證中,卻有大量有關記載和極其豐富的治法方藥。
[臨床寢現(xiàn)] .
由于引起貧血的原因不同,各有其特點;癥狀自異,但從貧血對機體的總的影響看,一般有以下一些主要臨床表現(xiàn)。
皮膚、粘膜、指甲床顏色蒼白:有時可見輕度發(fā)熱。呼吸深快,氣短心悸,頭暈頭痛,耳鳴.目眩,有時可見眼前黑點;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大便不調(diào).嚴重者可引起舌乳頭萎縮而出現(xiàn)舌痛。可出現(xiàn)少量蛋白尿,輕度浮腫,性欲降低,女性月經(jīng)紊亂,男性陽萎早泄等。嚴重的缺鐵性貧血可以引起反甲;溶血性貧血可以發(fā)現(xiàn)黃痘,脾腫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可以見踝部浮腫。貧血病人的舌象一般以舌質(zhì)淡為主,可見舌體胖嫩,但嚴重者也可出現(xiàn)舌體枯瘦.舌苔一般無特異性,嚴重者可見少苔或光剝苔,大部分患者以白苔為主。脈象以虛弱無力為主,可見細弱、細澀弦、細數(shù)等脈,嚴重者可見虛大、虛數(shù),大失血后貧血病人可見芤脈。
[診斷要點]
如前所述,凡是循環(huán)血液單位體積中紅細胞比積、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shù)低于正常者即可診斷為貧血.臨床一般多以血紅蛋白濃度為基本標準,結(jié)合臨床癥狀作出貧血的診斷。因此貧血診斷并不困難.但是因為貧血是許多疾病的一個共同癥狀,所以貧血的鑒別診斷甚為重要.臨床上可以分三個步驟來確定貧血的診斷.首先確定是否有貧血,一般可以根據(jù)上述臨床表現(xiàn)結(jié)合實驗室檢查作出。第二步確定貧血的性質(zhì).一般通過:①詳細詢問病史,特別耍注意詢問家族史、服藥和理化物質(zhì)接觸史.飲食習慣及其他疾病史;②體檢,重點注意皮膚粘膜有無出血或黃疽、尿的顏色、舌質(zhì)、舌乳頭的變化、體表淋巴結(jié)、脾臟。骨骼、爪甲等;③實驗室檢查.血,尿、便常規(guī)(往往可以從中找到診斷的重點線索).血液形態(tài)學檢查,骨髓象,另外貧血還有一些特殊的試驗.第三步要分析貧血的病因。這一方面是為了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治療,另一方面,因為貧血可以繼發(fā)于許多疾病之后,如惡性腫瘤、腎功能不全、內(nèi)分泌紊亂等。所以認真分析病因,有利于對這些原發(fā)疾病的發(fā)現(xiàn).以免貽誤病
情.
[病機分析]
貧血的發(fā)生機理從中醫(yī)學角度分析,可以從兩方面來認識,即生成不足和消耗過多過快。
生成不足;血之生成,中醫(yī)學主要責之于脾(胃)、腎,心與肺;其中尤重于脾,腎。
所謂飲食入胃,。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蛴捎陲嬍持袛z入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缺乏.或由于中焦脾胃功能不健而使血之生成受到影響而造成貧血.腎主骨生髓藏精,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戕伐太過,可使其生髓藏精的功能受損,以精血同源。精可化血,精不足則血亦虧而成貧血之疾。另外,血之生成也與上焦心肺的功能有一定的關系,所謂。變化而赤。的。變化”,一般認為有心肺的參與,因此,。心肺功能不健,亦可引起血之生成不足而致貧血之患。
消耗過多過快:各種原因引起的內(nèi)外出血:妊娠,兒童發(fā)育過快造成的需求超過生成:心主血、肝藏血、脾統(tǒng)血、腎藏精、肺主氣,諸臟受損,功能不健,皆可致傷血耗血而成貧血。另外一些不內(nèi)外因,如諸蟲,理化因素也可直接破壞和消耗血液造成貧血。
貧血是諸多因素造成的病理結(jié)果,而貧血一旦發(fā)生,又戊了引起諸多病候的重要因素。血能濡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血之貧乏,則諸臟腑經(jīng)絡皆失其養(yǎng)而疾病叢生。受其影響最大者為中焦脾胃,其次者心肝,病延日久,窮必及腎,腎損之極,又有內(nèi)及奇經(jīng)者。
血與氣關系殊密,所謂血以氣行、氣以血載,故血虛多伴氣虛;血為人體陰液的重要組成成分,故血之貧乏,陰亦不足;陰傷日久,陰損及陽,也有出現(xiàn)陽氣不足者。
[辨證論治] 使用方法:先對癥選用藥方,并按提示辯證加減,然后進入方劑數(shù)據(jù)庫查閱其藥理、煎法、服法等;再進入中藥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病人的具體病情、體質(zhì)對所選的藥方進行加減,才得到有效的藥方,還要查閱三反九畏;服藥后還要根據(jù)“療效評定”再次判斷所用的藥方的療效。
貧血在中醫(yī)學中總屬血虛之證,但血之為病,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失所養(yǎng),故所現(xiàn)癥狀殊多,但治療中也有規(guī)律可循,綱要可挈。
一般性貧血或貧血較輕,時間較短者,總以氣血兩虛為主(因氣血關系密切,故純?yōu)檠撜吲R床殊為少見).癥見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臉色淡,肌膚少華不澤,聲低氣短,疲倦乏力,舌胖淡有齒痕,苔薄白,脈弱無力.治宜氣血雙補,以八珍湯為主化裁,藥用太子參(黨參或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生地(或熟地)、白芍等,在此基礎上宜酌加木香、砂仁、陳皮,佛手等行氣之品,以使補而不滯。脾氣虛甚者,可酌加山藥、黃芪(或逕取當歸補血湯意,重用黃芪30--45克,配以當歸以益氣生血), 胃氣不健者,酌加麥芽,荷葉、厚樸花等輕清之品以生發(fā)胃氣;血虛甚者,可酌加阿膠等厚味補血之品。
血為陰液的重要組成成分,血之貧乏陰亦不足,貧血漸久漸重者多見氣陰兩虛之證,臨床所見以脾氣虛,腎陰不足為主。癥狀除氣血兩虛所見外,還可出現(xiàn)食欲不振、大便不調(diào)、或溏或秘、或初頭硬而后稀,口燥咽干,耳鳴眼花,甚至低熱纏綿.舌多見質(zhì)淡少津,或見舌枯瘦而偏紅,舌體多有中裂,舌苔白或少,甚者可見光剝。脈以細弱、細澀、細數(shù)為主.治宜健脾益氣、補腎滋陰。藥用太子參(或生曬參),山藥、白術、茯苓、當歸、枸杞子、女貞子,黑芝麻、何首烏、櫓豆衣。方中所選滋陰之品取平和而不滋膩,且具養(yǎng)榮生精化血之功者。故治貧血屬陰虛者尤為適合. 陰虛甚者,可酌加鱉甲.龜板;有低熱者。可酌加生地、丹皮、烏梅、青蒿,十大功勞葉等清虛熱之品:若見脾陽亦損者,可酌加益智仁、炮干姜等溫健脾陽之品.
貧血久病重病者,多責之于腎。不僅腎陰不足,且陰損及陽,腎陽亦虛,而成腎陰陽兩虛之候,癥見面色蒼白無華、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或可見下肢浮腫,過勞尤甚,疲倦嗜臥,小便清長,大便溏薄不實,舌象一般不夠典型,脈象可見沉細無力或虛大、虛數(shù)等。治宜在補益陰血之基礎上更加溫腎補陽之品。藥用何首烏、當歸,黑芝麻、女貞子、櫓豆衣 仙靈脾,補骨脂、巴戟天,胡桃肉、茯苓.本方所選溫陽藥皆溫潤平和之品,以貧血本質(zhì)上是為陰虛之證,雖損及陽氣,但補陽亦應于陰中求之,宜溫潤以養(yǎng),而不可用桂附之類剛燥劫陰。且腎本惡燥,剛燥非宜.下肢浮腫甚者,可酌加車前子、牛膝;腰膝酸軟明顯者,可酌加杜仲、牛膝、桑寄生。
重病久病,腎損日深,當慮及有延及奇經(jīng)的可能。特別是高年患者和女性患者尤當注意,以高年下元先損,奇脈空虛;婦女經(jīng)病產(chǎn)傷,易損傷沖任督帶。奇經(jīng)受累的患者臨床除見貧血的一般表現(xiàn)外,多有尾骶酸重疼痛.腰脊僵硬。頭暈耳鳴,眼花或眼前黑點,性欲淡漠,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男性陽萎早泄,脈以虛數(shù)、虛大,沉細為主。治宜壯督充任、通補奇經(jīng),填髓益精.藥用鹿角片,仙靈脾、狗脊片、巴戟天、川斷、炙龜板、當歸、女貞子、白芍、紫河車、菟絲子。也可加入鹿角膠、豬脊髓,羊脊髓、海狗腎等血肉有隋之品,制成丸劑久服,或可配服全鹿丸。若婦女經(jīng)來量少.色淡、腹痛者,可加紫石英,小茴香等;性欲淡漠、男子早泄陽萎者,可酌加仙茅、鎖陽、韭菜子等.
心主血,貧血多見心血不足之證,突出表現(xiàn)為心悸胸悶,虛煩不得眠.脈可見結(jié)代。治宜.養(yǎng)血安神寧心,方用生脈散合酸棗仁湯加減。藥用太子參(或生曬參、西洋參)、五味子、麥冬、酸棗仁、蓮子心、當歸、白芍、茯苓、遠志、柏子仁。生地黃等。 .
肝藏血,貧血亦可見肝血虛、肝氣郁、肝陽上亢之證,突出的表現(xiàn)是頭暈目眩,急躁易怒,脅肋脹滿,脈細弦。治宜養(yǎng)血柔肝,理氣疏肝,方用養(yǎng)血勝風湯加減.藥如生地、白芍、川芎、桑葉、枸杞子,黑芝麻、柏子仁,菊花、當歸、制香附.潼白蒺藜、大棗等。
肺主宗氣,與心同居上焦,共同參與血之生成,故貧血也有以肺氣虛宗氣不足為主之證者。突出表現(xiàn)是氣短息促,乏力懶言,惡寒畏風,易感外邪,脈弱等,活宜在補益氣血的基礎上,重用黃芪45—120克,大補宗氣,并可加五味子,防風,白術等品以斂肺固衛(wèi)。貧血以虛為本,但也有兼夾實邪者.臨床以兼痰濕.。瘀血為最多見。有痰濕礙胃者可在補氣養(yǎng)血基礎上。參用溫膽湯,平胃散等加減;有瘀血內(nèi)停新血不生者.宜仿仲景大黃廣蟲丸意祛瘀生新。
另外對不同類型,不同原因引起的貧血,中醫(yī)治療中也有一些針對性的方法.如在辨證論冶的基礎上,對缺鐵性貧血,可酌加膽礬,針砂,皂礬等品;對鉤蟲等寄生蟲引起的貧血.可酌加使君子.雷丸,檳榔等驅(qū)蟲藥.貧血患者除以辨證辨病相結(jié)合用藥物治療外,還要注意飲食調(diào)攝,所謂藥補不如食補.可以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原因的貧血,指導患者進行食療。如缺鐵性貧血可多進食菠菜。鴨血,紅棗、黑木耳等;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可多進食豬肝.羊肝及富含維生素的蔬菜瓜果等;失血后貧血,可多進食紅棗、龍眼。赤小豆,小米等品;再生障礙小貧血,可多進食豬、羊等動物的脊髓。
以上就貧血的治療作了概括性介紹, 在臨床實踐中,證候之間往往互有兼夾,錯綜復雜.需要嚴格本著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原則.認真分析,在方藥運用上要活法圓機,適當化裁.需要在治療中加以注意的有以下幾點;①重視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貧血的治療中尤為重要.不論辨屬何證,都要注意調(diào)補脾胃;并在組方選藥上時時顧護胃氣,使補而不滯,補不礙胃。②謹防劫陰耗液.貧血之疾以陰虛為本,即使有陽虛表現(xiàn)為主者,在補陽時也應時時顧護陰液.選擇溫陽藥時應本著“溫者,溫存以養(yǎng),非指熱藥濟火”之旨,選擇性昧溫潤平和之品,慎用剛燥之味。③重視原發(fā)病的治療。貧血多繼發(fā)于其他疾病,故冶療中不能僅著眼于貧血一癥,需要結(jié)合原發(fā)病,從整體出發(fā),辨證辨病相結(jié)合,方能取得鉸為滿意的療效.
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干細胞及造血微環(huán)境損傷,致使紅髓被脂肪髓所替代,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的一組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進行性貧血,出血,反復感染及全血細胞減少。本病以青壯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按其臨床表現(xiàn),多屬祖國醫(yī)學的。虛勞”,“虛損”及。血證。范疇。
溶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是由于紅細胞破壞增速.超過造血補償能力范圍時所發(fā)生的一種貧血.其特點是患者紅細胞的生存期(正常為100—120天)明顯縮短,有的甚至僅有幾天。血紅蛋白大量分解和紅細胞代償性增生,是所有溶血性貧血的共有征象.
溶血性貧血按其病因?qū)W分為紅細胞內(nèi)先天缺陷所致溶血性貧血,主要包括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遺傳性非球形紅細胞溶血性貧血、蠶豆病,伯氨喹啉型藥物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等;另一類為后天獲得性溶血性貧血,主要包括自家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新生兒溶血性貧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以及化學物質(zhì)感染和輸血所致的溶血性貧血等。
溶血性貧血按其病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溶血性貧血可表現(xiàn)為寒顫,高燒、腰背肢體酸痛,面色蒼白,黃疸。嚴重者可出現(xiàn)微循環(huán)障礙,少尿或無尿?;颊咭姿烙谛菘嘶蚣毙阅I功衰竭.慢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有輕度或隱陸黃疸,肝脾常有腫大,并伴有淋巴結(jié)腫大,病情發(fā)展緩慢.
各種溶血伯貧血有共性,也有個性.了解其共性,有利于探索溶血性貧血的辨證論治規(guī)律;針對其個性.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共性源于個性,所以這里先介紹幾種經(jīng)中醫(yī)治療已取得較好療效的溶血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