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品西游很好,關鍵就在這個漫品?!秾O子兵法》高中時候讀過,盜版書,便宜,那個時候喜歡軍事,男孩子嘛,都這樣。那個時候看翻譯,再看后面的故事,對于文言文本呢,想著背下來,但是記憶力資質(zhì)夠嗆,于是也就粗略地讀一讀,學一學,古典文本,全本學習的,也就孫子兵法了。有這個緣在,心目中對孫子兵法還是有感情的,這是與諸子百家儒釋道經(jīng)典的“初見”吧,所以念念不忘。漫品經(jīng)典,還是蠻適合我的,讀書,思考,學習,寫作,合在一起了。漫品就是玩味,體會,要真明白才行。漫品,就是放松,不急不躁,仔細體會,慢慢地學,細致地讀。與自己的工作啊,生活啊,合上,相互應證。
在事上磨,在事上反思。
孫子兵法,可以說是做事的方法論,特別是這個“計”,計劃,計算,合計,籌謀規(guī)劃,是行動之前的謀劃。我現(xiàn)在打算寫《孫子兵法》這個專題了,怎么寫?打算寫多久?怎么一個頻率?寫到什么程度?看什么參考書?在什么時間寫?如何和其他學問結合?如何在生活、工作里運用孫子兵法的智慧?這些都是計的范疇,思考這些就是在應用。這就是后面說的“經(jīng)之以五事,校之以計”。
計,就是做整體的,系統(tǒng)的,深遠的規(guī)劃。計,從言,從十,也就是做周全的談論,論證,謀劃。十,十全十美,萬無一失,或者說是爭取十成的把握,這就是廟算。廟算,要有勝算才能做,爭取完全的勝算,雖然不可能,但是這是“計篇”所追求的。這個十全十美呢,不能僅僅看成功,更要看失敗,失敗了,如何全身而退?記得三國演義里,趙云啊,面對失敗,退兵時能來個回馬槍,退的很有法度。十全十美要能成能敗,應對自如。
《大學》里講,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這就是兵法里“計”的要義啊!
戰(zhàn)爭需要“計篇”,讀書寫作也需要“計篇”,工作需要“計篇”,做事情都需要,這是一個認真的態(tài)度,和開始就要有能成的把握。
孫子兵法,日本人用的比較好,商場中,企業(yè)管理中,用得比較多。這呢,在中國是常見則不疑,進而是常見則不珍惜。上學是地攤上都能買到,幾毛錢一本的盜版書,還沒什么人買。哎呀,現(xiàn)在想想啊,不知說些啥了。戰(zhàn)國時候,那孫臏和龐涓之間,不就是因為這本孫子兵法嘛,爭得那么厲害,現(xiàn)在呢,變成大白菜,我們每每聽說我們的孫子兵法多么多么厲害,都進了西方的軍事課堂,軍事院校必學什么的,可是咱自個兒不學的。說不學呢,也過了,孫子兵法的智慧,早已經(jīng)化在我們的民族性里了,我們看到抗戰(zhàn)時候的游擊隊,大字不識的軍人,孫子兵法的智慧運用自如。所以,可能讀書人最愛掉書袋,只會書面研究一些孫子兵法,運用層面,書呆子一個??赡芨銓O子兵法研究的,不少都是這樣。
一般研究儒學的,看不上孫子兵法,而張文江老師把兵法放在文明的競爭策略這個高度來觀的時候,對我是有啟發(fā)的,讀一讀兵法,對一個讀書人是有好處的,防止讀書讀傻了,還是有意義的。
所以我們對這個“計”字,對孫子兵法,存敬,修己以敬,敬事而信。有這個心在,就能把書讀透。這樣,才可能生智慧,真正學到古人智慧思維,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智慧,“智周萬物,道濟天下”,這是古人的格局,學就往這兒靠一靠。
儒家智慧,在知仁勇三達德。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勇者成仁。事上歷練,不可不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