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chuàng)
日前就有一名考生,因為午休睡過頭,因而錯失了英語考試。
根據(jù)該考生的爆料指出,提到在高考之前,學校還向家長收取了考試期間的住宿費、餐飲費的費用,還奉勸父母不要陪考,避免給孩子帶來壓力。因而許多父母放棄了陪同孩子考試的念頭,卻不料英語考試都開考了,孩子還在學校安排的賓館里睡覺,還沒有人去提醒孩子,這讓作為該學生的家長,不禁質疑學校的管理不夠嚴謹。
在后續(xù)的回應中,作為學生家長認為學校應該要負擔責任,但學校不僅拒絕負擔責任,還表明收取的費用僅只是住宿與餐飲費用部分。更說當天為了不要耽誤其他學生的考試時間,因而先帶領其他學生步行前往考場。對此家長非常不滿,認為學校應該要盡到管理責任,并不是一味的推卸責任。
有的網友認為孩子都已經是高三生了,屬于成年人,就該要對自己行為負責,學校管理方面并不是主要的問題。
作為父母,你會怎么看?是認為學校要負最大責任?還是要檢討自己孩子的時間觀念有誤?
教孩子認識時鐘、感受時間
許多父母的共同煩惱就是孩子,不管是在穿衣服、刷牙、洗臉,孩子總是能夠玩起來。
更別說要孩子寫作業(yè)了,正值活潑、調皮搗蛋的年紀,不管父母怎么催、怎么罵,孩子也不容易改進。
而通常這類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正確的時間觀念,覺得時間還很充裕。造成他們這種想法的原因絕大多數(shù)都是來自于父母包辦太多,因而讓孩子有了依賴。
對此,父母可以和孩子玩些計時的游戲,比如穿鞋子用了幾分鐘,有沒有比上一次還快;洗澡用了多長的時間,誰是洗澡最快的人等等。這樣不僅能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概念,也能讓孩子習慣且有意識的去深思,需要留給自己多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任務。
讓孩子學習規(guī)劃時間
有一些六、七歲的孩子,他們都有一些基本的時間概念,但就是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
這時候父母可以用正確的指引方法,鼓勵孩子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先列出來,并對這些事情進行分類、規(guī)劃,比如哪一些事情是必須做的、哪一些事情可以緩一緩等。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習估算完成任務所耗費的時間。
不同的事情所花費的時間肯定也會不同,這時候父母是可以讓孩子說出因為別人而浪費,以及因為自己所浪費的時間點,讓孩子從中進行思考,給出解決的方法。這個過程也可以有效啟發(fā)孩子的思考能力。
切記,父母別總是替孩子解決所有問題,要指引孩子去思考、去理解,而非總是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若孩子有些反抗,那么就可以把這種行為變成一種游戲,制成圖表,增添孩子的興趣。
倘若所有事情,父母都習慣幫孩子安排的妥妥當當,那么孩子就會像算盤上的珠子般,只有父母撥一下,才會動一下。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還小時,就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以及管理方法,否則未來時間觀念不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做事情變得拖延、磨蹭,缺乏專注力
孩子沒有正確的時間觀念,做起事情來就很難規(guī)規(guī)矩矩、按時完成了。
比如吃飯東摸西看、寫作業(yè)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認為能在一小時之內完成的事情,絕對不會提前把事情給做完。
因為沒有按時完成的主觀意識,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會喜歡邊做邊玩,注意力又很難集中,這不利于孩子專注力的培養(yǎng)。
變得懶散,缺乏行動力
孩子如果一直都沒有正確的時間觀念,這樣一來做事情也很容易少了主動、熱情,沒有催促、給予壓力之下,往往也就不會想去行動。
這樣的做事風格,會給人有一種懶散、不負責任的印象,在未來社會上的成長與立足都有相對程度的影響。
缺乏自制能力
通常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做事情也比較被動、不自律,甚至還有認知上的誤區(qū),比如寫作業(yè)時會覺得這是為了父母而寫,倘若父母不催、不給獎勵就不會寫。
等到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認為所有事情都不這么重要,只要自己開心就好。因此早上都會賴床,導致上學遲到,一拿起手機玩游戲就會毫無克制,愛玩多久就玩多久。
這樣不自律的行為,未來孩子不僅會在生活上就連工作都會缺少自制能力,做起事情來毫無節(jié)制、難以持久,這樣也就很難取得成就。
做事情沒有計劃、效率差
少了正確的時間觀念,孩子做起事情來就連主動性也沒了,自然而然也不會費心思去思考事情,應該如何規(guī)劃,才能夠更好更快的按時完成。
所以,通常這一類孩子在工作上、學習上,都沒有所謂的計劃,態(tài)度隨意,致使效率也比較低。
父母應當以身作則,給孩子有好榜樣
要想培養(yǎng)孩子的正確時間觀,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己的作息要規(guī)律,也要遵守時間,不要有拖拉、磨蹭的做事行為。
在正向行為的影響之下,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慢慢學習自律,而有了自律的好習性。
訂制計劃表,給孩子有“時間”的概念
倘若孩子對時間概念,缺少足夠的了解,父母可以把時間變成“可視”的模式,而要怎么才能做到可視呢?
制定計劃表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方法。父母可以把孩子每一天要做的事情,以及對應的時間節(jié)點給列出來,做成一個計劃表格。
孩子每一天可以依照計劃表來控管自己的時間,慢慢的他也會對時間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知道哪一個時間點應該要做些什么,更容易養(yǎng)成自律的習性。
適時的放手,讓孩子自由分配時間
父母不要過于擔心,若是給孩子自由分配時間,會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要適時的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安排自己的事情,給他們鍛煉支配時間、承擔后果的機會。
雖然孩子一剛開始沒辦法很有效率的去支配時間,這時候父母可以適時的給予一些幫助,給孩子做個強力的后盾,但并非要事事都替孩子做好,也不是對孩子不聞不問。
通過這樣不斷的調整、訓練之下,孩子不僅懂得自己規(guī)劃自己的時間,也會更加自律。
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急”。畢竟孩子也還小,處于愛玩調皮的年紀,作為大人要想自律的生活,也是需要有很大的毅力才能改變。因此父母要用更充沛的耐心、經歷去引導孩子,千萬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當然也別過于放縱了,否則造成的后果,不僅是孩子需要去承擔,父母也得負一大半的責任。
今日互動話題:你們家的孩子有時間觀念嗎?你是否總會習慣替孩子安排所有事情?有關于日前所發(fā)生“高考睡過頭因而錯過考試”這一事件,你認為是學校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
我是文竹媽媽,家有兩寶,大寶5歲,小寶3歲。一人帶兩娃的艱辛讓我更懂得如何照顧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