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專欄 風(fēng)尚標 曾雅嫻
明代中期,四川出了一位“才藝冠絕女班”的詩人,她的名字叫黃峨。黃峨,字秀眉,四川遂寧人。她的父親黃珂是明成化的進士,官至工部尚書,《明史》里有記載。
黃峨這么一看也算是出生在書香門第了,知書識禮。小家碧玉肯定是不離,這樣的小康之家,也讓黃峨自幼就有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收到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
于是乎漸漸長大的黃峨在不顯山露水的含蓄里成為了一名才情與美麗俱佳的姑娘。
那個時候的姑娘到了一定的時候,出閣是逃避不了的話題,媒婆都快把她家的門檻給踩爛了。只是黃峨是個很有想法和主張的女孩子,她的父母也很開明,他們也尊重也信任女兒的眼光,所以并沒有像那些尋常家長一樣很快將女兒許配出去。
少女情懷總是詩。黃峨在《閨中即事》一詩中寫道:“金釵笑刺紅窗紙,引入梅花一線香。螻蟻也憐春色早,倒拖花瓣上東墻?!庇纱丝梢?,黃峨這位天真爛漫的少女。不堪閨中寂寞,向往春日美景,觀察生活細致,文字靈氣逼人。因此,那時已有人形容她的才氣好比東漢時的女才子班昭。能寫這樣帶著寂寞的詩歌,可見黃峨在詩書的浸潤下自然也有讓自己動心的人了。
那個讓黃峨仰慕動心的男人叫楊慎,字用修,號升庵,被當(dāng)時主流社會公認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他是明代文學(xué)家,四川新都人,祖籍江西廬陵。少時聰穎,11歲能作詩,12歲作《古戰(zhàn)場文》,人皆驚嘆不已?,F(xiàn)在大家耳熟能詳?shù)母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就是楊慎的代表作。那樣的抱負和氣魄簡直就是大俠風(fēng)范啊??梢婞S小姐的眼光是很好也很高的。當(dāng)然黃小姐的愛慕也就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因為那時楊慎早已娶妻,正過著自己和諧安定的小日子,根本和黃小姐沒什么交集。
明武宗終日游山玩水,奢侈淫靡,不理朝政。楊慎是個有理想有大志的人,雖然屢次上疏勸諫,都未被無心治國的皇帝采納,于是帶著對朝廷的失望以養(yǎng)病為名回到新都,讀書寫字,修身養(yǎng)性,打發(fā)時光??善届o的日子沒過多久,楊慎的原配夫人張氏就因病去世了,這讓楊慎悲從中來,于是扔掉書本寄情于山水間以平復(fù)心情。
黃峨在多次拒絕媒婆的提親之后終于對自己的父親說出了心里話:“除非嫁的是像楊慎那樣學(xué)識淵博,志趣高尚,高風(fēng)亮節(jié)的郎君。”按照這個標準,估計在四川挖地三尺也就那么幾個。此時的黃峨已經(jīng)二十二歲了,在當(dāng)時,這個年齡的女人絕對孩子都會叫媽打醬油了。開明的父親明白了女兒的心思。黃楊二家本就是世交,平時大人也是有聯(lián)系的,于是黃父委婉地將女兒的心思帶給了楊慎。黃峨的美麗和聰慧楊慎也早有耳聞,基于兩家的世交關(guān)系他肯定曾經(jīng)也見過黃峨幾次的,只不過他比黃峨要大不少,所以他也許從來沒有想過那個聰慧女子會成為自己的妻子,現(xiàn)在心里自然是欣喜和高興的。不久之后,楊慎就托付媒人到黃家提親了。黃峨聽說是升庵求婚自然開心不已,根本沒念及續(xù)弦一說,很快就點頭答應(yīng)了。于是,楊慎趕緊備辦豐厚的聘禮,親自前往遂寧迎娶新娘黃峨。話說當(dāng)迎親的彩轎到了新都,幾乎傾城轟動,才子與才女的美滿結(jié)合總是讓人羨慕和好奇的,人們都想來一睹這位“尚書女兒知府妹、宰相媳婦狀元妻”的才女的芳容。
黃峨和楊慎新婚的日子,正是石榴怒放的季節(jié)。黃峨某日閑來喜看枝頭,緋花掩映,朵朵如霞,于是觸景生情寫出了情意纏綿的《庭榴》詩:“移來西域種多奇,檻外緋花掩映時。不為秋深能結(jié)實,肯于夏半爛生姿。翻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根放故遲。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在古代,石榴籽粒眾多,象征婚后子女繁衍,也有多生貴子的意思。黃峨自比榴樹,巧妙的譬喻,向夫君楊慎表達了自己火熱而純真的愛情。娶妻如此,夫復(fù)何求!靈秀而青春的黃峨讓楊慎都有新生的感覺,婚后生活自然是既有心有靈犀又有萬千驚喜,情趣相投讓他們的日子更恩愛快樂。
可是好景不長,黃峨和楊慎在一起五年左右,楊慎就被流放謫守云南去了,這一去就是三十年,而黃峨楊慎分多聚少,在天各一方的離別期間,她對丈夫的苦苦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她和楊慎寫了許多情意綿綿的詩作,她在詩里寫“休教鶯語學(xué)蠻聲,萬里長途辛苦行?!薄疤鎏鲞h別情,盈盈太瘦生?!睏钌髟诨匦爬锖汀靶萁堂槛鞉咝U煙,同上高樓望遠天?!薄疤煅男耐瑧?,故鄉(xiāng)何處邊?!彪m然此后楊慎不斷返鄉(xiāng)探親,但畢竟不能和黃峨舉案齊眉。錦江夢殘,星河寥寥,一年又一年的悵然南望。綺窗下,竹幾上,只有寂寞的云根筆和清冷的薛濤箋陪伴黃峨度過無數(shù)不眠之夜,織就了數(shù)不盡的相思。
由于楊慎與黃峨聚少離多,黃峨因為孤寂與相思而體弱多病,一直沒有自己的孩子。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黃峨為了讓楊家人脈得以興旺,讓楊慎娶妾,在年近半百的時候,楊慎先后娶了周氏和曹氏,兩個妾室各為楊慎生了一個兒子。后來兩妾和大兒子都先于楊慎去世,給楊慎晚年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但楊慎和黃峨都堅強地活了下來,憑著想要團圓的堅定信念他們一直活到七十多歲。
“費長房縮不盡相思地,女媧氏補不完離恨天”,著兩句話成了他們夫妻命運的寫照。楊慎最終孤獨地病逝于云南。黃峨聞訊后沒有被擊倒,甚至沒有哭喊,而是用一種不尋常的冷靜面對現(xiàn)實。她竟然堅持“徒步奔喪”,頑強地走到云南瀘州,走到到了楊慎靈柩前,一個年邁的老婦人要有怎樣的堅韌和毅力才能走那么長的路程?黃峨直到把楊慎的葬禮辦完,直到楊慎入土為安才痛痛快快地放聲大哭出來。這哭聲是沒有能夠得到團圓的遺憾,這哭聲是直到最后兩人都沒能在一起的淋漓宣泄,這哭聲是一個女人對自己全心愛了一生的男人走在自己前面無法抑制的悲痛。
此后,黃峨孤身寄情于詩詞曲賦里,堅強地活著。在和楊慎差不多的年紀平靜地去世了。去世后她和楊慎合葬同穴,他們最后總算在一起了,再沒有別離。
縱觀黃峨的一生,雖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值得書寫,但是黃峨22歲同楊慎結(jié)婚,僅過了五年稱心生活,便遭逢楊慎流放他鄉(xiāng),從此過著坎坷曲折的日子。黃峨除去對丈夫深情而堅韌的思念還要盡心持家,一個女人的一輩子幾乎都在等待與孤獨中度過,這需要怎樣的堅強和隱忍!
黃峨的故事告訴我們:第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離別歌!生死與離別,都是大事,卻不由我們自由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有時人是多么地渺??!可是我們卻偏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這是不是也算一種諷刺?
第二,只要你眼光好,找一個離過婚的二手男人也會撿到寶,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也許他會帶給你更踏實的未來。還有,對一個堅定去愛的女人來說,如果那個男人值得她去愛,無論生活如何不平順不安定,她仍舊會賦予自己信心與勇氣,不失望,不后悔,不變心,笑著活下去。
第三,你可以偶爾去相親,也可以相信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長輩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或許他們的眼光是對的,至少是為你好的,至于電視上類似某某勿擾等相親節(jié)目——還是少去出點洋相吧。
更多原創(chuàng)精彩, 歡迎訂閱個人微信公眾賬號:殺辣簽簽會(qianqianhui666)
?。暶鳎罕疚膬H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wǎng)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