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禪師修心訣》直講
凈明山人
(一)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高麗國就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朝鮮一帶。普照禪師學禪宗有所悟證,那么,后來為了接引后人,就留下了《修心訣》,即修心的竅訣,這個就是禪宗下手功夫的地方。但它不是文字,如果以文字來看它,會有執(zhí)著。所以我們講,不能以教下來講,就是我念一段,大家通過自己的一種智慧,然后提出一些問題,即討論式的教學。我現(xiàn)在念,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長苦。欲免輪回莫若求佛。”
這一段大家知道,一個人親身感受到在人世間的這種痛苦煩惱,好像火宅一樣,不忍心留在世上,想出離、想解脫。那么,不如求佛,這就奠定了宗教的基礎(chǔ)。大家有沒有問題?很多人的發(fā)心都是來自于這里,看到人生的痛苦煩惱,要出離這個痛苦煩惱。因為病、因為家庭、因為工作、因為人際關(guān)系,很多很多因素促使他去學佛,那么莫若求佛。有了佛,就有了寺廟、就有了佛的弟子、有佛的經(jīng)典、宗派,一切一切宗教形式就這樣成立起來了。
“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遠覓不離身中。色身是假有生有滅。真心如空不斷不變。故云。百骸潰散歸火歸風。一物長靈蓋天蓋地”。
這一段就又進一步了,又超宗教了。一般人以宗教來建立,但是如果進一步講,進一步追求人生的真相,進一步追求道來講,你求佛、在宗教上建立,其實佛就是心。
心在哪里?不用在外面去找,不離身中,就在我們身體之中,那個知覺之性。
“色身是假有生有滅,真心如空不斷不變”,那么,這里就是一個分界線,凡是有生有滅的東西都是假的,真心如空,他是不變不斷,他沒有斷也沒有變,他無始以來就是這樣的,那么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本體,真心實相,佛教里面很多名詞都講這個。
“故云。百骸潰散歸火歸風”,身體死了以后,燒成了灰,什么都沒有了,歸火大、歸風大。
但是“一物長靈”,這個靈知的本性“蓋天蓋地”,永遠存在。這就是說,通過對外的信仰,然后反過來信仰自己,自己的靈性、自己的佛,這個心就是佛,不在外面,這個就是超宗教的境界,這個就是找到源頭的境界、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的一種境界,那么這樣一種反思、這樣一種領(lǐng)悟,人的信仰、人的對世界的看法、對宗教的看法徹底地改變了,他不會被那些外相的存在所影響,他也不會被身體的狀態(tài)所影響,他知道有一個東西是真實存在的,他不生不滅永遠長存,這個就是我要找的地方,我要修的地方,修什么?就修他。為什么要修他呢?他本來就有。因為他上面有骯臟的東西、有染污的東西,我要把它去掉、恢復(fù)過來就是修。這個就是從這個世界一種欲望建立,然后去尋求這個道,這是一個人生的根本轉(zhuǎn)變,而且也是真實的這種信仰和真實智慧的徹底的一種形成。如果沒有這么一轉(zhuǎn)的話,那么修行上的人都是向外追求、向外信仰、建立宗教、建立那種儀軌、建立形式,他整天都忙著這些事上,他找不到自己的靈性、找不到家。
“嗟夫今之人迷來久矣。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圣。欲求佛而不觀己心。”
“嗟夫”,感嘆,現(xiàn)在人迷了已經(jīng)很久了。他不知道、不認識自己的心就是真佛,不認識自己的這個本性就是真法。什么叫真法?一切的緣起、一切的規(guī)律、一切的因果的存在、一切的智慧,這都是自性當中本有的,是自性當中顯現(xiàn)的作用,就是規(guī)律,就是真法。
那么“欲求法而遠推諸圣”,他不知道自性是真法,那么他求法向圣人“遠推諸圣”,他說只有圣人才有,只有向圣人求才能得到,“遠推諸圣”。
“欲求佛而不觀己心”,想求佛,但是沒有觀自己的心,那么他找到的佛是假的佛、是形象的佛、是給世俗人的裝裝樣子的佛,給世俗人培福啊,給你建立信仰的一個佛像。
“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zhí)此情欲求佛道者??v經(jīng)塵劫燒身煉臂。敲骨出髓刺血寫經(jīng)。長坐不臥一食卯齋。乃至轉(zhuǎn)讀一大藏教修 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自勞爾”。
如果是心外有佛、心外有法的活,把這個執(zhí)著放在心上,情執(zhí)很重的話,那么這樣的人要求佛道,他雖然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種種的苦行、打坐,或者一天只吃一頓飯,或者專讀于大藏教,修種種苦行,等于是“蒸沙作飯只益自勞”,他不可能成佛。因為他建立在虛假上、建立在妄情上、執(zhí)著上。
“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故世尊云。普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又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是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底人?,F(xiàn)在諸賢圣亦是修心底人。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愿諸修道之人切莫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這一段就指出非常關(guān)鍵的,只要你認識自心,那么,恒沙的法門、無量的妙義,不用求,自然得到。我們的人這個佛性的本體,本來具有一切、本來具有一切的法門、本來具有無量的妙義、無量的功德,甚至山河大地、宇宙萬法都是本性的作用,都是本性的顯現(xiàn)??茖W家、哲學家他也在追求人類的本體、人性的根本、萬佛的源頭,但是他找不到,他用科學的儀器、用思維。而佛教通過修行證到了這個佛性、證到了宇宙的本體而成道成佛,這個是千真萬確的。那么,佛教在人世間最大的作用就在這個地方,就是要你回到這個宇宙的本體上,證到這個本體,發(fā)揮無量的作用、無量的功德妙用。所以說,法不從外來,自心本具。但是你雖然本具,沒有佛菩薩、沒有佛經(jīng)、沒有方法又引不出來。所以說,種種的境界、種種的道理就是引導(dǎo)的方便,把你的本性的功德引出來。所以宗教上有很多建立、很多說法、很多觀想的境界就是引導(dǎo)的過程。
“故世尊云。普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每個眾生都有佛的智慧德相。
“又云。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當中,所以說離開這個心就沒有佛,過去佛是明心的人,那么現(xiàn)在的賢圣是修心的人,那么“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也是這樣。
所以說“愿諸修道之人切莫外求”,這個他是總結(jié)性的說明,不要向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只要你的心性不染污的話,本來就是圓成,圓成就是圓滿的成就。“但離妄緣即如如佛”,把妄緣離開了,就是如如的佛。
下面就是問題了。
(宋智明(凈明山人)簡介 宋智明先生本名宋銀福,自號垟山凈明,一九五七年生于浙江溫州。先生法緣殊勝,十五歲遇大善法師皈依佛門;十六歲始,輟學追隨李德生先生五年,修學《起信》、《楞嚴》等諸禪凈經(jīng)論,通達教理;后折服于天臺妙觀,拜振蓮法師深入天臺法旨。 一九八二年,先生尋得清定上師,首嘗密乘法乳;由顯入密間,勤常親近徐恒志先生,咨決要義。一九八六年,先生拜見元音老人,隨修心中心密法。百座內(nèi)桶底脫落,明見本性。之后,由密歸禪,十年韜光養(yǎng)道。期間,一邊了習,一邊任教于福建省佛學院、中國佛學院、靈巖山佛學研究生院、四川省佛學院等佛教院校。 多年來,先生以宋智明、石頭人、無心人、禪心、護法子、西歸子、曇花、亦禪等筆名,先后在《法音》、《禪》、《佛教文化》、《上海佛教》、《廣東佛教》、《臺州佛教》等國內(nèi)著名佛教刊物,及香港《內(nèi)明》雜志等,發(fā)表佛學文章近百篇,或初機接引,或機鋒直指。其所作之《禪觀入門》、《教觀入門》、《圓覺經(jīng)直講》、《六妙門全書》、《凈土持念法要》等五部著述,被臺灣圓明書局,收入“般若文庫”叢書,流通發(fā)行。 一九九五年起,融漢傳佛法要妙之宋智明先生,觀藏密在漢地法緣殊勝。為以禪智融通藏密,雙融光大,應(yīng)時節(jié)因緣,先生數(shù)次深入藏地,參訪多位大成就者。1997年先生前往亞青寺,得阿啾喇嘛印證。2001年虹化成就的阿曲喇嘛的心子土木寺的白馬多杰上師,于定中數(shù)次見到先生,知法緣甚廣,親到漢地尋找,賜法名“松吉多杰”。2002年,先生親往藏地,禮拜大班智達遍知者阿格旺波轉(zhuǎn)世之四川白玉遼西寺松吉澤仁仁波切為根本上師,賜法名“格桑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