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狀
遼寧省武協(xié)沈陽體院挖整組
周天狀是運身活腰的武術內(nèi)功練習方法。要做到一處動,處
處皆動,運轉(zhuǎn)周身,貫通四肢。其中“摸魚勢”的練習,在于加
強腰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提高腰部力量,為以后在套路練習中
更好地體現(xiàn)身法打基礎?!懊~勢”中的涮腰,要盡量加大繞環(huán)
的幅度。速度由慢到快,次數(shù)逐漸增加。
身法要則周天狀,陰陽變化內(nèi)中藏。
柔緩治合輕靈妙,粘隨吸化柔競剛。
動作說明
鋒化掌(跟步挑推掌
預備勢
兩腳并步側立。兩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攏貼于兩腿外側。目
向前平視(圖1)。
頭正、頸直,下頦微收,舌舐上閥;舒胸、沉肩,神態(tài)自然。
(1)左腳向前上步,屈膝略躑;右腿自然伸直。同時,兩掌
由體側向上提至體前,右掌停至左前臂內(nèi)側,高與肩平;左掌高
與鼻平;兩掌虎口均朝上,掌指朝前。目視兩掌(圖2)
(2)重心移至右腿,屈膝略蹲,左腳尖抬起,以腳跟著地,
腿自然伸直。同
時,兩肘下墜,使
兩掌略回收(圖
3)
(3)重心前移
至左腿,左腳踏
實,兩膝徹屈。同
時,兩掌隨重心前
移弧形經(jīng)下向前略
伸肘坐腕,左掌心
向右、高與鼻平
右掌心向左,高與
肩平,兩掌指均朝
上。目視左掌(圖
身體要平穩(wěn)自然,胸部舒展內(nèi)含,肩、肘要松沉。兩掌上提
要由前向上略帶弧形;前伸時,要松肩、墜肘、塌腕,向下沉勁。
子瀼球(雙手晃球
預備勢
兩腳并步站立。兩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攏貼于兩腿外側。目
向前平視(圖5)。
(1)重心移至右腿,屈滕略蹲;左腳跟提起,以腳前掌著地
停至右腳內(nèi)側成左丁步。同時,左掌由體側屈肘托至腹前,掌心
向上,虎口朝前;右掌由體側屈肘弧形提至胸前,虎口朝內(nèi),兩
掌心相對。目視右掌(圖6)。
2)上體稍向左轉(zhuǎn),左腳向左前方上步,屈膝略蹲;右腿自
然伸直。同時,兩掌隨體轉(zhuǎn)弧形平繞至體前時,左掌由下經(jīng)左
弧形向上翻掌,掌心向上;右掌由上經(jīng)右,弧形向下翻掌,兩掌
心相對。目視左掌(圖7)。
(3)重心移至右腿,屈膝略鱒;左腳尖抬起,以腳跟著地,
腿自然伸直。隨即上體稍左轉(zhuǎn);同時,兩掌隨體轉(zhuǎn)弧形平繞至體
左側。眼隨掌走(圖8)。
含受
圖6
(4)上動不停,體右轉(zhuǎn)。同時,左掌由上經(jīng)左,弧形向下翻
掌,掌心向上;右掌由下經(jīng)右,弧形向上翻掌,兩掌心相對,停
至體前。目視右掌(圖9)
(5)體右轉(zhuǎn),左腳尖內(nèi)扣;右腳收至左腳內(nèi)側,以腳前掌著
地成右丁步。同時,隨體轉(zhuǎn)右掌由上經(jīng)右,弧形向下翻掌,掌心
向上;左掌由下經(jīng)左、弧形
向上翻掌,高與胸平,兩掌
心相對。目視左掌(圖10)。
6~8與2~4動作相同;
惟左右、方向相反。
以腰為軸左右擰轉(zhuǎn),帶
動兩臂,使兩掌上、下翻轉(zhuǎn);圖9
圖10
兩臂始終撐圓,翻掌不可突然。整個動作要協(xié)調(diào)、連貫、圓活
三、擴魚勢(左右涮腰)
預備勢
同“獅子滾球”預備勢(圖11)。
(1)體稍左轉(zhuǎn)。左腳向左橫邁一步,屈膝半蹲,上體隨之前
俯;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步。同時,右掌由體側平擺至體左前下
方,掌心向下,掌指朝左斜前方;左掌屈肘提至左前,掌心向
上。目視右掌(圖12)
圖12
(2)以兩腳掌為軸,體右轉(zhuǎn),右腿屈膝半蹲成右弓步。同時,
右掌由左向前、經(jīng)右平擺至體右后方時;左掌腰間向右前下方伸
出,掌心向上。眼隨右掌走,目視左掌(圖13)
(3)體左轉(zhuǎn)。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同時,左前臂內(nèi)旋使掌
心向下、向前經(jīng)左繞至體左后方;右掌平繞至體前,高與腰平,眼
圖13
圖14
隨左掌走,目視右掌(圖14)。
(4)以髖關節(jié)為軸,上體繼續(xù)向后、向右翻轉(zhuǎn);同時,右掌由
前經(jīng)左、向右繞至體右后方時,屈肘收至右腰間,掌心向上;左掌
隨右掌繞至體前下方時,右腿屈膝半蹲;左腿自然伸直。眼隨兩
掌走,目視左掌(圖15、圖16)。
(5)~(6)同動作(2)-(3),惟左右、方向相反(圖17
圖18)。
圖16
(7)上動不停,以髖關節(jié)為軸,上體繼續(xù)向后、向左翻轉(zhuǎn)
同時,左掌由前向右、經(jīng)后繞至體左側時成側平舉、掌心向下,
掌指朝后;右掌隨左掌向后、經(jīng)左平繞至體右側成側平舉時體右
轉(zhuǎn);右腿屈滕半蹲;左腿挺膝避直。右掌心向下,目視右掌(圖
19、圖20)
身體向后翻轉(zhuǎn)時,要挺膝、挺髖、挺腹、展胸、仰頭,腰盡
量向后彎屈。上體
俯,掌要向前
伸;翻轉(zhuǎn)繞環(huán)的幅
度要盡量增大。以
腰髖為軸,兩臂向
左(右)后翻轉(zhuǎn)繞
圖20
環(huán)時,要連貫,不
得停頓。
四、搖山晃海(左右按掌
預備勢
同“獅子滾球”預備勢(圖21)。
(1)右腳向右橫邁一步,體稍右轉(zhuǎn)。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
蹬直。同時兩掌
直臂向上成側平
舉,掌心均向下。
目視右掌(圖
至左腿,屈膝略
圖21
蹲;右腳尖抬起
圖22
以腳跟著地。同時右掌屈肘、屈腕,弧形提至右肩前,掌心向下
高與劓平;左掌隨重心左移,下抬至體左下方,掌心斜向下。日
視右掌(圖23)。
(3)上動不停,右掌以掌心經(jīng)下向前,弧形下按。體左轉(zhuǎn),
右腳尖內(nèi)扣踏實,重心移至右腿,屈膝略蹲;左腳尖抬起,以腳
跟著地。同時左掌屈肘、屈腕。由前弧形提至左肩前,掌心向
高與鼻平。日祧左掌(圖24)。
(4)與“2”動作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圖25)。
圖23
圖24
圖25
身體重心的移動,要與左(右)手上提、右(左)手下按協(xié)
致;兩臂要隨身體左、右晃動,使兩掌上提與下按
上述分解動作,要配合協(xié)調(diào),整個動作要連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