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無數(shù)西方學者質(zhì)疑中國的“上下5000年文明史”,甚至不少國內(nèi)學者贊同西方觀點,認為中國只有自商朝開始的3000多年文明史。
20世紀初,西方世界無比強勢,中國學者沒什么話語權(quán),而僅靠史書文獻記載,的確無法證明中國5000年文明史,甚至商朝存不存在,都被廣泛質(zhì)疑。一時之間,中國人陷入了極度自卑,極度不自信,由此“中華文明西來說”大行其道。
然而,隨著地下文物的不斷挺身而出,考古不斷挖出的史前遺址,卻或慢慢揭開了真相,中華文明史不僅有5000年,而且可能超出了想象。
1934年,在山東日照市,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了兩城鎮(zhèn)遺址,總面積高達112萬平方米。英國牛津大學《世界史便覽》中記載:公元前2800年—前2000年的兩城鎮(zhèn)為亞洲最早的城市。在這座遺址中,除了石器、骨器之外,更有大量精美的玉器、陶器,器具造型多種多種,令人驚嘆。
1936年, 在浙江省余杭縣良渚鎮(zhèn),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良渚遺址,距今大約5300-4300年。今年,良渚遺址申遺成功之后,官方報道中有這么一句話:良渚古城遺址是人類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申遺成功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1987年,在山東濟南焦家村附近,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了一座上古遺址,這就是“焦家遺址”,距今5000余年。山東大學路國權(quán)教授指出,這是“一座王者之城......有十分嚴格的禮儀制度,以及大量的精美玉器”。
諸如此類的或大或小史前遺址,中國還發(fā)現(xiàn)不少。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完全可以說明當時中國人已經(jīng)進入了文明社會,然而為何西方學界普遍不承認呢?即便著名的良渚遺址,從發(fā)現(xiàn)到今年,經(jīng)歷了80多年,西方學界才勉強承認這是文明遺址。
其實,這與西方學術(shù)界對文明標準的定義有關。
如果按照這一標準來衡量,中國文明史的確不算長,應該很難達到5000年。原因很簡單,在距今5000余年的馬家窯遺址(屬于仰韶文化)中,考古專家挖出了一把青銅刀,這是中國最早的青銅器。
換言之,中國最早的青銅器才5000余年,如果再嚴格衡量城市、文字、神廟和祭壇這三者,那么符合標準的遺址,只能是殷商遺址了。
然而,商朝時期的中國,已經(jīng)是高度成熟的文明社會了,總不能中國從原始社會一步跳到商朝這個成熟文明社會吧,這不符合常理和邏輯。因此,按照常理推測,在商朝之前,中國肯定有比較發(fā)達的文明,但按照西方文明標準,商朝之前中國卻又是原始野蠻社會。
顯然,西方學術(shù)界定義的文明標準,肯定存在問題。
一,中國文字與西方拼音文字是完全不同的發(fā)展道路,中國史前遺址中的刻符,尤其是連字成句的刻符(比如浙江莊橋墳遺址),完全可以說明漢字的起源,但卻得不到西方學者的認可。
二,東方文明重視精神,而玉器是精神表達的最關鍵一種,猶如西方文明標準中的青銅。因此,盡管中國挖出很多史前精美玉器,西方學者卻不認為玉器是文明的象征。
因此,不少中國學者提出,不同地區(qū)的文明有所不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應該調(diào)整為:國家政府(帝王)、文書記錄(圖文徽章)、禮儀規(guī)范(禮制玉器)、歷法或法規(guī)。
或許,正因用西方文明標準衡量中華文明,實在難以自圓其說,所以西方學界才勉強認可良渚遺址是一座文明遺址。因為良渚遺址出土文物實在太輝煌了,即便缺少青銅與成熟系統(tǒng)性的文字,也不能掩蓋其進入文明社會的事實。
如果按照東方文明的特性,來重新定義文明標準,那么中華文明史不僅有5000年,而且可能遠遠超過5000年,甚至可能高達8000年。
令人遺憾的是,如今依然有不少中國學者,對西方學界的文明標準堅信不疑,死硬照搬西方標準,認為中華文明史只有3300余年(殷墟考古為證,商朝遷都于殷開始),而忽視了東西方文明的巨大不同,以及諸多考古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