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的重要階段。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朝。秦朝創(chuàng)建文官體系,推行郡縣制度,采取了統(tǒng)一文字、度量衡等措施,推動中國形成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漢朝在繼承和完善秦朝創(chuàng)立的各項制度的同時,于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對外交流等領域都有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取得了輝煌成就。秦漢王朝經過四個多世紀的經營與沉淀所建立的政治、經濟與思想體系不但為后世歷代王朝所取法借鑒,也為中華文明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秦漢文明”展從全國各文物收藏機構精選出170 件組300 多件展品,既包括秦始皇兵馬俑、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皇后之璽”玉印等家喻戶曉的精品文物,也有?;韬钅购痛笤粕浇纪趿甑鹊爻鐾恋淖钚驴脊懦晒?。通過這些珍貴文物,展覽對秦漢文明進行全景式深入解讀,以詮釋其厚重內涵及深遠影響。
事死如生
“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決定了漢代厚葬之風的盛行,形成了特色鮮明而又內涵豐富的漢代喪葬文化。王侯貴族不僅在墓室的形制和結構上模仿現實生活中的房屋,隨葬品方面也盡量做到應有盡有,凡是生人所用的器具、物品等,均納入墓中,此外,還特地制作大量的人俑隨葬,以期自己在陰間繼續(xù)得到保衛(wèi)或侍奉。當時的人們認為只要尸體不腐,就可以在死后世界繼續(xù)過生前的美好生活。升仙和永生就成了王侯貴族追求的最重要目標。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凝聚天地之精的美玉上,堅信玉的防腐功能。正是這種狂熱追求,導致了喪葬用玉的高度發(fā)達,由玉棺、玉衣、玉套、玉面罩、玉枕、斂尸玉璧、玉握和玉塞等組成的喪葬用玉便成為漢代統(tǒng)治階層最具特色的喪葬習俗,貫穿兩漢四百余年的時間。
“漢歸義羌長”青銅印
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1953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沙雅縣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司禾府印”煤精印
東漢(公元25—220年)
1959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民豐縣尼雅遺址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藏
“滇王之印”金印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56年云南省晉寧石寨山M6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陶夔紋大瓦當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1993年陜西省興平市黃山宮遺址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銅詔鐵權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1983年甘肅省天水市秦城區(qū)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藏
秦詔陶量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高9.3、口徑20.5、底徑17.7厘米
1963年山東省鄒城紀王城出土
山東省博物館藏
青銅方斗
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楚都尉印”銀印
西漢早期(公元前2世紀)
1994—1995年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徐州博物館藏
“楚御府印”銅印
西漢早期(公元前2世紀)
1994—1995年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徐州博物館藏
“楚永巷印”青銅印
西漢早期(公元前2世紀)
1994—1995年江蘇省徐州市獅子山楚王陵出土
徐州博物館藏
“單于天降”陶瓦當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55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召灣漢墓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斧車畫像磚
東漢(公元25—220年)
民國時期成都市郊收集
四川博物院藏
“熹平石經”殘石
東漢熹平四年—光和元年(公元175—183年)
20世紀80年代河南省洛陽市太學遺址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長樂未央
在秦朝廢墟中創(chuàng)立的西漢王朝經過數十年休養(yǎng)生息,經濟逐漸恢復,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在文帝和景帝時均得到較大發(fā)展,倉廩充實,人民安居樂業(yè),出現“文景之治”,其國力在武帝時期達到全盛,漢朝成為當時最繁榮富強的國度之一。考古出土的大量漢代文物內涵豐富、工藝精湛,其中既有豪華的樓宇院落,也有肥碩的牲畜家禽、琳瑯滿目的燈具、熏爐、炊器、酒器以及各種男女偶俑。這些珍貴文物不僅再現了漢代王公貴族燈光搖曳、熏香裊裊、珍饈滿案、美酒飄香的奢華生活,也顯示了王朝的富強、物質的充裕、市場的活躍和文化的發(fā)達,反映了秦漢時期物質文化的高度繁榮。
鎏金青銅犀牛及馴犀俑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0年江蘇省盱眙縣大云山江都王陵M1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制鹽畫像磚
東漢(公元25—220年)
民國時期四川省邛崍市花牌坊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豹紋漆扁壺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湖北省荊州市鳳凰山168號墓出土
荊州市博物館藏
漆奩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湖北省荊州市鳳凰山168號墓出土
荊州市博物館藏
帶圈陶屋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7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藏
長信宮燈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M2)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青銅鼎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韬钅钩鐾?/p>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銅鼎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銅鼎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韬钅钩鐾?/p>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銅鼎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韬钅钩鐾?/p>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銅鼎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韬钅钩鐾?/p>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銅染爐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韬钅钩鐾?/p>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陶繞襟衣舞俑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89-1990年江蘇省徐州市馱籃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藏
鎏金銀青銅蟠龍紋壺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M1)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錯金青銅勾連云紋鈁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64年陜西省西安市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鎏金青銅樽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03年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芙蓉園1號墓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錯金銀嵌寶石青銅鳥柄汲酒器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0年江蘇省盱眙縣大云山江都王陵M1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金縷玉衣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M2)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彩繪陶鎧甲武士俑(2件)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92年陜西省漢景帝陽陵南區(qū)20號叢葬坑出土
漢陽陵博物館藏
鎏金青銅車器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96年山東省長清縣雙乳山濟北王陵出土
濟南市長清區(qū)博物館藏
鎏金青銅車器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96年山東省長清縣雙乳山濟北王陵出土
濟南市長清區(qū)博物館藏
馬蹄金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韬钅钩鐾?/span>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覆面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96年山東省長清縣雙乳山濟北王陵出土
濟南市長清區(qū)博物館藏
紅陶灶
東漢(公元25—220年)
195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縣新村22號墓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藏
鎏金青銅熏爐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79年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大武鄉(xiāng)齊王墓5號隨葬坑出土
齊國故城遺址博物館
漆卮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湖北省荊州市鳳凰山168號墓出土
荊州市博物館藏
多元文化
秦漢時期,中國的許多文化知識與科學發(fā)明都居于當時世界前列。造紙術的發(fā)明使人類書寫材料發(fā)生了劃時代的革命。太陽黑子和新星的最早記錄、《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的問世以及張衡測量地震方位儀器地動儀的發(fā)明,均顯示了當時中國在天文、算學、地震學等領域的重大貢獻?!饵S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的影響以及針灸麻醉技術的應用,說明中醫(yī)學的基本體系已經建立,并在病理研究、診治、針灸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冶煉鋼鐵技術的發(fā)展、紡織技術的革新、瓷器的燒造和船尾舵的發(fā)明等,都充分顯示了中國在應用技術領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西域文化、滇文化、百越文化、匈奴文化等邊疆文化在與中原漢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得到豐富和發(fā)展,它們與漢文化共同構成秦漢時期多元的燦爛文明。
青銅四牛鎏金騎士貯貝器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56年云南省晉寧區(qū)石寨山10號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館藏
云紋玉高足杯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1976年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qū)秦阿房宮遺址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青銅騎獸人物博山爐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M2)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彩繪多枝陶燈
東漢(公元25—220年)
1991年河南省濟源市桐花溝10號漢墓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銅漏壺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09年陜西省西安市南郊鳳棲原西漢張安世家族墓地M8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日晷
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1897年內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四系青瓷罐
東漢(公元25—220年)
1955年河南省洛陽市中州路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玉熊形鎮(zhèn)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86年江蘇省徐州市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藏
鎏金銀青銅鋪首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M1)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青銅鳳燈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7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藏
青銅祭祀貯貝器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92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區(qū)李家山墓地69號墓出土
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藏
絲路交通
公元前138年,為聯合大月氏攻打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進入新紀元,由先前自發(fā)的臨近地區(qū)之間的自然傳布轉變?yōu)樵谥性醭洜I下的自覺交流,形成了后人所稱的“絲綢之路”。這條絲綢之路被稱作“綠洲絲綢之路”或“沙漠絲綢之路”,以長安和羅馬作為起點和終點,當時與漢朝遣使通好的國家除了周邊諸國外,還有遙遠的條支和大秦。海上絲綢之路在秦漢時期即已成形,漢政府積極開展與域外的海路交流,在徐聞、合浦等港口發(fā)舶遠洋,通使互貿。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發(fā)展將秦漢王朝與域外聯系起來,中國的絲綢、漆器、銅鏡等源源不斷向外輸出,域外的珍奇物品也陸續(xù)輸入中國,使異域文化逐漸融入漢文化中,有力地促進了秦漢時期中國與周邊國家以及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充分顯示了大一統(tǒng)的秦漢王朝開放和包容的胸懷。
鎏金青銅當盧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99年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qū)洛莊漢墓出土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藏
鎏金青銅座銀盒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0年江蘇省盱眙縣大云山江都王陵M1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鎏金青銅駱駝形鈕鐘架構件(2件)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年)
2015年江西省南昌市?;韬钅钩鐾?/span>
江西省博物館藏
嵌寶石金牌飾
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馬騰空15號漢墓出土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八龍紋嵌寶石金帶扣
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197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焉耆縣博格達沁古城黑圪達遺址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藏
品字形金飾
東漢(公元25—220年)
1980年江蘇省邗江縣甘泉鎮(zhèn)2號漢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宜子”金飾
東漢(公元25—220年)
1980年江蘇省邗江縣甘泉鎮(zhèn)2號漢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金飾件(6件)
東漢(公元25—220年)
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九只嶺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
金飾件(6件)
東漢(公元25—220年)
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合浦九只嶺出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
陶辟邪座
漢(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四川省成都市六一一所漢墓出土
成都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