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PhoebeAtWork
#職場前半生#
去年,麥肯錫在硅谷主辦全球大會,急招我回去support。在會場我遇到麥肯錫大中華區(qū)靈魂人物華總,他也是我在麥肯錫擔任翻譯期間服務過的麥肯錫高層人物之一。時隔多年再次見面,華總上來就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告訴華總自己最近在忙著創(chuàng)業(yè),華總沒有流露出一點吃驚的意思,倒是來了句標準的老外腔中文:「哦~你下海了!Keep me posted! 」一年之后,我為麥肯錫上海辦公室經(jīng)理和全球資深董事張海蒙翻譯的新書也上市了,封面上「翻譯」一欄寫著我的名字。
(圖片來自中信出版社)
其實,在進入麥肯錫以前,我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職場新人。從英國巴斯大學碩士畢業(yè)不久,從事的工作是freelancing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自由職業(yè)口譯和筆譯)。那時的我,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我會在麥肯錫開啟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更不可能想到,從麥肯錫「畢業(yè)」后,能夠收獲這么多來自麥肯錫高層的認可乃至友情。
最近《我的前半生》火了,劇中設定引起了我在麥肯錫的同事們自黑自嘲的熱情,不少人都在公眾號發(fā)文澄清自己并沒有陳俊生那么能賺(大霧)。亦舒小說我一部都沒看過,劇也只刷了十幾集,不過,作為曾經(jīng)在麥肯錫以翻譯官的身份工作6年半的文科女生,倒是可以從自己不同于一般consultant的有點特殊的角度來聊一聊,這六年半對我后來整個職業(yè)生涯的重要意義。
△ 我在McKinsey & Co 上海辦公室(感謝永遠的江老大操刀攝影)
- 01 -
一般來說,英語專業(yè)或翻譯專業(yè)畢業(yè)生通常不會選擇咨詢公司作為職業(yè)生涯的起點,我也一樣。2004年從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口譯與翻譯專業(yè)碩士(MA in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ng)畢業(yè)后,回到上海,我也和很多同學一樣,成為了一名口譯和翻譯自由職業(yè)者。自我雇傭(self-employed)的口譯工作者收入不低,并且能夠相對自由地支配時間,但是,我卻總覺得哪里有點不對勁。
這種不對勁,現(xiàn)在想來,也許是因為作為一個自由職業(yè)者,很難避免一種無依無靠的漂泊感 -- Freelancer最大的挑戰(zhàn),不是殘酷的優(yōu)勝劣汰,而正是這種沒有歸屬的感覺。因為沒有固定安排的工作任務,自由職業(yè)者需要時刻不停地進行自我定位和自我調(diào)適,這讓初入職場的我感到有些手足無措。我漸漸感到自己需要一個存在外在鞭策機制的環(huán)境,而且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有系統(tǒng)地去經(jīng)歷鍛煉,有計劃、有節(jié)奏地累積經(jīng)驗和人脈。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瀏覽招聘網(wǎng)站尋找下一個翻譯客戶的時候,看到了麥肯錫管理咨詢公司招聘口筆譯的廣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我投了簡歷,隨后就經(jīng)歷了麥肯錫近乎折磨的六輪測試,包括筆試口試和面談等等,當時的感覺是人都麻木了,根本不想去仔細分析自己有沒有戲。
面試完之后正值年關,爸媽開車接我回老家,就在回程的路上,我收到了HR的電話,通知我已經(jīng)被麥肯錫上海正式錄用了。當時的我完全不敢相信,在車里興奮地尖叫,爸媽雖然還在迷惑麥肯錫到底和麥當勞、肯德基有什么關系,可是看我這么開心,也陪著我在車里大聲尖叫。
過完人生中最開心的一個春節(jié),我就到公司正式報到了。直到這時候還是興奮到爆炸,對未來的工作完全是懵懂的狀態(tài)。入職之后才聽同事說,當時同一個職位收到了130多份簡歷,而公司最終只錄用了我一個人,這樣的淘汰率,和傳說中的高級顧問職位也差不多了。這時我才意識到,當時的自己有多么幸運。
- 02 -
但是,不出所料,進入公司后,真正的挑戰(zhàn)才剛剛開始。
首先被打擊到的,不是別的,就是體力。我的工作需要頻繁陪同項目團隊和外國partners出差。
項目團隊和partners的schedule通常都非常緊湊,精確到分鐘,往往這邊剛和客戶開完會,那邊下一場會議的飛機就要起飛了。要是不巧碰上客戶會議延誤或時間延長,留給我們在機場辦理登機的時間往往就只??蓱z的不到40分鐘。
雖然麥府有著高效到令人發(fā)指的助理們和Travel Service,可以做到即使航班大面積延誤,只要給Travel Service打個電話,就能把你的航班臨時改成其他還能飛的航班,但是趕check-in這種事還是得靠自己。記得有一次我們出發(fā)去機場的時候離辦理登機只剩30分鐘,一到機場,人高馬大的外籍partner和咨詢顧問個個在我身邊健步如飛,而我呢,標準的南方嬌小身形,還得踩著8厘米高跟,全身箍在緊匝匝的套裝裙里,拖著行李箱和死沉的電腦包,跑到登機口已經(jīng)滿頭大汗,上氣不接下氣。按照大家事前的「分工」,遇上男性值機人員,還得由我 -- 整個團隊中唯一的女性,來負責搞定 -- 撒嬌賣萌央求對方違反規(guī)定放我們上飛機。
不過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幾次之后,我也見怪不怪了,也練就了登機口關閉前最后一分鐘說服乘務員為我們放行的「話術(shù)」。
最開始體力里上的壓力適應之后,我膽子更大了,在工作上,我的原則就是兩個字:找虐。重活累活我從來都不拒絕,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公司鋼鐵行業(yè)項目的現(xiàn)場翻譯都是由我來負責的。這樣一個個項目跟下來,我的經(jīng)驗開始增加,得到的肯定也越來越多,慢慢開始有partner專門點名讓我為他們的項目組做隨行和會議口譯。
那段時間,我經(jīng)常一周有三天在外地出差,比如day trip去深圳,開個1-2小時會又飛回上海。說起來似乎很輕松,但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這樣的schedule考驗的絕不僅僅是體力,更是翻譯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臨場應變,因為每個會議的主題都不一樣,而會議之間間隔時間極短,要求翻譯在幾乎零準備的前提下快速上手,加上咨詢顧問和客戶都是頂尖的行業(yè)專家,討論的議題重要程度容不下翻譯出半點差錯,整場會議都需要翻譯隨時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這樣日復一日的神經(jīng)緊繃對人的消耗極大,我每天下班回到家都能累到直接躺平,有時候甚至在回家的車上就睡著了。
看到這里,你一定會感到不解,如此高壓的工作要求和非人類的工作節(jié)奏,興許還趕不上做freelancer掙得多,我一個年紀輕輕,愛美的天性都還沒來得及釋放的文科女生,在麥府這樣「地獄模式」的咨詢公司找虐,到底是圖啥呢?
當然是沖著「登上人生巔峰,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去的啦!
(圖片來自www.giphy.com)
當然,真正的原因,并不是這么簡單。
- 03 -
說出來也許你們都不信,在麥肯錫的每一天雖然都累到靈魂出竅,可經(jīng)歷之后,回顧這六年半,我仍然認為,麥肯錫不僅是比freelancer更適合我的工作模式,更是我后來整個職業(yè)道路的重要奠基。具體說來,體現(xiàn)在以下四點:
① Everything is about prioritizing
工作節(jié)奏超快的環(huán)境下,每個麥府員工超級在行的就是利用二八原則合理優(yōu)化時間,用最快的速度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本質(zhì),并給任務做優(yōu)先排序。這是咨詢工作、口譯/同傳,以及創(chuàng)業(yè)三件事情都強調(diào)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在麥府的鍛煉,不僅讓我能更好地勝任翻譯工作,培養(yǎng)的更是一整套思維方式,對日后我自己創(chuàng)業(yè)也有巨大的幫助。
② Exposure & 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作為公司的高級口譯,我有超過60%的時間都是在高層會議上為諸如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以及客戶企業(yè)CEO這種級別的大佬做翻譯。眾所周知,真正的翻譯實際上不僅關乎語言,更重要的是思維邏輯和口吻上的精準傳達。為高層做翻譯,理所當然就會直接接觸到這些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的大腦回路,對于如何在商業(yè)會議上做presentation、如何進行高度緊張的商業(yè)談判,這些很多項目經(jīng)理都沒辦法接觸到的第一手資料,幾乎每天都在我的眼前現(xiàn)場直播,可想而知,這對我積累商務經(jīng)驗有多么大的幫助。
我一向自認為一個求知欲極強的人,對各個行業(yè)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在麥肯錫工作恰恰滿足了我對這個商業(yè)世界的極大好奇 -- 每天都能學到全新的東西,每天都能和行業(yè)內(nèi)最頂尖的專業(yè)人才一起工作,這樣的六年,簡直難以歷數(shù)我學到了多少有用的知識和技能,是做普通口譯不可能收獲的寶貴經(jīng)驗。
從我進入麥肯錫后接觸過的行業(yè)來看,有金融、醫(yī)療、鋼鐵化工、消費品、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可以說McK服務過的所有行業(yè)領域我?guī)缀醵紖⑴c過相關項目;從企業(yè)和機構(gòu)職能來看,運營提升、銷售及營銷改善、組織再造、IT架構(gòu)等等這些McK提供咨詢的職能方向我也都有涉及。這樣寬廣的商業(yè)視野,是之前做普通口譯的我難以想象的。
③ Extreme focus & Multi-tasking
口譯和同傳本身就是multi-tasking和專注力的極致體現(xiàn),而在麥肯錫,我get到的專注力終極大招就是 -- 學會遺忘。聽上去有點不合理,其實,要想以最快速度進入專注模式,再從專注模式中走出來,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快速遺忘 -- 做事情的時候就極度focus,但是一旦做完就立馬把工作忘得干干凈凈,這樣才能快速切換到下一個任務,或者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休整。
進入麥府以前的我,雖然專注力尚可,但很難做到任務間的無縫切換。麥肯錫六年后,我已經(jīng)能輕松做到在去outlet的路上改好幾十頁PPT,下了車就毫無障礙切換到shopping模式,或是在滿滿的會議日程之余還能毫無壓力穿插一小時的健身,擦干汗水就元氣滿滿投入下一場項目會議.......這些對我現(xiàn)在創(chuàng)業(yè),變身entrepreneur,都是超級寶貴的人生技能。(but,瞬時記憶超強然而用完就忘的屬性后來在MBA課上反而成了我復習考試的一大障礙,囧rz...)
④ Can-do attitude
每個在麥肯錫工作過的人,應該或多或少都養(yǎng)成了「不管多大的事,都一定能搞定」的腦回路。我呢,自然也不例外。我的工作除了做項目組隨行口譯和會議同傳以外,在辦公室我還是翻譯團隊的coordinator,要和McK眾多項目組打交道,每天都會收到各個團隊發(fā)來的request,其中90%都是超級demanding的last minute任務,需要立即搞定,這讓我不得不養(yǎng)成優(yōu)先排序的習慣,學會在看似死胡同的問題面前硬著頭皮找出alternative solutions,并且有條理地向團隊解釋我的方案。
這樣的工作方式,使我漸漸發(fā)現(xiàn),即使看上去不可能的任務,也一定能找到解決之道,而且有時候經(jīng)過和項目組討論,抽絲剝繭之后,對方還會意識到原來最初想要的翻譯解決方案并不是最佳solution。我在了解具體context之后往往能給出更好的處理方法(咨詢顧問不可怕lol)。這就是基于can-do attitude的problem-solving能力。
直到最近,我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客戶GIA(美國寶石研究院)VP還評價我說:Phoebe will always say “I can do it.” 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實際上,我的個性很隨意。麥肯錫六年,把我這樣一個有些得過且過的家伙改造成了一個極具韌性,心理素質(zhì)極強(臉皮厚),執(zhí)著于效率,并且永遠都在找解決方案的人。
: : 猝不及防突然走心的結(jié)尾 : :
誠實來說,麥肯錫六年半絕對不是只有成長、沒有犧牲?!赴坠蔷箍此乒怩r的外表下,經(jīng)歷過的焦慮、恐慌,趕不出deliverable的深夜掉過的眼淚,連續(xù)出差熬出的白頭發(fā),還有從字典里消失六年半的work-life balance.......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好在,過早冒出的白發(fā)拔掉就不會再長,熬夜老化的皮膚遲早總能修復如初,而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練就的一身武藝,還有滲入潛意識的經(jīng)驗與直覺,這些最寶貴的東西,永遠都不會得而復失。
寫了這么多,純粹是為了分享,并沒有半點炫耀的意思 -- 畢竟傳統(tǒng)咨詢行業(yè)正在不可否認地經(jīng)歷轉(zhuǎn)型,我從麥肯錫畢業(yè)后的幾年,對咨詢的詬病也層出不窮,而我自己也并不是以咨詢顧問的身份,本質(zhì)上是supporting role,我的工作遠遠不如日以繼夜的高級咨詢師們來得真金白銀。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在眾人討論熱播劇情的時候淡淡地來一句「麥肯錫有什么了不起,就是賣PPT的」似乎更符合亦舒追求的「姿態(tài)漂亮」,但終究失于矯情,不夠真誠。相反,真實的分享,反而是對自己過去的努力,以及所有幫助、啟發(fā)過我的人們最大的尊重。
看到最后的都是真愛(比心),看完之后還想加入麥肯錫的也必定是真愛無疑了XD。最后,還是希望我的經(jīng)驗對好奇麥肯錫,或是正在準備進入麥肯錫的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