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9點,半月談品讀伴你安心入眠
點擊上方半月談關注我們
來自半月談
主播 | 張初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
這一天,女兒從幼兒園回來,一進門小臉就湊過來,嚴肅地告訴我:“媽媽,今天幼兒園里搞活動,老師帶來一個奇怪的孩子?!?/span>
我笑問:“怎么奇怪?”
女兒說這個孩子像個大布娃娃,他叫斯萬,和班里小朋友年齡一樣大,都是3歲。
他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畫畫,也不會唱歌,老師說他生病了。這么一說,我明白了,那一定是個智障的孩子。
我問她,跟斯萬玩了嗎?女兒回答說他一直坐在他的輪椅上,她不知道怎么跟他玩。
我說,那你明天去的時候把毛絨玩具狗帶上,和斯萬一起玩。女兒說明天斯萬就不在那里了,要等下周才來。
第二天送女兒去幼兒園,問起斯萬的事,才知道原來是幼兒園里搞的愛的教育。
3歲的女兒還不會清楚地表達這件事,以致我誤會了斯萬是新同學,其實女兒口中的斯萬,是個真的大人偶娃娃,足有3歲小孩那么高那么大,每周會由老師帶來和小朋友們共度一天。
幼兒園是想讓每個孩子知道,生命是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每個通過生命締造的人或動物都是平等的。
這個叫做斯萬的伙伴,是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孩子,出現(xiàn)在每周三的幼兒園,和大家共度一天的。
通過和斯萬相處,小朋友們知道了怎樣和有殘障的同伴相處。一起吃飯,一起畫畫,一起做手工,一起去戶外活動。斯萬要喝水、要去廁所的時候,大家懂得怎樣幫他。
幼兒園還借此機會對所有小孩們“緊急”培訓了簡單的護理常識,比如如何在推行中保持輪椅的平穩(wěn),如何正確攙扶斯萬去廁所,以及如何和斯萬玩耍而不傷到他等等。
愛的教育已經(jīng)持續(xù)了半年之久,斯萬還是一如既往地每周來幼兒園。
伙伴們給他講故事、唱歌,做游戲——小家伙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個特殊伙伴的存在。女兒也不再用“奇怪”這樣的詞來形容斯萬。
自從跟斯萬接觸以后,每當我們出門碰見類似斯萬的殘障人士,女兒看他們的眼神就和看其他普通人一樣,不會再因為好奇而問一些出人意料的問題。
有時,在露天咖啡館遇到被護理員推出來散步、曬太陽的智殘障兒童,女兒還會主動跑過去和這個孩子玩一會兒。
玩的過程中,那種自然流露、毫不刻意的細心與體貼,讓我們這些旁觀的大人覺得欽佩和感動。
有次在站臺上等車,過來一輛巴士,到站的時候,車身一側(cè)放氣似地塌陷到與地面平行,然后開車門,讓乘客上下。
“媽媽你看,”女兒指著塌陷的一側(cè)說:“車子會變矮。老師說等下次斯萬來了,我們要一起乘車去奶牛農(nóng)場看奶牛。每輛車都會變矮,所以斯萬哪里都可以去。”
這話提醒了我,其實很早以前我就見過公交車這樣??空九_,但我一直以為那只是為了方便推嬰兒車的乘客上下。
女兒這么一說,倒讓我恍然大悟,體會到了公交系統(tǒng)人性化設計的宗旨:公交車是提供給每個人乘坐的,包括那些以輪椅代步的人。
領著女兒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也變得分外柔軟,一個新朋友斯萬,竟教會大人小孩這么多道理。
品讀
《品讀》(月刊)是全國十佳文摘期刊,刊物從人物視角出發(fā),保持淵博靈動的風格,著力表現(xiàn)當代人相通情感和時代的人文趨向,傳播最具價值的時代信息,營造可讀、可品、可藏的“人文精神家園”,品味四季,讀懂人生。
END
主播:張初
作者:羅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