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突穴。
天突穴在頸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有治療咳嗽、哮喘、失音、嘔吐、呃逆、癭瘤、吸熱生氣等作用。
2、承漿穴。
承漿穴位于人體的面部,當(dāng)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有緩解肺燥的好處。
3、膻中穴。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有舒緩胸悶、咳嗽、吐逆、心悸、氣喘、氣促、可唾膿血、肺痛、提高性功能等好處。
4、魚際穴。
魚際穴在手拇指本節(jié)后凹陷處,約當(dāng)?shù)?掌骨中點橈側(cè),赤白肉際處,有清肺瀉火、清宣肺氣的作用,可用于治療風(fēng)熱犯肺、肺失肅降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胸痛等。
5、大椎穴。
大椎穴在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要治療熱病、瘧疾、惡寒發(fā)熱、咳嗽、氣喘等。
6、尺澤穴。
尺澤穴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cè)緣凹陷中,有治療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等肺系實熱病證。
7、列缺穴。
列缺穴位于前臂,腕掌側(cè)遠(yuǎn)端橫紋上1.5寸,拇短伸肌腱和拇長展肌腱之間,拇長展肌腱溝的凹陷中,有宣肺止咳、瀉熱通淋、疏經(jīng)通絡(luò)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