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使館現(xiàn)南岸區(qū)黃桷埡街道文峰段72號。
20世紀初,德國勢力進入重慶,1904年,德國在重慶開設領事館,辦理四川一省事務。由副領事米雷爾駐重慶處理日常工作,另一副領事卜思常駐成都。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德國為敵對國,中國對敵方的外交措施,不外乎拒絕敵方的和平提議,否認敵國武力造成的偽政權。
1937年12月底,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奉德國政府訓令,轉達日寇所提出的基本議和條件四項,中國國民政府以敵方所提出的條件苛刻,拒絕考慮。
由于國民政府遷渝。1938年8月14日,德國駐華大使代辦飛師爾,秘書康樸,抵達重慶,籌設大使館館址。后來,他們在重慶南岸找到了一棟德國醫(yī)生的別墅,在此基礎上改建為德國大使館。
德國大使館為一棟座北朝南的中西式樓房,占地100平方米左右,二樓一底,磚石結構。底樓用石條砌成6間,一樓6間,閣樓5間,建筑面積300平方米,通高13米。前傍文峰塔,后臨向家坡?,F(xiàn)存德國醫(yī)生石碑一塊,保存完好。
1941年7月1日,德國正式承認南京的汪偽政權,國民政府立即對德絕交。1942年12月8日,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次日,國民政府在正式對日宣戰(zhàn)的同時,亦正式對德、意宣戰(zhàn)。
德國既為敵國,根據(jù)國民政府1942年元旦公布的敵國人民處理條例,敵國財產處理條例,和同年1月11日公布的敵國人民檢查登記移居辦法、收容所管理章程、敵產管理清理辦法、敵產處理委員會組織章程,正式封閉了重慶的德國大使館。
德國大使館(南岸區(qū) 文峰塔下):中西式磚石結構樓房,前傍文峰塔,后臨向家坡。登臨此地,可觀巴渝名景文峰夕照,可聽南山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