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真?zhèn)湔n
(一)總體要求:
深入鉆研《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教材,做到理解透徹、把握準確;立足于有效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發(fā)展,選擇有效的備課形式,將教師個人與校教研團隊的研究反思有機結合,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做到規(guī)范科學,并努力創(chuàng)新。
(二)具體要求:
1.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每學期初,教師要認真研讀《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了解整個小學階段數學課程內容,深入研讀課程總目標和年段目標,進而確立學期教學總目標、單元、課時的教學目標。
2.準確深入鉆研教材。
⑴ 教師要通讀全冊教材,掌握所教年級全部內容、知識結構、重點章節(jié)及難點、關鍵。
⑵ 了解并熟悉相鄰年段的教材內容、知識結構。
⑶ 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精心鉆研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理清教學思路。
3.全面了解學生實際。
教師應始終立足為學生發(fā)展服務,要在了解學生智能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學習習慣等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制訂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既關注全體學生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又顧及個別學生及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教師要確立鮮明的學生立場,能關注年段發(fā)展目標、找準學生學習發(fā)展的起點,以學定教,為學生搭設適切的數學實踐平臺,讓不同年段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得到循序漸進的發(fā)展。
4.認真制訂學期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
教學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教學內容、教學總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課時安排、學生情況分析;各單元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進度表。
5. 精心設計課時教案。
一份完整的課時教案應包括課題、教學內容、授課日期、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分析、課前準備(包括教具、學具、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
撰寫要點提示如下:
⑴ 教學內容。應寫清楚“教科書第幾頁例題幾、第幾頁上的想想做做、練習幾中的習題”。
⑵ 教學目標。要進一步增強數學課程意識,準確認識數學課程目標,充分開掘教材蘊含的數學教學價值,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學生學習發(fā)展需求準確設定教學目標,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數學知識能力、學習方法、思維等有長足發(fā)展。
⑶ 教學重點與難點。要在深入鉆研教材、準確理解教材和把握學情的基礎上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使教學設計更合乎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⑷ 教學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科、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內容的處理、采用的教學手段、板書的編排、作業(yè)的選擇和布置等作出周密、科學的考慮與設計。課堂提問要精心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教學設計中對課堂可能生成的狀況、學生可能生成的個性化體驗等進行充分的、富有前瞻性的估測,預設不同的學習路徑和不同的應對方案。
⑸ 板書設計。突出教學要點,布局合理、清晰。新授課必須有板書設計,練習課、復習課等不作硬性要求。
⑹ 教學反思。教師要結合教案的實施情況、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分析和反思,體會特別深刻的,應找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把改進措施以及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與體會及時記錄,從而積累經驗、提高教學水平。5年及以下的青年教師要求一課時一得,以教學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40周歲以下的教師以“練習”為單位撰寫1~2篇教學反思;40周歲及以上教師以“單元”為單位寫1~2篇教學反思。
6. 獨立規(guī)范的備課。
⑴ 備課應有超前量,要求至少超前三課時,最多不超過一周的課時。不能臨教臨備,更不能教后補備。
⑵ 對要求學生完成的練習都應先做一遍,確保習題準確無誤。上課前要進行二次備課,以進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調整,準備好課堂所需教具學具。
⑶ 杜絕照抄照搬教學參考資料、他人教案或本人舊教案。備課本書寫規(guī)范,每學期應更換。教齡在五年內的教師必須寫詳案。
⑷ 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進行電子備課。電子備課應包括備課封面、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方案(要求參照“精心設計課時教案”。其中電子備課第6條“教學反思”的量化要求為:教師均以“一個內容”為單位寫一篇教學反思;45周歲及以上的教師以“單元”為單位寫2篇教學反思)。格式要求應相對統(tǒng)一。電子備課不能簡單地復制與粘貼,要增設“批注”板塊,每課時均要有較高質量的教學反思。
7.集思廣益提高備課質量。
備課以個人鉆研為主、集體備課為輔,加強教研組、備課組研討,定期研究教學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檢查總結前一階段教學情況,找出教學中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協調教學進度和評估要求,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二、認真上課
(一)總體要求:
課堂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方法恰當、語言清晰;教學組織規(guī)范、科學、有效;課后及時深入反思,改進教學。
(二)具體要求:
1.嚴格執(zhí)行課程計劃實施教學。
課前準備要充分,教師應有“候課”意識,提前進入班級,準時上課。教學時應組織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步驟,充分發(fā)揮40分鐘的作用,使課堂教學獲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學目標明確。
在落實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注重學生過程的體驗,習慣的養(yǎng)成與方法的提煉,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與態(tài)度。教學中做到教有重點,練有目的,精講精練,講求實效。
3.教法學法適當。
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努力做到接觸重點快,理解重點慢,運用重點多,落實重點透。主次分明、條理清楚。教學過程要重視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形成,關注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有效運用學具操作、直觀演示、多媒體教育技術等手段,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扎實有效。
4.面向全體學生。
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落實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不斷提升,使學習成績良好和合格的學生得到發(fā)展,使學習暫時跟不上班的學生有所進步,盡快適應跟班學習。
5.上課規(guī)范嚴謹。
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拖堂;不坐著講課,不攜帶手機;衣著整潔大方,語言表達清楚、規(guī)范,要用普通話授課。板書清楚,文字規(guī)范,無錯別字。堅持正面教育、不訓斥、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6.保證作業(yè)時間。
每堂課都應保證給學生留有適當的作業(yè)時間,讓學生消化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布置和批改作業(yè)
(一)總體要求:
作業(yè)設計要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精心設計,做到作業(yè)適量、適度;作業(yè)訂正要及時批改和處理。嘗試設計分層作業(yè),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生需求。
(二)具體要求:
1.認真布置作業(yè)。
⑴ 作業(yè)難易度適宜。設計的作業(yè)內容要符合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做到關注基礎,設計科學,選題精當,難易適度,體現梯度。大力倡導我區(qū)各校能立足校情、學情進行自主設計,充分體現作業(yè)設計的針對性、趣味性、實踐性等特點。
⑵ 作業(yè)份量適當。除配套的作業(yè)練習外,教師要精選或編寫補充作業(yè),切忌“拿來主義”,增加學生負擔。每次布置的作業(yè),教師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作業(yè)和家庭作業(yè)應本著少而精的原則,努力減少重復性的機械練習,能在課堂完成的作業(yè)不布置到課外去做,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確保家庭作業(yè)總量不超標。
⑶ 作業(yè)書寫規(guī)范。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做到書寫工整、格式規(guī)范、步驟清楚、書面整潔,作業(yè)本應保持清潔、完整,無破損、無亂涂亂畫。
我區(qū)數學作業(yè)本書寫的一般要求是:封面要填寫校名、班級、學生姓名、簿本編號;學生平時練習一律用鉛筆書寫;學生作業(yè)應在首行正中寫上練習幾及第幾頁,題次編號寫在每頁的左邊或中間的紅線內;教師自己設計的練習要注明“補充題”;題目與題目之間空一行;直線等符號要求用直尺劃(低年級尤其要重視這方面對學生的要求和指導);每次作業(yè)的最后要劃記分格,記分格占兩行,里面寫明作業(yè)日期。
⑷ 培養(yǎng)學生良好作業(yè)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先復習后作業(yè)的習慣,教育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養(yǎng)成獨立思考、認真規(guī)范、細心檢查、按時完成的良好作業(yè)習慣。
2.及時認真批改作業(yè)。
⑴ 認真及時批改作業(yè)。作業(yè)批改要規(guī)范、細致,做到當天的作業(yè)當天批改,杜絕錯批、漏批現象。批改符號應規(guī)范美觀,做到一題一鉤。批改時要注意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數量和性質,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并作必要的記載。個別學生的特殊問題可以通過面批、面改加以解決。
⑵ 重視作業(yè)評講糾錯工作。作業(yè)要講評,錯誤要訂正,教師對學生訂正后的作業(yè)仍然要及時批改,對學生糾錯后的對錯情況一定要落實,絕不能忽視。典型性、普遍性錯誤一定要在課堂中講清、講透。
⑶ 凡布置的書面作業(yè)要全批全改。教材中要求學生做的作業(yè)和配套練習必須由教師批改。
⑷ 作業(yè)成績一律采用“等級制”。評定等級分“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要求教師規(guī)范書寫,嚴禁用行書和狂草等不規(guī)范的字書寫。對特別優(yōu)秀或進步明顯的學生可使用激勵性的“個性化”評語,對作業(yè)質量不高的學生,可以給予指導性評語。
四、輔導學生
(一)總體要求:
重視平時的提優(yōu)補差工作,悉心輔導學困生,適度關注特長生;勤載輔導記錄;杜絕有償輔導。
(二)具體要求:
1.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形式進行課外輔導。平時對學生提出的疑問要及時耐心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對學習比較好的學生,除了完成正常的作業(yè)外,可以選擇一些思考性較大的習題讓他們自由選做,并在課后給予指導。
2.組織對學有疑惑、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時,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知識的缺漏,及時組織補缺,隨時了解每單元、每課時學生學習的狀況,分析學生的最新動態(tài)。輔導時應耐心、熱情,樂于奉獻。
3.輔導一般可由教師對個別學生或建立互助小組活動采取答疑、補缺、組織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師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能過分加重學生的負擔。
4.做好輔導記錄。課外輔導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準備、有記載。
五、組織考核
(一)總體要求:
命題科學,難易適中;及時分析,有效講評;記載成績,建檔保管。
(二)具體要求:
1. 要明確考核評價的目的,嚴格控制考試的次數(每學期只進行期末一次考試),數學學科根據教材內容和年級特點進行相應的階段性練習,加強平時的督促、檢查,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
2. 要重視多種評價方法的合理選用,要處理好對過程評價和對結果評價的關系,處理好書面測試和面試操作等測試的關系。書面測試時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注意知識的覆蓋面和層次性,合理把握試卷的難易度,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保持繼續(xù)學習的積極性。
3. 要認真組織好考試,維護好考場紀律,合理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4. 要認真做好閱卷評分工作,統(tǒng)一標準,合理評分。要及時完成試卷分析和講評。試卷分析不僅要有統(tǒng)計數據,更要分析存在的問題,從而研究改進教學的措施。同時,對于后進生的學習情況要跟進輔導。
六、組織課外活動
(一)總體要求:
活動有計劃;形式新穎有趣味;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
(二)具體要求:
1. 開展數學課外活動要做到五落實:計劃落實、人員落實、內容落實、措施落實、時間落實。要重視組織好年級、班級層次的數學課外興趣組活動。各興趣組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明確培養(yǎng)目標,制定詳細的計劃,使學生得到更大地發(fā)展。
2. 課外活動要按計劃認真組織。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富有吸引力,確保課外活動質量。
3. 加強課外活動的管理,落實安全措施,保證活動時間。每次活動要做好記錄,包括輔導內容、方法、效果等,注意積累資料,跟蹤管理。
七、認真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總體要求:
精心設計;注重方法指導;引導歸整。
(二)具體要求:
1. 精心設計引導學生自學。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2. 教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
自學過程中,循序漸進,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追求學習高效。
3. 采用不同的自學形式。
自學的形式要不斷變化,教師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因法施教,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預習、及時復習的習慣,組織各種形式的自學活動。
4. 教給學生整理知識的方法。
知識需要系統(tǒng)的整理,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卓有成效地自我知識整理的形式和方法,以便學生真正實現知識的系統(tǒng)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