癇三針
【組成概述】內關穴、申脈穴、照海穴。
【配穴主治】癲癇、足內翻、足外翻。
【臨床心得】
癇三針第一穴是內關穴,內關屬心包經穴,心包代心受邪,癲癇病與心神有關,心神不能安定,針內關以達到寧心安神的目的。申脈、照海穴都屬蹺脈,蹺脈主矯健、敏捷。癲癇發(fā)作,失于矯健,所以選取蹺脈穴。有癲癇“日發(fā)申脈,夜發(fā)照?!敝f,在此,無論日夜都取申脈、照海。
1.內關
【穴位定位】在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圖1)

圖1 內關、神門、勞宮穴
【穴名釋義】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內,與外對言,有入、中之義,指胸膈之內及前臂之內側。關,關格,關要,有關聯(lián)、聯(lián)絡之義?!逗槲湔崱罚骸瓣P,聯(lián)絡也。”鮑照《代堂上歌行》:“萬曲不關心,一曲動情多?!北狙ㄎ唤蛎}之“關”,與外關相對,因而名之?!鹅`樞·終始》:“陰溢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毙仉跗θ煌ㄖT病,正為內關之象,取之內關,則內關通矣。此穴在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與三焦經外關穴相對,為手厥陰心包絡脈別出與手少陽三焦聯(lián)絡處,故名內關。楊上善說:“手心主至此太陰、少陰之內,起于別絡,內通心包,入于少陽,故曰內關也。”
【局部解剖】①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旋前方肌。②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前臂內、外側皮神經和前臂正中靜脈分布;深層有正中神經干及與其伴行的正中動脈經過,并有骨間前神經和骨間前動脈分布。(圖2)

圖2
【主治病癥】眼瞼瞤動、目赤腫痛、夜盲、口眼、?斜、迎風流淚。
【操作方法】直刺0.5~1寸。
【臨床心得】 經典有謂,凡外來病邪取外關驅除之;臟腑百病沉疴取內關以調整之。此言對臨床實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2.申脈
【穴位定位】在外踝正下方,骨下緣凹陷中。(圖3)

圖3 申脈穴
【穴名釋義】
申脈在足太陽膀胱經上,為八脈交會穴,通陽蹺脈。申,通“伸”,為整束自持之貌,有矯捷之意;同呻,又十二時之一,申時。脈,指經脈。本穴在外踝之下,展足則開,為足關節(jié)屈伸著力之處,故名申脈。腎與膀胱為表里,在氣郁不伸及氣郁而呻者,申脈與復溜同取,每可收效。十二時與十二臟腑相應,申時正是膀胱之時,故申脈穴可以認為是膀胱本府之穴。
【局部解剖】
①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伸肌下支持帶—趾短伸肌。②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和小隱靜脈屬支分布;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和腓動脈跟外側支分布。(圖4)

圖4 照海穴、申脈穴解剖層次圖
【主治病癥】頭痛、眩暈、失眠、嗜臥、癲狂癇、目赤痛、眼瞼下垂、腰腿痛、項強、足外翻。
【操作方法】向足底方向直刺0.5~0.8寸。
【臨床心得】申脈為陽蹺脈所生,太陽主一身之表,故能治屈伸不能、筋脈拘攣諸病。3.照海
【穴位定位】在內踝正下方,骨下緣凹陷中。(圖5)

圖5 照海穴
【穴名釋義】照海在足少陰腎經上,為八脈交會穴,通陰蹺脈。照,明也,指光明照射?!稌ぬ摹罚骸叭羧赵轮张R?!薄抖Y記·經解》:“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海,意為廣大之四海,此指全身。海又是深洼之處。照者光明所及,海為百川之會。言腎之真陽,淵深如海,能光照周身也。水泉雖迂,終歸于海。所云照者,因腎為水火之臟,水中有火,本穴在內踝下方之凹陷中,亦可比擬為海。照海者,深水之中,雷龍之火,明照四海,及于周身,不遺微小也。
【局部解剖】①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后肌腱。②穴區(qū)神經、血管:淺層有隱神經分支和大隱靜脈屬支分布;深層有足底內側神經肌支和脛后動脈的跟內側支分支分布。(圖4)
【主治病癥】月經不調、痛經、帶下、陰挺、陰癢、小便頻數(shù)、癃閉、咽喉干痛、目赤腫痛、癇證、失眠。
【操作方法】同上穴。
【臨床心得】
腎為水火,中寓真陽,水中有火,即所謂雷龍之火。照海者,深水之神,雷龍之火,照明四海,及于周身,不遺微小,故申脈、照海相配,每多用治神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