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18日深夜,解放軍第三十八軍一五一師四五二團在紅河岸邊的斗姆閣村一帶,追上了向南潰逃的國民黨第二十六軍一九三師一部,展開了一場巧渡紅河、攔截敵人的戰(zhàn)斗。
一連的尖兵排正在夜色中摸索著前進,忽見遠方閃過一道手電筒的亮光。
一排長蓋萬閣立即命令全排就地潛伏,見機行動。
當燈光接近時,眾人依稀看出迎面來人是一個戴大沿帽的敵軍官。
蓋萬閣突然縱身躍出草叢,猛撲上去,將那一個敵軍官緊緊揪住。經審訊得知,此人是敵補充團機槍連的特務長。
這個意外得來的“舌頭”,當即提供了當面的敵情:
敵軍準備在此偷渡紅河,河面上已架設了一座浮橋,其先頭部隊正在渡河,其中一部分已經到了對岸;
橋面狹窄,載重量低,通過一個師的人馬需要許多的時間,大部分部隊正沿路休息待命;
前邊幾十米處的山口上,有敵人的一個警戒排,任務是掩護其主力撤退。
情況十分嚴重!如果多延誤一分鐘,就會有更多的敵人逃過紅河,為全殲殘敵留下更多的麻煩;如能贏得一分鐘的時間,就可能進一步打亂敵軍的逃跑計劃,將敵人殲滅于紅河東岸。
此刻當采取什么辦法呢?若是硬插過去,必然會驚動敵人,難以湊效,更會使敵人加速逃跑。
好在這名敵特務長最后支支吾吾地說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當夜敵軍的口號是“天明”這兩個字。
蓋萬閣和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利用這個信息,押著敵特務長闖入敵軍陣地,首先吃掉敵人這個排,然后見機行事。
尖兵排當即編組了前進隊形,規(guī)定了嚴格的行動紀律。身材高大的副排長顧長林押著敵特務長走在最前面,排長蓋萬閣走在隊尾壓陣。
戰(zhàn)士們都將子彈推上了膛,同時做好了不放一槍就把敵警戒排吃掉的準備,靜悄悄地向敵人陣地摸去。
“前邊就是警戒排陣地?!蹦莻€俘虜低聲告訴顧長林說。
夜暗中,透空可見一個隆起的地堡的輪廓,敵陣地是靜謐的,一個持槍的哨兵在地堡前方走來走去,鬼頭鬼腦地四處張望。
顧長林沒有停止腳步,繼續(xù)向前邁進。
“口令?”敵哨兵喝問。
“天明?!?/p>
“什么人?”
“補充團機炮連特務長。”那個俘虜回答得十分響亮。
顧長林見敵哨兵放槍了警惕,立即甩開那個俘虜,大跨步上前去。就在靠近敵哨位的一剎那間,他猛然舉起槍來,對準了敵哨兵的腦門。
敵哨兵一下子被制服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交了槍。跟在后邊的戰(zhàn)士們趁勢端著槍沖進了敵人的陣地,對著橫倒豎臥的敵兵厲聲喝道:“統(tǒng)統(tǒng)交槍!快起來交槍!”
從睡夢中驚醒的敵人,哪里還來得及反抗?一個個蜷縮在地,舉起了手,戰(zhàn)士們七手八腳收繳了敵人的武器。一槍未放,就吃掉了敵人的警戒排。
據俘虜們供稱,這里距離渡口還有七八里路,在伸向紅河的山路上,擠滿了等待渡河的敵軍。
蓋萬閣舉目觀看,前方有閃閃的燈火,側耳靜聽,隱隱聽到人喊馬嘶,一片喧囂。
怎么辦?要從敵群中冒險通過,可不像消滅敵軍警戒排那么容易;如果等后續(xù)部隊到來,不僅會放走更多的敵人,而且大部隊也難在這樣狹窄的地段展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蓋萬閣決定再次偽裝敵人,搶占紅河渡口。
全排換上了俘虜的衣帽,就地裝扮了一番。蓋萬閣和顧長林帶領著40多個戰(zhàn)士,急促地奔下山去。
“天明”這道口令仍然很管用,一排順利地通過了敵軍的隊尾。只見道路兩旁橫七豎八地倒著一堆堆的敵兵,想必是疲憊已極。
戰(zhàn)士們繞過這些敵人,深一腳淺一腳地只顧往前奔。一小時后,大家安全地插到了紅河岸邊。
渡口岸邊,浮橋之上,敵軍的人員馬匹吵吵鬧鬧,擠成一團。那里燈火明亮,地形地貌一目了然。
顧長林一邊觀察,一邊從密密麻麻人群縫隙中鉆了進去,戰(zhàn)士們緊緊跟隨,直奔橋頭。
“哪一部分的?”一個敵軍官揮動著手槍,攔住去路厲聲喝道,“亂搶什么?統(tǒng)統(tǒng)按順序渡河!”
“我們奉命首先渡河,掩護部隊撤退?!鳖欓L林一邊回答,一邊不由分說地扒開那個軍官,跨上了浮橋。
“機槍連的人跟上!”蓋萬閣乘機以無可商議的強硬聲調喊著。
“后邊的快跟上!”戰(zhàn)士們以同樣強硬的聲調傳著排長的命令。
這一隊人馬說話聲粗氣壯,看來十分難惹,敵軍官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只好聽之任之,乖乖地放行。
浮橋搖搖晃晃,敵兵擁擠不堪,有的爭著渡河,還有些工兵在進行浮橋加固作業(yè)。滔滔的江水拍打著橋底的汽油桶,發(fā)出丁丁當當的響聲。
浮橋中段結合未穩(wěn),河水已經沒過了橋面,戰(zhàn)士們全然不顧,趟著水強行通過。
紅河西岸靠近浮橋處,是黑壓壓的一個小丘,怪石嶙峋,荊棘叢生。粗粗開出的一段急造軍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全排渡過河去,便是一陣奔跑,迅速占領了河岸上的制高點。
“迅速展開。架設機槍!”排長蓋萬閣一聲令下,各班選定了射擊陣地,把槍口對準了浮橋。
渡口頓時被我軍的強大火力嚴密封鎖了,對面的敵軍像被捅翻的蜂窩一般亂吼亂叫,紛紛奔逃。
茫茫夜幕中,敵人突然遭到迎頭痛擊,難辨我軍虛實,盲目地向我軍橋頭陣地亂打一陣,沒有一人膽敢繼續(xù)渡河。一排順勢控制了渡口,敵我雙方對峙于紅河兩岸。
突然,三發(fā)紅色曳光彈拖著長長的尾巴掠過了夜空,這是我軍后續(xù)部隊趕了上來!頃刻之間槍聲四起,一排和我后續(xù)部隊隔河呼應,夾擊殘敵。
敵軍腹背受擊,前進不得,后退不成、像一群群受驚的鴨子,被壓制在斗姆閣到紅河岸的高山峽谷中。
這一仗打得干脆利索,我軍共斃傷敵1000余人,生俘二十六軍少將高參劉世榮、一九三師少將副師長鄧少華以下2600余人,還繳獲了大量戰(zhàn)利品。
至此,第二十六軍的主力師幾乎全部被我軍消滅,一排指戰(zhàn)員居功至偉,成為我軍歷史上追殲戰(zhàn)的傳奇戰(zhàn)例。鄧少華被俘后哀嘆:“我們這個主力師,竟然被解放軍區(qū)區(qū)一個排的兵力搞垮了,這實在太荒唐!”
戰(zhàn)后蓋萬閣榮獲“戰(zhàn)斗英雄”稱號,他所在的一排則榮獲“英雄尖刀排”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