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是無法超越的高峰,也是中國美學內(nèi)涵的韻外之致的縮影。唐詩的輝煌就像大唐帝國的國力一樣空前繁榮和鼎盛,呈現(xiàn)出百花競放、萬卉爭妍的動人景象。
提起唐詩,大概每一個人都會背上幾首,都會覺得唐詩是一種極為美好的語言,精煉、寓意深刻、余味悠長,而且吟誦起來有一種齒頰生香的感覺。那么唐詩到底是什么?只是風花雪月?只是離愁別緒?只是纏綿情話?只是落魄的文人不為皇權(quán)所用的悲憤?只是超脫世俗的杜鵑啼血般的哀鳴嗎?可是我又覺得不夠,唐詩其實還可以指向一些更遠更大的東西,那就是發(fā)自詩人幽邃的心靈深處的人文情懷。
正如馬一浮先生所說的那樣,詩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覺,如夢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蘇”。而唐詩所蘊含的人文情懷其實就是人心的蘇醒,是離我們心靈最近的慰藉,是從平庸、浮華與困頓中蘇醒過來所見到的真實的自我,更是感性與理性交織融合的文化之夢。
《全唐詩》有2300多個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其中許多詩作所躍動著的人文情懷的觀照,至今都讓我的感動沛然而莫之能御。唐詩是人生盡氣、盡才、盡心、盡情的浩浩長風,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等,是一種積極自由,要充分實現(xiàn)自己價值的燃燒著的生命力。“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詩人悲天憫人的思想深度的升華,其熾熱的憂國憂民情懷,千百年來激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靈。
唐詩,是提升人格,振作生命的催化劑。如“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男兒報國建功豪邁縱放的恢宏氣魄,火一般的激情,給了我極大的精神鼓舞。如“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是喚醒人們?yōu)槔硐攵鴬^斗,是宣揚百折不撓氣度的經(jīng)典之作,給了我迎接挑戰(zhàn)、積極有為的眼界和胸懷。面對今天物化的浪潮與快餐化、游戲化、空洞化的社會流向,唐詩的教化意義無疑值得發(fā)揚。
唐詩,是人心與人心質(zhì)樸的聚散。如“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是老友重逢的真誠相待,沒有功利性,沒有一點雜質(zhì)?!皠窬M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等等都是心與心的相通,純凈的情感,就像陳年的美酒一樣甘醇。其情如春風拂面,明眸照人,讀來讓我倍感溫情無限。
唐詩,是情種的托意深婉,雋永之思。“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男女之間的脈脈深情,更是一種別樣的溫馨體貼。如“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等,替女性因為戰(zhàn)爭的頻繁而唱出了心靈的苦悶與情感的饑渴。一千多年過去了,總有這一種唱嘆生情,總有這一種低回反復(fù),也總有這一種繾綣纏綿在超越著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
唐詩,正是“以山水為教堂,以文字為智珠”,成全著宇宙的大美,珍視著人間的美好,禮贊著人文的情懷。當我心生煩惱的時候,展卷翻讀這些詩作,心里便異常平靜,無比輕松,所有不快與困惑,消解得無影無蹤。
唐詩是一種精神,一種向往,是燦爛的中華文化所在,細讀唐詩它會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能夠鞭策你、啟迪你、勉勵你,使你前行。讓唐詩融入我們的生活吧,無論得意、失意,唐詩會成為我們難以割舍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