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秋籟”,秋天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
成公亮先生生前在“秋籟居”撫琴、打譜、作曲、鉆研琴理。古代琴曲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的關系,古琴傳統(tǒng)與時代的關系,在彈奏和思考中紛紛呈現。盡管斯人已逝,但先生的音容笑貌卻在《琴話》與《琴課》兩本書中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與以“秋籟”琴彈奏的琴音一樣,等待有心人諦聽。
成公亮 古琴藝術家,南京藝術學院教師。1940年生于江蘇宜興,2015年7月辭世。古琴先后師承劉景韶、張子謙先生,在廣陵琴派傳統(tǒng)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風格。其修養(yǎng)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靈的演奏,被認為是“內心情感的極致”。以下文章摘選自其著作《秋籟居琴話》,簡明扼要地說出了他對二十一首中國傳統(tǒng)琴曲的理解。
二十一首傳統(tǒng)琴曲題解
文 | 成公亮
一、 文王操
版本:(明)《梧岡琴譜》 成公亮打譜
琴曲《文王操》初見于明代《梧岡琴譜》?!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分杏锌鬃酉驇熛遄訉W習此曲的記載;北宋蘇軾《舟中聽大人彈琴》有“江空月出人絕響,夜闌更請彈《文王》”的詩句;北宋琴家成玉磵的《琴論》稱“其聲古雅,世俗罕聞”;自南宋浙派徐門傳譜《梧岡琴譜》至晚明《琴書大全》,是《文王操》的盛行期,其后漸漸絕響。
《文王操》莊嚴肅穆而又充滿仁愛,表達了對古代圣賢的仰慕?!缎忧f太音補遺》贊美那崇高圣潔“天道不已”的思想,可以凈化人們的心靈:“鼓此曲令人蕩滌邪穢,消融渣滓?!?/span>
二、 洞庭秋思
版本:(明)《琴書大全》等 合參查阜西打譜
樂曲初見于明代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汪芝撰輯的《西麓堂琴統(tǒng)》,此后又有《琴書大全》等二十一部琴譜刊載此曲。大自然的秋意、洞庭湖的水天、醇厚的人情意味和文雅的音樂氣質,正是這首小曲的無窮意境。
查阜西先生《洞庭秋思》的打譜以《琴書大全》所載為主,參照《松弦館琴譜》、《大還閣琴譜》、《西麓堂琴統(tǒng)》等其他版本進行選擇、??薄⒔M織,形成了一種新的版本,這種綜合諸本的方法即打譜中所謂的“合參”。這一版本的《洞庭秋思》是查阜西先生古樸儒雅琴風的極好體現。
▲ 明代《西麓堂琴統(tǒng)》中的《洞庭秋思》譜
三、 歸去來辭
版本:(明)《真?zhèn)髡谇僮V》 劉景韶傳授
此曲為后人根據東晉詩人陶淵明同名辭賦而作,原本是一首琴歌,后人也常把它作為器樂曲獨彈。曲意如陶淵明同名辭賦《歸去來兮辭》,表達了他對官場黑暗的蔑視,對自由,對歸隱的快樂的田園生活的追求。
四、 憶故人
版本:(清)《理琴軒琴譜》張子謙傳授
此曲以簡練集中的音樂素材表現出深沉的情感,或感于時勢,或懷故思歸,或憂傷悼念。各段尾多次出現的由左手帶起空弦和按音構成的“放合”指法音調,表現了纏綿往復、不盡依依之情。
《理琴軒琴譜》是近代琴家彭祉卿先生的家傳秘譜,當年彭祉卿先生第一個把此曲傳授給琴壇好友張子謙先生,張子謙先生則把手抄的《憶故人》琴譜刊登在一九三七年出版的《今虞琴刊》上,以至此曲近百年來廣為流傳,幾乎無人不彈。
一九五九年張子謙先生將此曲傳授給成公亮。
五、 鳳翔千仞
版本:(明)《西麓堂琴統(tǒng)》成公亮打譜
此曲一名《鳳云游》,譜見《西麓堂琴統(tǒng)》。樂曲格調清奇,活潑歡欣,色調多變。從樂曲風格和音階特征等方面來看,很可能是魏晉時代的作品。原譜的后記如下:“《鳳云游》虞皇所制也,唐人薛易簡年十七能精此弄,由是知名,易簡天寶中以琴待詔翰林,所著《琴訣》至今傳之,茲曲之來當有自云?!?/span>
六、 良宵引
版本:《古琴曲匯編》夏一峰演奏本
此曲描寫安靜而美好的夜晚,曲譜初見于明末“虞山”琴派創(chuàng)始人嚴澂所編輯的《松弦館琴譜》?!读枷埂冯m是一首小曲,卻具有典型的虞山派“清、微、淡、遠”的高雅風格。虞山琴派上承南宋浙派的遺風,后又直接影響了清代的廣陵琴派。
成公亮演奏的《良宵引》,采用了《古琴曲匯編》(一九五六年音樂出版社出版,北京)中的夏一峰演奏本,由楊蔭瀏先生記錄五線譜、減字譜對照譜。
七、 遁世操
版本:(明)《神奇秘譜》成公亮打譜
這是刊載在我國現存最早的大型譜集《神奇秘譜》中的第一首琴曲,它被歸人“太古神品”之中。解題中說:“臞仙曰:是曲者,許由之所作也。琴史內曲之高潔者,止此曲最為高古?!睒非鑸蛴屘煜掠谠S由,許由拒之并遁隱于箕山的傳說,表達了古代隱逸者的理想。全曲共十段,樂曲情趣與小標題內容甚為貼切。古代隱者逃避紛紜的世事,在深山之中找到了安寧和快樂,與山間的猿猴麋鹿為友,與大自然的日月風云同在,何等逍遙,何等自由!
▲ 明代《神奇秘譜》中的《遁世操》譜
八、 普庵咒
版本:《古琴曲匯編》夏一峰演奏本
普庵為禪宗臨濟十二世孫,牧庵忠禪師法嗣,名印肅,號普庵,宋孝宗乾道五年人寂。根據琴譜旁的漢譯梵文字母,疑為普庵禪師的咒語,后人以律調擬之,以助學習梵文發(fā)音;其后曲調漸次脫離文本,成為一首完整的古琴獨奏曲。故今流傳的琴譜有二:一為有辭者,即普庵禪師之咒語;另一無辭者,專寫鐘磬鐃鈸唱贊之聲。
成公亮的演奏,采用已故南京琴家夏一峰的十三段演奏本,這是流傳的《普庵咒》譜本中最完整的一種,也是演奏時間最長的一首,由楊蔭瀏先生記錄五線譜、減字譜對照譜。
九、孤竹君
版本:(明)《西麓堂琴統(tǒng)》成公亮打譜
《孤竹君》刊于《西麓堂琴統(tǒng)》廿五卷,它和《鳳翔千仞》一樣,也采取一種叫泉鳴調的定弦方式(2561236),現存一百五十多部傳譜中使用這種定弦的大曲,只剩下《西麓堂琴統(tǒng)》收錄的這兩首了。
《孤竹君》全曲十段,其旋律委婉曲折,思緒多變,如訴的音樂時而嘆息沉思,柔腸百轉;時而開朗清新,別具一格。樂曲的哲思意味和藝術高度是許多明清琴曲所不能企及的,它要表達的是莊子這樣的思想家對生與死的思考。曲譜后記曰:“冢上一竿竹,風吹常裊裊,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此昔人邂逅墓中語也,其稱孤竹君言多愴切,尤能使人惕然,夫墟墓之感,古今所同,匪有蒙莊之達,鮮能焉者,聞斯鼓也,勿移其聲可矣。”
▲ 明代《西麓堂琴統(tǒng)》廿五卷之《孤竹君》譜
十、 醉漁唱晚
版本:(清)張孔山傳譜衛(wèi)仲樂演奏本
據明代琴譜《西麓堂琴統(tǒng)》解說,此曲為晚唐詩人陸龜蒙和皮日休泛舟松江,見漁父醉歌而作。明代琴譜《杏莊太音補遺》又曰:“此曲蓋本張仲宗詞,云:‘明月太虛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曉,醉眼冷看朝市鬧。煙波老,誰能惹得閑煩惱?’”表達了明月之下駕舟飲酒的漁人對世俗的蔑視和得意自在的神態(tài)。但這些明譜版本早已無人演奏。近代流傳的《醉漁唱晚》是清末琴家,四川青城山道士張孔山的傳譜,它與前說的《醉漁唱晚》同名異曲,但演繹了同樣的意境。
成公亮是根琚衛(wèi)仲樂的演奏錄音和樂譜自學的,所以在演繹中有諸多個人風格的融入。
十一、 龍朔操
版本:(明)《神奇秘譜》 陳長林打譜
樂譜初見于明代《神奇秘譜》。樂曲背景取材于公元前三十三年西漢昭君出塞、遠嫁匈奴的故事。樂曲的開首及結尾比較深沉,表現了思念哀怨的情緒,中段則表現出王昭君能歌善舞、明艷照人的美麗形象。據考證,樂曲在唐宋時代已經成曲。
成公亮據陳長林打譜的錄音學習彈奏,長期的習彈過程中已經融入個人的風格氣韻,成為來自陳長林打譜的不同演奏版本。
十二、 陽關三疊
版本:(清)《琴學人門》 張子謙傳授
這是據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一詩譜寫的琴歌,有多種版本,這是初見于明代《新刊發(fā)明琴譜》,后經清代《琴學人門》加工的版本,也是流傳最廣的一種。王維原詩為“渭城朝雨邑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十三、 忘憂
版本:(明)《西麓堂琴統(tǒng)》成公亮打譜
這是一首古琴小品,其輕盈真率和瀟灑的風格,使人們領會到古人的精神情趣。原譜見于明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版《西麓堂琴統(tǒng)》第廿五卷,曲譜后記說明它由宋代琴譜轉錄而來:“是曲不知所從起,因觀宋本得此譜,亦外調之一,存之以備參考?!币痪牌吡瓿晒恋靡幻髑?,借用此曲命名,亦以此琴彈奏。
十四、 長門怨
版本:(民國)《梅庵琴譜》劉景韶傳授
傳說西漢陳皇后失寵于漢武帝,被冷落于長門宮。為求再得武帝寵幸,她贈金與司馬相如作《長門賦》,向武帝訴說心中愁悶及相思之苦,從而感動了武帝?!堕L門怨》的曲名自漢代楚調相和曲已有,琴譜則初見于清初《龍吟館琴譜》,后由《梅庵琴譜》(一九三一)刊載并廣為流傳。曲中道出女性郁結、哀怨的心情。
十五、 流水
版本:(清)《琴硯齋琴譜》衛(wèi)仲樂演奏本
琴曲內容出于《呂氏春秋》中伯牙鼓琴的故事,伯牙彈琴能表現出“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而知音鐘子期都能深刻體會。因而有伯牙作《高山流水》的傳說。明代《神奇秘譜》曰:“《髙山流水》本為一曲,至唐分為二……”其中《流水》一曲在明清時得到更多的發(fā)展,特別是清末《天聞閣琴譜》所載川派琴家張孔山的《流水》,增加了許多“滾拂”手法以增強水勢的藝術效果,號稱《七十二滾拂流水》或《大流水》。
在近現代又演變出多種彈法,成公亮的演奏譜是上海琴家衛(wèi)仲樂先生演繹的一種,衛(wèi)先生的據本乃未刊行的手抄本《琴硯齋藏本》。由于成公亮是根據衛(wèi)仲樂的演奏錄音和樂譜自學的,所以在演繹中有諸多個人風格的融入。
十六、 桃源春曉
版本:(明)《西麓堂琴統(tǒng)》成公亮打譜
樂曲題材取自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詩文《桃花源記》,曲譜的后記也摘其序文大概:“晉太康中,武陵漁者操舟溪行迷失道,見桃花夾岸,落英繽紛,遂沿溪而人,得異境,桑麻村落,男女怡然。爭來問訊,云是秦人避亂居此,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如日送歸,他日覓之不可得矣,故有是曲?!?/span>
樂曲描繪了寧靜和諧的田園、怡然自樂的人群。它的音樂語言質樸古老,旋律優(yōu)美流暢,表達的意境明晰顯然。
十七、 明君
版本:(明)《西麓堂琴統(tǒng)》成公亮打譜
樂曲意境高遠,充滿一種飄然神往的氣韻,幽靜、神奇與快樂、靈動不斷地交織,音樂是那么清朗超脫,那么快樂……古人期望賢明的君主會給人們帶來最美好最理想的社會,有如神仙居住的世界。
《明君》使用了生僻的“間弦調”定弦,傳留至今的古譜使用這種定弦的琴曲僅存此一曲。
十八、 漁樵問答
版本:(清)《琴學人門》吳景略打譜
曲譜初見于明代一五六〇年《杏莊太音續(xù)譜》,該譜解題曰:“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之漁樵一話而已?!睒非ㄟ^漁夫樵夫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態(tài),表達出精神上的超脫和與世無爭的理想,也流露出他們對世事變化無常的無奈感嘆。
十九、 平沙落雁
版本:(清)蕉庵琴譜張子謙傳授
曲譜初見于明代一六三四年《古音正宗》,明清以來廣為流傳。相傳作者有唐代陳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權等說法。樂曲表達了秋高氣爽之際,雁群飛鳴和歇落沙灘的情景,以淡雅恬靜的雋永意境,引申出與世無爭的思想。
二十、 酒狂
版本:(明)《神奇秘譜》姚丙炎打譜
此曲相傳為晉代文人和音樂家阮籍所作。司馬氏統(tǒng)治下的魏晉時代,政治昏暗,文人參與時政,動輒即有殺身之禍,阮籍為不得罪權貴,借醉酒避禍。《酒狂》以恣意佯狂表達的醉人醉態(tài),塑造出十分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
二十一、 瀟湘水云
版本:(清)《自遠堂琴譜》査阜西打譜張子謙傳授
此曲為浙派創(chuàng)始人,南宋琴家郭沔(字楚望)創(chuàng)作,《神奇秘譜》解題稱:“臞仙曰: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九嶷,為瀟湘之云所蔽,以寓倦倦之意也。然水云之曲,有悠揚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興;更有滿頭風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琴家查阜西先生據《自遠堂琴譜》打譜定拍的《瀟湘水云》備受琴壇贊賞,查先生因擅彈此曲而負“查瀟湘”之美譽,后將此曲授予琴友張子謙先生;一九五九年張先生又將此曲授予成公亮。
*文章節(jié)選自《秋籟居琴話》(三聯(lián)書店2016年9月刊行)。音樂數據由 QQ音樂版權提供,文中配樂僅為方便讀者對照琴曲。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與微信后臺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