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約690—約756),唐京兆長安人,字少伯。玄宗開元十五年擢進士第,補秘書省校書郎。后又以博學宏詞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貶嶺南,北歸,遷江寧丞。晚年又貶龍標尉。故世又稱王江寧、王龍標。以世亂還鄉(xiāng),道出濠州(一作亳州),為刺史閭曉丘所殺。工詩,擅長七絕。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齡詩注》。
采蓮曲(二首其一)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評注】首句疊得妙,次句頓得妙。采蓮之戲盛于吳、越、楚三國,故并舉之。后半采蓮之景如畫。
采蓮曲(二首其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評注】“向臉”妙,似花亦有情。亂入,即雜入、混入之意。直到最后,主角仍未明顯出現(xiàn)。
閨怨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評注】“不曾愁”,除經(jīng)歷平順和家境優(yōu)裕外,根本原因在時代風氣。立功邊塞是唐代前期“覓封侯”的重要途徑。翠樓即青樓,古代顯貴之家樓房多飾青色。“楊柳色”聯(lián)想蒲柳先衰?!安恢薄ⅰ昂鲆姟?、“悔教”有轉折,是章法。
春宮曲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評注】首句興而兼比,暗喻歌女承寵,如桃沾雨露而開。露井指沒有井亭覆蓋的井。失寵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故說月高。桃開不寒,而特有賜,宜為人妒。
長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評注】就班婕妤《怨歌行》寓意渲染,借長信故事反映唐代宮廷婦女生活。徘徊,寫心情不定;團扇,喻失寵之悲。昭陽,漢殿,即趙飛燕姊妹所居。時當秋日,故稱寒鴉。寒鴉猶帶日影,既實寫景色,又以日影暗喻君恩,含意曲折豐富。
西宮春怨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捲珠簾春恨長。
斜抱云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評注】君王不來故夜靜。人在珠簾未卷的室內,只能聞到花香?!靶北г坪汀币詰B(tài)則至媚,以情則至苦。末句好夜景,又含春。昭陽宮是皇帝居處,正是怨情所指。
西宮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評注】次句承“不及”意,艷極?!罢l分”尤怨而不怒。末句用司馬相如《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語,如李光弼將子儀之師,精神十倍。前半開,后半合。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評注】“秋”字貫注次句。夜寒霜重,已是深夜?!把\”進一步烘染深宮寒夜的環(huán)境氣氛;寫玉枕,使人聯(lián)想到床上不眠之人的孤單?!盁o顏色”既說明室內用具陳舊;又顯爐火、燈光微弱,周圍物品黯然失色。前三寫景,末句寫人。南宮是皇帝的居處。遙遙著筆,逐步收縮;水到渠成,引滿而發(fā);有案無斷,含而不吐。
長信秋詞(五首其四)
真成薄命久尋思,夢見君王覺后疑。
火照西宮知夜飲,分明復道奉恩時。
【評注】“真成薄命”四字恰似這位失寵宮嬪內心深處一聲沉重的嘆息,把她那種時時擔心厄運降臨,而當厄運終于來到時既難以置信,又不得不承受的復雜心理和盤托出。復道是宮中樓閣間架空的通道。后半只用“知”和“分明”略透一點內心活動的消息。
青樓曲(二首其一)
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
樓頭小婦鳴箏坐,遙見飛塵入建章。
【評注】長楊是西漢皇家射獵、校武的大苑子,建章宮系漢武帝建造,均在西漢都城長安近郊。末句從小婦眼中寫車馬之眾,回應首句。
青樓曲(二首其二)
馳道楊花滿御溝,紅妝縵綰上青樓。
金章紫綬千馀騎,夫婿朝回初拜侯。
【評注】只用賦體,而味自遠。與《閨怨》適成翻案。
青樓怨
香幃風動花入樓,高調鳴箏緩夜愁。
腸斷關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簾鉤。
【評注】自漢魏樂府出,故骨氣深厚,毫無軟媚態(tài)。落句與“高高秋月照長城”一法,但彼通首用峻調,此通首用緩調,一肖軍壯之情,一肖閨房之態(tài)?!熬彙弊置?。
二月春風似剪刀──初唐七絕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