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了,不愿意吃藥,很多媽媽為了哄孩子吃藥,把不甜的藥和糖一起混著給孩子吃,可是藥可以就這糖一起吃么?答案是:不能!
四個身邊常見的錯誤喂藥誤區(qū)
1)騙寶寶藥的味道和糖果一樣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4年11月,深圳一2歲女童將降壓藥誤以為是糖果,吃了將近40片后最終導致死亡。有家長為了哄寶寶吃藥故意把藥說成是糖,加上本身很多兒童藥物都有一層糖衣包裹,孩子還小,不能分辨藥和糖的區(qū)別,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把藥當成糖誤食。但如果將糖就著藥一起讓寶寶吞服,影響了藥性不說,還容易讓寶寶反感吃藥,建議遵循“先苦后甜”的原則。
2)用捏鼻子、拎耳朵、壓舌頭的方式來喂寶寶吃藥
有些寶寶對吃藥非常反感,家長會用捏鼻、拎耳朵、壓舌頭的方式來帶強迫性的喂寶寶吃。
雖然孩子暫時乖乖吃了藥,但其實會更引起寶寶的反感,而且這樣喂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不一小心,會引起寶寶的耳周發(fā)炎、引起咳嗆甚至是讓異物嗆入呼吸道而窒息。
3)不按照醫(yī)囑給寶寶喂藥
a、用果汁、牛奶甚至干吞來讓寶寶吃藥。有的家長擔心寶寶不愿吃藥,用果汁或者牛奶的方式讓寶寶咽下,要不就是看寶寶半天咽不下去藥,干脆讓其干吞藥片,但這種方式藥片會停留在消化道里會損害消化道的黏膜。
b、隨意加大加小藥量。有些家長擔心寶寶耐藥性,給寶寶喂的劑量比較??;或者用普通湯匙、或者茶匙不易掌握藥量的方式喂藥;不但會影響療效,而且還容易引起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和抗藥性。
c、給寶寶用成人藥物。寶寶的身體尚在發(fā)育,身體功能不如成人健全,而且大多數(shù)的成人用藥都不能被用于小兒,之前我們在發(fā)燒的文章里也提到過被禁的發(fā)燒藥不適用與4歲以下的小兒,如果服用成人藥劑,容易引起寶寶過敏、中毒等。
喂藥應注意的原則
①、需要沖服的藥物用溫開水最好,熱水會破壞藥物成分。
②、不是飯后服用的藥物,最好在飯前半小時~1小時之間服用。
③、服用中藥等較苦的藥時,一次性喝完后再喝水,不要斷斷續(xù)續(xù)服用。
④、先苦后甜,不要將糖和藥混為一起,如果是新生兒不要藥和奶混合一起喂。
⑤、3歲內(nèi)的寶寶優(yōu)先考慮液體制劑、果味咀嚼片、干糖漿劑,嬰兒最適合滴劑。喝糖漿藥劑記得搖勻。
⑥、仔細閱讀標貼指示,遵從醫(yī)生的囑咐。
如果擔心寶寶會被藥物卡住的,像給寶寶喂魚肝油等膠囊劑型的藥物,一般可以把膠囊前部剪掉,通過喂藥器或者擠壓的方式到寶寶嘴巴里。
有些寶媽寶寶一生病就緊張,急急忙忙就開始給寶寶用藥,其實體質(zhì)好的寶寶,如果是表癥,像感冒咳嗽等這些自限性疾病,可以用推拿來提升陽氣,來加快寶寶的一個康復過程,不一定非得用藥??扇羰求w質(zhì)不好,出現(xiàn)了發(fā)燒、慢性疾病等癥狀,已經(jīng)傷及了中下焦,這個時候就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些藥了。
其實歸根到底,最重要的是日常就要調(diào)理好寶寶的體質(zhì)。除了平時注意飲食,可以配合推拿來溫補脾陽,調(diào)理脾胃,提高寶寶免疫力,當寶寶的營衛(wèi)之氣牢固了,就能更好的抵御外邪。針對寶寶吃藥的問題,媽媽也不需要特別擔心,其實有很多專門為兒童設計的藥劑了,甚至有的還加入了不同的水果口味,是非常人性化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