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從上學、生活、工作會不斷填寫各種檔案登記表,人人將自己化整為零,分類填寫,然后再分類歸檔。除了心理層面一些隱秘的世界,個人的生理歸類、歷史歸類、政治歸類、社會歸類等幾乎一切都無所遁形了。洞察消費者正如那一張張的檔案登記表,除了要知曉消費者階層等外在物理屬性的特性,更要探尋消費者心理層面“人性弱點”。
沒錯,這是一個貼標簽的時代,在新的消費主義盛行下,80后、90后標簽化是社會時代的產物,探尋新新人類的行為特征需要先研究所處的環(huán)境對其影響。這是一個技術復制時代、娛樂至死時代、媒介爆棚的時代,一切界限的打破將階層之間門檻降低為零,消費不再只追求產品的使用價值,更依托消費符號來彰顯自己的信仰。由此我們看到90后的追求的亞文化現(xiàn)象就不足為奇了,視覺系自拍文化、腦洞系二次元文化等。
消費主義時代是不破不立的時代,其中并不僅僅是新消費群體要重塑自己的存在感,更是消費文化環(huán)境變化在消費者身上的反射。新消費群體在新的環(huán)境下消費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消滅意義,訴諸以視覺為主的感官刺激。
圖像的本質是意象,是對整體全局的掌握,而進入讀圖時代的今天,消費者更重“象”的刺激而不重“意”的意義。由新消費群體發(fā)明的“萌萌噠”、“小清新”、“小鮮肉”等詞匯,正式表明消費者在追求感性的刺激而弱化內在的邏輯思維,其越來越沒有耐心和時間去閱讀而是去享受。
自拍美顏照、微視頻于社交媒體的展示,是其在追求視覺感官刺激的最具代表性體現(xiàn),這種直接、簡單、赤裸裸的美學宣示背后是年輕的消費者利用暴漲的荷爾蒙對自身身份和存在感的證明。
第二、消滅邊界,入侵并利用文化的所有資源。
技術復制時代中媒介的力量將一切知識鴻溝、階層壁壘化為零門檻,一切經典傳統(tǒng)高尚的美學元素被拿來消費,在消費主義的功利美學下延伸出更多的亞文化和二次元文化,這正是我們生活的娛樂至死的年代,《娛樂至死》的作者尼爾·波茨曼所言,“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和商業(yè)都心甘情愿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為了娛樂至死的產物”。
出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年輕人充分繼承了娛樂至死的精神,杜甫可以拿來被消費,表情帝可以拿來消費,葉良辰的聊天記錄可以瞬間形成網(wǎng)絡話題。把小眾變成大眾,把高雅化為庸俗,把精深變得通俗,把距離縮短為零距離。
第三、消滅永恒,不斷追求瞬間性的當下快感。
2014年一種新型視頻形式出現(xiàn)在各大視頻網(wǎng)站,就是彈幕視頻,受眾在邊看視頻中邊吐槽,簡單的評論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消費快感。搶紅包,同樣是在追求瞬間性的當下快感。沒錯,這就是快餐主義。如果說較長年齡的人群感覺當前的生活工作節(jié)奏太快的話,那么新新消費者則更崇尚“活在當下”的生活態(tài)度,永恒經典如要進入消費社會,就要遵循這種游戲規(guī)則,如不能在短時間內催生更新當下快感的形象,則就失去了消費社會的動力了。面對聆郎滿目、不斷更迭的品牌和內容,新新消費者早已應接不暇,沒有時間和耐心去慢慢鑒賞。
第四、消滅現(xiàn)實,發(fā)掘對白日夢的超現(xiàn)實追求。
互聯(lián)網(wǎng)為消費者營造了一種超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可以看到表象中如網(wǎng)絡游戲,消費者深處其中那個才是真實的自我呢?虛擬環(huán)境中自己是假的,那那種假比真的還要真,正是其內心想象的自己,這就是超現(xiàn)實。
不僅僅是網(wǎng)絡游戲,消費者對品牌的要求也同樣如此,消費社會中為其創(chuàng)造的品牌形象能否滿足其超現(xiàn)實的追求,是其在現(xiàn)實社會無法滿足的,這就是品牌整合可利用的資源滿足消費者心中那塊柔軟的需求。
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環(huán)境在影響當下的新型消費者,新型消費者同樣在改變著身邊的環(huán)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消費需求變化方可與時俱進。新新人群對感官刺激、對所有文化的侵略、對當下瞬間快感的追求、對超現(xiàn)實的滿足,是當下消費社會中品牌塑造不得不去考慮的。
來源:智達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