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和同時代的眾多年輕學子相比,梁思成屬于最出眾的那一部分。
對于這一點,他那位慈祥的父親看在眼里,喜在心頭。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梁啟超漸漸發(fā)現(xiàn),昔日那個滿臉稚氣、調(diào)皮搗蛋、常惹妹妹大哭的小個子思成已成為一個舉止得體、頗有學識的大人了,盡管幽默樂觀的天性絲毫未減。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立即使梁啟超夫婦意識到:兒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
事實上,自從梁思成出生之后,梁家就在盼望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畢竟,梁思成是梁家的長子,是梁啟超的希望之所在。按照當時中國的習慣,男孩子到了十七八歲,由父母做主,選一位門當戶對人家的賢惠女子,經(jīng)媒妁之言,定下終身,然后擇良辰吉日,迎娶過來,人生中的婚姻大事也就順理成章地解決了。從小就生活在傳統(tǒng)倫理觀念氛圍之中的梁啟超很自然地因循了前人的做法,開始處心積慮地為思成尋找合適的女孩子作為梁家未來的兒媳婦。很快,他發(fā)現(xiàn)了一位再理想不過的人選,她就是梁啟超在政界的好友林長民的千金——林徽因。
林長民和梁啟超的結識及個人友誼始于民國初年兩人共同籌劃成立“憲法研究會”。梁啟超曾于1913年9月起在熊希齡內(nèi)閣擔任了半年的司法總長,對民主法制問題頗有研究。在合作中,林長民和梁啟超很快找到了共同點,這其中,不僅有政治觀點的相同和相似,而且在做人的風格與興趣方面也多有共鳴和默契。
傳統(tǒng)思維模式又一次在這兩位近代化意識很濃的名士身上顯示出巨大的力量,彼此的意氣相投使他們自然而然地想到傳統(tǒng)中國人慣用的做法——進行兒女聯(lián)姻,結為秦晉之好,親上加親,而這聯(lián)姻的對象便是林長民心愛的長女林徽因和梁啟超的大兒子梁思成。梁啟超和林長民顯然對他們的這一安排非常滿意,不僅僅由于他們二人的深厚友誼和門第相當?shù)募彝?,更主要的是兩個孩子都那么的出眾。在這么一種傳統(tǒng)的觀念下,梁思成和林徽因相識了。而最初恐怕他們誰也沒有想到,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愛,竟成為民國社會廣為流傳的一段佳話,一段頗具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
1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相識是在1919年的夏天。當時梁思成18歲,林徽因14歲。
在兩位家長的刻意安排下,正在清華讀書的梁思成在父親的書房見到了年輕的徽因。當時的情景我們無法再現(xiàn),但毫無疑問,初次會面,兩位正處于感情朦朧期的年輕人心照不宣,彼此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的確,林徽因那出眾的容貌、良好的教養(yǎng)、大方的舉止,以及她身上散發(fā)出的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梁思成,這種感覺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而年輕的思成盡管看上去略顯拘謹,但卻如此富有朝氣、廣博扎實的學識、幽默不俗的言談,毫無富家子弟的輕浮與做作,這一切,都令年輕的徽因心動不已。愛情的火花就這樣悄悄地迸發(fā)了。
事情發(fā)展到這個時候,如果仍舊按照傳統(tǒng)模式進行的話,接下來,便應該是雙方訂婚,然后選擇良辰吉日,為他們舉行婚禮,兩家皆大歡喜。但梁思成和林徽因應該感謝他們的父親,尤其是梁啟超。
在梁思成和林徽因建立了初步感情基礎之后,梁啟超鄭重地告訴兩個孩子:盡管兩位父親都贊成這門婚事,但最后還是得由他們自己做決定。而最終做出這個決定時,時間已過去了四年。這期間發(fā)生了很多事,但我們高興地看到,年輕的徽因和思成都經(jīng)受住了考驗,他們的感情更真摯了,心更近了。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最初相識,并未影響他們的生活。之后,梁思成重新回到遠在京郊的清華園,繼續(xù)他在那里的學業(yè),而林徽因則因為他的父親林長民的工作變動而開始了一段令她終生難忘的異國生活。當離開中國時,年輕的她心中對未來只是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和憧憬。無論她抑或梁思成恐怕都沒有想到,對他們之間剛剛建立的尚無太深根基的愛情而言,一場嚴峻的考驗就要開始了。盡管從始至終,他們都是被動的參與者。這個考驗發(fā)生在林長民和林徽因父女遠行的目的地——英國倫敦,而考驗的制造者是一位后來在中國文壇迅速崛起的青年詩人——徐志摩。
2
還是在北京讀書期間,徐志摩就結識了梁啟超。對于他的才華,梁啟超十分賞識,加上徐志摩妻兄張君勱的竭力推薦,遂將其認作掛名弟子,著力栽培。后來,徐志摩留學歸來,他們依然保持著師生加朋友般的情誼。在梁啟超的引薦下,到達倫敦之后不久,徐志摩便去拜訪了林長民。在這次禮節(jié)性的拜訪中,二人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竟有著如此驚人的共鳴:奔放的熱情,風流倜儻的性格,以及對文學的執(zhí)著與偏愛,等等,一句話,兩人屬于同一類人。很快,他們便成為意氣相投的知心朋友,盡管在年齡上有不小的差距,但顯然這已不足以成為障礙了。在之后的日子里,徐志摩成為林家的??停麄兙凸餐信d趣的話題無拘無束地交談,甚至包括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情感秘密。
通過林長民的介紹,徐志摩結識了一位對他以后的文學事業(yè)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人,一位對中國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英國文學家——狄更生。狄更生不僅給徐志摩詳細地介紹了英國文壇的歷史和現(xiàn)狀,而且,于1921年推薦徐志摩進入了著名的劍橋大學皇家學院,成為一名專攻英國文學的特別學生,也正是從這個時候起,徐志摩的非凡才華終于找到了用武之地。
1920年10月的一天,在林長民的家里,徐志摩認識了林徽因。對于英美文學,尤其是詩歌和戲劇的摯愛,使他們很容易找到彼此都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多年之后,每當林徽因談起徐志摩,總是情不自禁地談起這些文學大師們和他們的不朽之作。如果說,最初的相處過程中,徐志摩對于比自己年少十來歲的林徽因最深刻的印象只是容顏的美麗和開朗的個性的話,隨著接觸的增多和交談的日益投機,徐志摩漸漸被徽因那帶有濃郁藝術天分的迷人氣質(zhì)所傾倒。等他有所發(fā)覺的時候,他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林徽因,難以自拔。
無須否認,林徽因的美麗與才華曾經(jīng)使很多人傾倒,但生活中的林徽因是一個極其嚴謹?shù)呐⒆樱瑢θ松?,對事業(yè),對愛情,她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追求。盡管徐志摩才華同樣出眾,而且,林徽因也清楚地意識到,徐志摩確實是真心真意地愛著她,以至于年輕的徽因一度為此困惑和苦惱。但理智很快驅(qū)趕跑了迷惘,林徽因堅定地拒絕了徐志摩,究其原因,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在多年之后的一篇回憶錄中的解釋應該說是很有說服力的,他這樣寫道:
“
當徐志摩以西方式詩人的熱情突然對母親表示傾心的時候,母親無論在精神上、思想上、還是生活體驗上都處在與他完全不能對等的地位上,因此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相應的感情。母親后來說過,那時,像她這么一個在舊倫理教育熏陶下長大的姑娘,竟會像有傳說的那樣去同一個比自己大八、九歲的已婚男子談戀愛,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母親當然知道徐在追求自己,而且也很喜歡和敬佩這位詩人,尊重他所表露的愛情,但是正像她自己后來分析的:“徐志摩當時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音,可我其實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p>
”
如果需要對梁從誡的說法略作補充的話,以下兩點有必要明確。
第一,林長民雖然是一個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學者和政客,但在私人生活上,卻具有濃重的封建守舊色彩。最典型的莫過于他先后娶了幾個女子為妻,而這種一夫多妻制是被現(xiàn)代社會所徹底否定并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事實上,林長民的大家庭從來也沒有過一天的祥和氣氛,女人們在互相的忌妒和仇恨中消磨著青春,流逝著時光。這種壓抑的氛圍給年幼的徽因造成了很大的心靈傷害,盡管將她視為掌上明珠的父親不希望她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正是因為親眼目睹了父親在感情上的不專一給母親乃至給整個家庭造成的巨大影響,林徽因才更加渴望真誠、負責任的愛情,而多情多才的徐志摩恰恰是這方面的反面典型。
第二,林徽因已經(jīng)結識了梁思成。拋開頗為一致的家庭背景不說,單就梁思成本人而言,這個身材瘦小的小伙子,雖然略顯拘謹,但他優(yōu)秀的學業(yè)、敏銳的思維、男子漢的風度以及如此的多才多藝,都足以證明他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而且,梁家的幸福溫馨這一現(xiàn)實似乎也在告訴徽因,思成應該是個家庭觀念極強的男人,而這正是年輕的徽因多年以來一直渴望的。
事實證明,林徽因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她不僅得到了生死不渝的真摯愛情,而且擁有了她足以信賴的幸福無限的家。盡管在婚后的大部分歲月里,她和她的丈夫、子女是在無法想象的困境中頑強地生活,并同樣頑強地繼續(xù)著自己心愛的事業(yè),但又有什么比這更可貴呢?
關于這段感情糾葛,后來由于徐志摩意外身亡之后出現(xiàn)的“百寶箱”(徐志摩的文字因緣箱,內(nèi)有徐的一些私人物品,包括徐在英國留學期間的日記等)而增加了幾分懸念。對于有些事情來說,秘密永遠比真相更有吸引力。斯人已遠去,就讓“百寶箱”隨著徐志摩優(yōu)美的詩歌而淡淡地遠去吧!揮一揮手,作別昔日,留下對故人的真摯記憶。
3
對于自己的好友和女兒之間的感情糾葛,林長民感到十分苦惱,他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種事情發(fā)生。在認真的思考之后,林長民決定結束這段生活,讓距離和時間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于是他和林徽因乘上回國的郵船,在1921年10月回到了中國。
一年后,徐志摩返回國內(nèi),盡管還對美麗的徽因念念不忘,盡管他已同自己的妻子離婚,但眼前的現(xiàn)實使他清醒地意識到,徽因不可能接受他的愛了,因為她已經(jīng)找到了自己滿意的感情歸宿。
大約在1922年年底,林徽因和梁思成約定結婚。兩家自然非常歡喜,尤其是他們的父親更是異常高興。作為師長,梁啟超和林長民都很欣賞徐志摩的才華,不想傷害他,但對于他的放蕩不羈,梁啟超也很難容忍。為了徹底消除徐志摩今后對自己長子家庭生活可能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梁啟超以老師的身份,就徐志摩與妻子張幼儀離婚一事寫了一封批評信,而其實際用意則是再明白不過了。梁啟超在信中寫道:
“
其一,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于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殆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shù)人以無量之苦痛。其二,戀愛神圣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瓫r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圣境界恐終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
”
梁啟超進而又告誡徐志摩:“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tài)度,斯可以領略生活之妙味矣?!舫撩杂诓豢杀氐弥畨艟?,挫折數(shù)次,生意盡矣,郁悒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
一無所有的徐志摩盡管已經(jīng)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失敗,但在精神上,他不想同樣一敗涂地,這充分體現(xiàn)在他給梁啟超的回信中,他宣稱:“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4
對于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結婚時間,梁林兩家存在一些分歧。林家主張立即訂婚,然后就舉行婚禮;梁啟超則出于對兩個孩子的學業(yè)和前途考慮,認為思成和徽因應繼續(xù)求學,待學業(yè)完成之后,再訂婚、結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顯然,梁啟超的主張是頗有遠見的。于是大家接受了他的意見,決定思成和徽因先到美國留學,等畢業(yè)后,再正式結婚。
生活又恢復了昔日的平靜,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愛情故事似乎就等著歡歡喜喜大團圓的最后結局了。然而,或許是樂極生悲,或許是愛情之神還要再一次考驗這對戀人,一場意外事件發(fā)生了。
1923年初夏,梁思成即將從清華畢業(yè),并準備去美國留學。至于所學專業(yè),他也有了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建筑學——一門在當時的中國還沒有的學科。通過林徽因的描述,梁思成才知道有這么一門融藝術創(chuàng)造和應用工程于一體的現(xiàn)代學科,而這正是既有過人的藝術天分、又有著嚴謹踏實作風的梁思成所渴望為之的工作。何況,他深愛著的徽因也對這門學科十分著迷。于是,兩個年輕人相約一同去美國學習建筑學。后來梁思成這樣回憶當時的選擇,“我當時連建筑是什么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包括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筑這個專業(yè)?!?/p>
一切看起來都那么美好,他們就等著登上遠航的郵船了。同年5月7日,北京各大專院校學生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國恥日”大游行。八年前的5月9日,袁世凱政府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中一至四號,這一事件激起了全中國的憤怒,這一天后來被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定為國恥日,即“五·九國恥”?!靶≌渭摇绷核汲梢蚕M尤霅蹏鴮W生的大游行活動之中,他騎著新買的摩托車,帶著弟弟梁思永前去追趕游行的隊伍。當行至南長街口時,一輛快速行駛的小汽車突然橫撞過來,梁思成來不及躲閃,摩托車被重重地撞倒在地,兄弟倆幾乎都被撞飛了。在這場嚴重的車禍中,思成傷勢較重,他的左腿骨折,脊椎受傷,而梁思永面部受傷,滿臉是血。肇事者居然不以為然,高傲地向前來處理的警察丟了一張名片,便鉆進小車,揚長而去。
原來,此人是金永炎,北洋政府的一位次長。由于肇事者和受害者均為當時的知名人士,這場交通事故轟動了整個北京城。鑒于梁家的威望和政府高官的逃逸行為,在梁思成母親的一再責問和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下,最后,北洋政府的總統(tǒng)不得不親自出面道歉,方才使事件平息。這場事故給梁家兄弟,尤其是梁思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不僅差點耽誤了他的前途,而且給他的身體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并影響了他一生的健康。
當聽到車禍的消息時,梁家全家老少都嚇壞了,以至于轉天梁啟超給他的長女梁思順寫信講述事件經(jīng)過時,還心有余悸。梁啟超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寶貝思順:你看見今日《晨報》,定要嚇壞了。我現(xiàn)在極高興地告訴你,我們借祖宗功德庇蔭,你所最愛的兩位弟弟,昨日從閻王手里把性命爭回?!鍪潞蠹s莫二十多分鐘,思成漸漸回轉過來了,血色也有了,我去拉他的手,他使勁握著我不放,抱著親我的臉,說道:爹爹啊,你的不孝順兒子,爹爹媽媽還沒有完全把這身體交給我,我便把他毀壞了,你別要想我罷。又說千萬不可告訴媽媽。又說姐姐在哪里,我怎樣能見她?我那時候心真碎了,只得勉強說,不要緊,不許著急。但我看見他臉上回轉過來,實在亦已經(jīng)放心許多。我心里想,只要拾回性命,便殘廢也甘心。”
思成的傷勢比當時預料的要嚴重得多,一個月內(nèi)做了三次手術,整個夏天都在病房中躺著。但腿骨還是未能接好,左腿比右腿短了一厘米,受了傷的脊柱也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按照先前的計劃,此時,梁思成應該和林徽因開始前往美國留學的旅程。如今,一切都要推遲了,年輕好動的梁思成曾一度為此十分苦惱。
林徽因的出現(xiàn)使籠罩在思成心中的陰影很快就一掃而光。得知梁思成受傷的消息后,她也嚇壞了,并很快趕到醫(yī)院,和梁家人一同守候在思成的床前,不吃不喝,直到確認思成已無生命之憂。在以后的日子里,林徽因成了陪伴梁思成度過難熬的病房生活的最佳伴侶。幾乎每天下午她都會坐在梁思成的床前,陪他聊天,甚至為思成擰手巾擦汗,一切都是那么大方自然。然而,兩位年輕人沒有想到,徽因的舉動引起了思成的母親——李夫人的極度反感。有著濃厚封建意識的李夫人認為林徽因的舉動大大違背了傳統(tǒng)的倫理要求,因為她還沒有嫁給思成。對于這位即將成為兒媳的“現(xiàn)代女性”,她明確表示不能接受。剛剛擺脫了來自外部的感情磨難,內(nèi)部又再起波瀾,實在令這對年輕的戀人和他們的父親梁啟超哭笑不得。好在梁啟超堅定地站在他們一邊,使這場危機未能產(chǎn)生相應的破壞作用。一年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動身前往美國,在那里,他們開始了一段嶄新的留學生活。
5
梁思成、林徽因到達美國后,雙雙進入著名的賓夕法尼亞大學。一心學習建筑的思成和徽因又一次遇到了一件令他們哭笑不得的事情: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只招收男生,不招收女生。無奈之中,林徽因只得去美術系注冊上課,而到建筑系選修課程,梁思成則如愿以償?shù)剡M入建筑系。
林徽因很快適應了美國校園的生活,并成為校園中的明星。追求她的人自然不在少數(shù),但思成的優(yōu)勢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出國之前的種種考驗,已難以將他和徽因分開。即便如此,梁思成也絲毫不敢大意。由于忙于學業(yè),他和徽因并不常見面。每次約會,思成都要在女生宿舍樓下耐心地等上二三十分鐘,林徽因才梳妝完畢,像一位驕傲的公主一樣走下樓來。當年,同在美國留學的梁思永為此專門做對聯(lián)一副:“林小姐千妝萬扮始出來;梁公子一等再等終成配?!?/p>
192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均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了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習,獲得學士學位。之后,林徽因進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臺美術設計,而梁思成則于7月獲得建筑系的碩士學位。隨著學業(yè)的完成,兩人的婚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到了議事日程。
在父親梁啟超的精心設計和安排下,這對相愛多年的戀人在中國駐加拿大總領事館,由思成的大姐梁思順和姐夫周希哲主持,舉行了簡單而熱烈的婚禮,時間是1928年3月21日。3月21日是思成和徽因精心挑選的一個日子,為了紀念他們心目中的一個英雄人物——中國宋代工部侍郎李誡,這是在朝廷為他立的墓碑上唯一出現(xiàn)的日期。這位杰出的古代建筑工程專家于公元1103年出版了卓越的建筑標準著作——《營造法式》,正是這部中國建筑史上的不朽作品使后人得以重溫中國古代建筑的輝煌。而這一切,又歸功于梁思成夫婦以及他們的親密助手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