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昭皇后上官氏,西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
漢武帝駕崩以后,將皇位傳于年僅八歲的太子劉弗陵,但是上官家族很顯赫,上官氏的祖父上官桀是顧命大臣之一,于是年僅六歲的上官氏就被父親和祖父想辦法送人皇宮且被立為皇后,上官氏是漢朝年齡最小的一個皇后。
十六歲那年昭帝就去世了,于是上官氏又成為了漢朝最年輕的皇太后。漢武帝駕崩以后,將皇位傳于年僅八歲的幼小太子劉弗陵,是為昭帝。因皇上年齡幼小,武帝生前委托大臣霍光、上官桀、桑弘羊、金日殫四人為顧命大臣,輔佐昭帝,又因為昭帝只不過一幼小孩童,尚需要人撫養(yǎng),群臣推薦鄂邑公主入宮養(yǎng)護照顧昭帝生活,鄂邑公主被尊為鄂邑長公主,從此入住宮中。
鄂邑長公主雖身負養(yǎng)護昭帝的重任,但并不太遵守婦道,反而與兒子的一個門客丁外人私通,這種事情傳出去,原本是非常讓皇室蒙羞的事情,不料幾位顧命大臣都各有各的打算,都是為自己著想,而并不在乎大漢皇室是否有不成體統(tǒng)之事,并且當(dāng)時,原本四個顧命大臣之中的金日殫也已經(jīng)病故,四巨頭如今只剩下三巨頭,三巨頭各自的權(quán)力就更大了。
在這剩下的三巨頭當(dāng)中,權(quán)勢最大的就數(shù)霍光的霍家,其次就是上官家。
上官家與霍家早已結(jié)成兒女親家,這上官氏就正是上官果的孫女,霍光的外孫女,其實到了這樣,上官家已經(jīng)是有權(quán)有勢吃喝不愁的了,可是上官家并不滿足,他們的野心更大,一心想著自己坐擁江山那才是最痛快的,因此他們早早就開始謀劃了,在鄂邑長公主與丁外人私通之事曝光之后,霍光和上官氏等權(quán)臣不僅沒有扼殺這種歪風(fēng)邪氣,反而是投其所好,干脆讓這丁外人光明正大去侍奉鄂邑長公主,因為鄂邑長公主是撫養(yǎng)昭帝的人,畢竟是值得巴結(jié)的資源,除了讓丁外人去侍奉公主之外,上官父子與丁外人關(guān)系還特別好,以通過丁外人來達成與公主的密切關(guān)系,這丁外人即是鄂邑長公主的情人,公主對丁外人很信任,也很愿意按他的思想辦事。
昭帝即位后,鄂邑長公主決定給昭帝選一個小美女,恰好她看上了一個姓周的小女孩,于是將女孩選人宮中,許配給昭帝,見鄂邑長公主已經(jīng)開始給昭帝選妃,上官父子開始著急了,上官家也有一個女孩,年方六歲,他們早打算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昭帝,這樣就可以更加緊密地把握住昭帝了。
然而,如果鄂邑長公主已經(jīng)選好了皇后的人選,上官家的打算不就落空了嗎?上官父子立刻想到了去找霍光,上官安想霍光是自己的岳父,自己的女兒就是霍光的外孫女,他總不會不幫他們,可是沒想到的是霍光真沒打算幫上官家。
一方面,小外孫女才六歲呀,年齡太小,昭帝也還是個黃毛幼兒,還無需考慮立后之事。
當(dāng)然另一方面,也許是更重要的一方面,雖然霍家與上官家是兒女親家,但畢竟還是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上官家若權(quán)勢增大,霍家的權(quán)勢就會被削弱,霍光當(dāng)然不會這樣做。
遭到霍光拒絕的上官父子并沒有放棄,他們又想到了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鄂邑長公主的情夫丁外人。
上官父子找到丁外人以后,對他許諾如果他幫助在鄂邑長公主面前說好話,讓上官家的女兒順利當(dāng)上皇后,那以后一定將丁外人封候封爵。丁外人一聽別提多高興,這簡直是舉手之勞,而且此后自己還可以光明正大地為官,不僅僅是靠侍奉一個女人來維持自己了。
他回去就在鄂邑長公主面前夸盡上官家女兒的好話,鄂色長公主也沒有不采納之理,情夫推薦的肯定沒錯,至少會有他的道理。
于是,六歲的上官氏被召入宮中,不久就立為皇后。
這時候上官父子得兌現(xiàn)對丁外人的諾言,要封他為侯。但是權(quán)力最大的是霍光,這事得霍光點頭才算,所以上官安就不斷地去央求岳父,請求他同意給丁外人封一個候爵之位。
可是霍光是一個主意非常堅決的人,他說不同意就不同意,哪怕是得罪上官家,得罪丁外人,甚至得罪鄂邑長公主。
上官父子見霍光如此不近人情,非常非常惱怒。
鄂邑長公主聽說上官父子要為丁外人謀取候醒之位,然而這種好事霍光居然從中作梗而不同意,對霍光也恨得咬牙切齒。
上官父子想既然這樣,那就只好除掉霍光了,可是霍光權(quán)傾朝野,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手,必須要聯(lián)合別的力量,上官父子就拉攏與霍光結(jié)有冤仇的燕王,他們一同搜集了霍光的一些犯罪證據(jù),讓燕王呈給昭帝,彈劾霍光。
霍光在朝廷可謂一手遮天,自然有很多時候目無王法,將自己置于權(quán)法之上,找點證據(jù)也確實很容易,燕王想借這些理由誣告霍光企圖屯兵謀反,希望昭帝下令讓燕王帶兵去討伐霍光。
昭帝知道大臣們相互耍的什么把戲,于是將詔令下壓,并沒有頒布,上官父子這一次的陰謀沒得逞,以失敗告終。
上官父子的最終愿望是自己一統(tǒng)江山,所以這些失敗他們當(dāng)然不甘心。他們決定一定要除掉霍光,然后廢除昭帝,自己上位。
因丁外人封候之事未成,鄂邑長公主對霍光也很不滿,所以她自然就站到上官家族這一邊,他們打算讓公主宴請霍光,然后在宴會上殺掉霍光,讓他這次無可逃脫,但是很可惜,這陰謀還沒有實施就被霍光這個老狐貍察覺了,霍光當(dāng)機立斷,也不顧什么親家的情面,也不管自己女兒是嫁給了上官家,直接將上官父子和丁外人等人全部絞殺,上官家被滅。
在這一次變故中,上官皇后算是極為幸運的,雖然父親和祖父想密謀除掉權(quán)臣霍光,甚至想廢掉皇帝謀位,但霍光卻并沒有因此而遷怒給自己的小外孫女,畢竟她并沒有參與此事,甚至對此一無所知,而且如果上官父子陰謀得逞,那她也將是受害人之一,所以霍光不僅沒有誅殺她,而且還讓她繼續(xù)安穩(wěn)地做她的皇后。
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孫女,終究是自家人,自家人為自家人著想,如果上官氏能為昭帝生下皇儲,這上官氏和霍家的地位就能更加鞏固了。因此霍光就想辦法讓昭帝不能夠親近其他女色,只讓自己的外孫女給昭帝侍寢。
不過很可惜,即便是這樣,上官氏也沒能懷上孩子,昭帝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就留下十六歲的皇后離開人世了。
公元前74年,昭帝去世,年僅二十一歲的昭帝沒有留下子嗣,所以皇位繼承人只好從皇族其他人中間尋找。
霍光等人擁立了武帝的孫子劉賀為皇帝,上官皇后被尊稱為皇太后。可是這劉賀上位沒幾天就開始荒淫無度,霍光等權(quán)臣后悔不已,于是果斷地上書皇太后要廢黜劉賀,另立明主。
上官氏沒有不同意之理,準(zhǔn)奏。
之后霍光等人又找到流落到民間的劉病已,即劉詢,扶持他登上皇位,是為漢宣帝。
宣帝尊上官氏為太皇太后,此時年僅十六歲的上官氏就成為了漢朝最年輕的太后。
上官太皇太后一輩子待在宮中,雖然也稱不上幸福,至少她沒有享受過正常人家的家庭美滿幸福,但也算享盡榮華富貴,而且上官氏不理朝政,不參與政治斗爭,得以在后宮中清靜地頤養(yǎng)天年。
公元前37年,上官氏去世,死后與昭帝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