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5月1日,中央電視臺實驗播出,當時叫北京電視臺。至今已有46年又5個月17天。對于這46年5個月17天,新聞史學家們有著各種不同的歸納性的理解??梢哉f,有多少電視史學派,就有多少種理解的角度和方法。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就是史學家們習慣于將這46年5個月17天劃分為若干個階段。
郭慎之在其專著《電視傳播史》一書中這樣劃分中國電視發(fā)展歷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帶來挫折(1967~1976),
改革開放的新時期(1977~1992),
走進大市場(1993年至今)。
這是史學家們習慣使用的從事業(yè)發(fā)展角度出發(fā)的結果,可以說這是一種純理論上的分析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局外人”對電視的看法。假如,我們把中國電視的一開始就作為競爭格局下的媒體形式,或者說,從中國電視的誕生之日起,我們就把之作為一個必須要面對競爭的媒體形式。那么,這46年5個月17天,就有了另外一種分析的角度和方法,這就是我今天所要說的主題:中國電視的頻道化進程。
從競爭的角度將中國電視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
一、“臺”時代:缺乏競爭的階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這一階段,中國電視業(yè)幾乎是沒有競爭的,這個階段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1958年至1983年:
這一階段在現(xiàn)在的中國電視史上幾乎很少會濃墨重彩的進行敘述,原因也很簡單,那個時期電視還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理解的大眾媒介,還只是達官貴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可說對之后十多年的電視業(yè)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因為這次會議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縣(市)「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和覆蓋」的方針,一改以往「兩級辦電視」的發(fā)展格局,使中國電視業(yè)出現(xiàn)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區(qū)除了分別擁有一個電臺、一個無線電視臺和一個有線電視臺外,還有一個教育臺或經濟臺(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為唯一一個擁有兩個電臺和兩個無線臺的直轄市),還有屬下各地區(qū)(市)和縣(市)級政府也自辦電視臺。本來最初的「四級辦電視」目的是調動各級政府的積極性,通過建立地方電視臺的方法來提高電視人口的覆蓋率,事實上也達到這效果,比如全國電視人口覆蓋率就從一九八二年的57.3 %上升到一九九七年的87.6 %。至二零零零年底為上,電視的覆蓋別為92.5%。然而,積極性調動得過火了,則出現(xiàn)另一種情景:電視臺過多。截至一九九四年底,經有關部門正式批準建立縣級以上的無線電視臺達九百八十二個,有線臺更多至一千二百一十二個,教育臺九百四十一個,總數(shù)達三千一百二十五個,較美、俄、日、法、德、英、印度、加拿大、澳洲、巴西和巴基斯坦等十一個電視產業(yè)大國的總和(二千六百零六個)還多了五百一十九個。而到了一九九七年底,僅有線電視臺數(shù)目就逾二千個。
回顧這一時段的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能夠留在我們記憶中,或者說,能夠在中國電視發(fā)展歷史上留下痕跡的事件幾乎與競爭并沒有什么關系:
1958年
5月1日,中央電視臺的前身——北京電視臺實驗播出電視節(jié)目。6月1日,首次播放本臺記者拍攝的新聞影片。
6月15日,播出我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
6月19日,第一次成功地現(xiàn)場直播了一場籃球比賽。
10月1日、12月20日上海電視臺、哈爾濱電視臺(今黑龍江電視臺前身)也相繼問世。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批電視臺。
1973年
5月1日,北京電視臺面向首都觀眾的彩色電視正式試播。
1979年
1月28日,上海電視臺播出中國電視歷史上第一條商品廣告。
8月,中央電視臺設立《為您服務》專欄,介紹電視節(jié)目,回答觀眾來信。
1980年
7月,中央電視臺開辦新聞評論性的專欄節(jié)目《觀察與思考》。它是《焦點訪談》的先驅。
1981年
中央電視臺開播由趙忠祥主持的《動物世界》,并很快成為央視的王牌節(jié)目。
1983年
春節(jié),中央電視臺正式推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自此,年三十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成為中國新的民俗。
8月7日開始,中央電視臺推出25集大型電視系列節(jié)目——《話說長江》。它首次在大型節(jié)目中樹立了固定的節(jié)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說體的結構方式,固定欄目,連續(xù)播出。之后,總導演戴維宇及其創(chuàng)作班子趁熱打鐵,再次推出《話說運河》。
1987年
2月1日,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jié)目由面向北京改為面向全國播出,并實現(xiàn)向經濟信息頻道的轉變。
1990年
4月18日,全國第一家省級有線電視湖南有線廣播電視臺開始試播。有線臺的成立,打破了無線電視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
中央電視臺與正大集團合辦《正大綜藝》。該節(jié)目采用特邀嘉賓——明星或名人——猜謎、現(xiàn)場觀眾參與的形式,一舉成為收視熱點,同時也造就了許多電視名人,楊瀾就是第一個幸運者。該年又稱電視劇年,一部50集電視連續(xù)劇《渴望》引得萬人空巷。
在這一階段,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只有“臺”的概念,中央電視臺、省臺、市臺,而幾乎沒有什么節(jié)目與欄目的概念,即使有,也是電視劇,比如《射雕英雄傳》、比如《渴望》、比如《新星》。
我更愿意從競爭的角度將中國電視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
一、“臺”時代:缺乏競爭的階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這一階段,中國電視業(yè)幾乎是沒有競爭的,這個階段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1958年至1983年:
這一階段在現(xiàn)在的中國電視史上幾乎很少會濃墨重彩的進行敘述,原因也很簡單,那個時期電視還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理解的大眾媒介,還只是達官貴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可說對之后十多年的電視業(yè)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因為這次會議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縣(市)「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和覆蓋」的方針,一改以往「兩級辦電視」的發(fā)展格局,使中國電視業(yè)出現(xiàn)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區(qū)除了分別擁有一個電臺、一個無線電視臺和一個有線電視臺外,還有一個教育臺或經濟臺(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為唯一一個擁有兩個電臺和兩個無線臺的直轄市),還有屬下各地區(qū)(市)和縣(市)級政府也自辦電視臺。本來最初的「四級辦電視」目的是調動各級政府的積極性,通過建立地方電視臺的方法來提高電視人口的覆蓋率,事實上也達到這效果,比如全國電視人口覆蓋率就從一九八二年的57.3 %上升到一九九七年的87.6 %。至二零零零年底為上,電視的覆蓋別為92.5%。然而,積極性調動得過火了,則出現(xiàn)另一種情景:電視臺過多。截至一九九四年底,經有關部門正式批準建立縣級以上的無線電視臺達九百八十二個,有線臺更多至一千二百一十二個,教育臺九百四十一個,總數(shù)達三千一百二十五個,較美、俄、日、法、德、英、印度、加拿大、澳洲、巴西和巴基斯坦等十一個電視產業(yè)大國的總和(二千六百零六個)還多了五百一十九個。而到了一九九七年底,僅有線電視臺數(shù)目就逾二千個。
回顧這一時段的歷史,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能夠留在我們記憶中,或者說,能夠在中國電視發(fā)展歷史上留下痕跡的事件幾乎與競爭并沒有什么關系:
1958年
5月1日,中央電視臺的前身——北京電視臺實驗播出電視節(jié)目。6月1日,首次播放本臺記者拍攝的新聞影片。
6月15日,播出我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
6月19日,第一次成功地現(xiàn)場直播了一場籃球比賽。
10月1日、12月20日上海電視臺、哈爾濱電視臺(今黑龍江電視臺前身)也相繼問世。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批電視臺。
1973年
5月1日,北京電視臺面向首都觀眾的彩色電視正式試播。
1979年
1月28日,上海電視臺播出中國電視歷史上第一條商品廣告。
8月,中央電視臺設立《為您服務》專欄,介紹電視節(jié)目,回答觀眾來信。
1980年
7月,中央電視臺開辦新聞評論性的專欄節(jié)目《觀察與思考》。它是《焦點訪談》的先驅。
1981年
中央電視臺開播由趙忠祥主持的《動物世界》,并很快成為央視的王牌節(jié)目。
1983年
春節(jié),中央電視臺正式推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自此,年三十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成為中國新的民俗。
8月7日開始,中央電視臺推出25集大型電視系列節(jié)目——《話說長江》。它首次在大型節(jié)目中樹立了固定的節(jié)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說體的結構方式,固定欄目,連續(xù)播出。之后,總導演戴維宇及其創(chuàng)作班子趁熱打鐵,再次推出《話說運河》。
1987年
2月1日,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jié)目由面向北京改為面向全國播出,并實現(xiàn)向經濟信息頻道的轉變。
1990年
4月18日,全國第一家省級有線電視湖南有線廣播電視臺開始試播。有線臺的成立,打破了無線電視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
中央電視臺與正大集團合辦《正大綜藝》。該節(jié)目采用特邀嘉賓——明星或名人——猜謎、現(xiàn)場觀眾參與的形式,一舉成為收視熱點,同時也造就了許多電視名人,楊瀾就是第一個幸運者。該年又稱電視劇年,一部50集電視連續(xù)劇《渴望》引得萬人空巷。
在這一階段,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只有“臺”的概念,中央電視臺、省臺、市臺,而幾乎沒有什么節(jié)目與欄目的概念,即使有,也是電視劇,比如《射雕英雄傳》、比如《渴望》、比如《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