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家庭會有兩個或者三個孩子,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就比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多一個問題:如何平衡子女之間的關系。聽到最多的話題就是,父母怎么樣做到不偏心?
做到不偏心本來就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有些家長在這件事上真的用盡全力:給大的買一件衣服就一定要給小的買一件,給小的買一個玩具就一定要給大的買一個。哪怕這時候孩子用不上,家長也一定會給孩子買,因為怕孩子說不公平。
但盡管這樣,依舊有孩子能抓住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說家長不公平,比如說,你今天給妹妹講故事,沒有給我講,你今天陪哥哥下樓運動沒有陪我。生活中,這種事怎么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并且,其實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把生活過的這么小心翼翼,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又不是天平,天生就能精確衡量愛。
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為什么孩子經(jīng)常會跟另一個孩子比,為什么經(jīng)常會把偏心掛嘴邊。是不是因為你不經(jīng)意間把這孩子們放一起對比?這種對比很常見。
比如:
“你看看你哥哥,飯早吃好了,你怎么這么慢?”
“妹妹這次考了100分,你這個做哥哥的還不如她?!?/span>
甚至有些不受孩子自己控制的事也會被拿來比較:
“弟弟長得好快,哥哥馬上就要被超過了。”
“你怎么又生病了,姐姐身體就是比你好?!?/span>
我們常說“別人家的孩子”是童年的噩夢,可是當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就生活在你身邊的時候會是一種什么感覺?并且別人家的孩子還不會奪走父母的愛,而這個身邊的這個人會,這就讓孩子有危機感,他就會從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里找你的偏心,就是想讓你多愛他一點。
有對比就會有傷害,對比不僅僅會造成親子間關系的緊張,還會造成孩子們之間關系的惡化。有些兄弟姐妹之間感情并不深,甚至有些關系連陌生人都不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時候父母沒有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系。
其實在多子女家庭里孩子最需要的是被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雖然家里有兩個孩子或者三個孩子,但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哪怕一個孩子什么都能做得很好,而另一個孩子做什么都稍顯欠缺,你也要獨立地看待他們,獨立地看待他們的成長,就仿佛你只有這一個孩子,接受每個孩子原本的樣子。
在批評的時候也是客觀的,不要拿另一個孩子來對比,就事論事。在買東西上也是一樣,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哥哥現(xiàn)在需要買一個籃球,而妹妹這時候需要買一個文具盒,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本身需要,而不是因為所謂的一碗水端平就要買兩份一樣的。
如果家里一直是這樣對待他們的,他們也就不會刻意和對方去比較,在你心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就能感受到你對他們那一份獨有的愛。
多子女家庭里,父母對每個孩子的愛不應該用是否均等來衡量,而應該是獨有的、溫暖的。只有孩子感受到屬于他的獨特的愛,他才不會焦慮,成長中也會更有安全感。
點個“在看”,把我們“設為星標”!
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的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