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 你去過夢里的地方嗎?—
年少的時候愛做夢,也一度相信夢里反復(fù)出現(xiàn)的場景,與現(xiàn)實必有映射。
第一次學(xué)潛水的時候,連續(xù)做了一個星期有關(guān)大海的夢,劃著獨木舟漂在平滑如鏡的海面,星空倒映在海里,和電影《少年派》里一模一樣。
更是經(jīng)常夢到雪山,反復(fù)夢到同一個地方,夢里的雪山也叫梅里,但又和現(xiàn)實中的不同。
但是大海是真實的,梅里雪山是真實的,所以我知道夢境可以是現(xiàn)實的延伸,反之亦然。
▲ 黔南,愛麗絲夢游的仙境在這里
有段時間,夢里時常出現(xiàn)一個湖,透著寶石般的藍。
夢里是第一人稱的視角,坐在小舟上,無聲地漂。
低頭看,水底有落花,有彩色的葉子,像是萬花筒。
抬頭望,水面很多霧氣,參天的大樹從水里長出,像是一座漂浮的森林。
小船就在大樹之間穿行,直到前方出現(xiàn)一個瀑布。
每次穿過瀑布的瞬間,夢就結(jié)束了。
不是醒來,只是不記得再之后的事。
▲ 秋天的荔波,孔雀藍是這里的基色
我一直用 “千華夢地”來形容這個地方。
多次在橫斷山徒步時,心中也不忘去尋找夢里的場景。
在九寨溝時,似乎很像,卻仍舊不是。
直到去到荔波,我才知道自己找到了。
在2007年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前,黔南的荔波,無人聽聞。
那時的小縣城,鮮有游客,街上只有一家門面很小的游客中心,小妹用蹩腳的普通話熱情地介紹起荔波的好去處,墻上掛著一幅合成的巨畫,畫中是窩窩頭般的綠色山包,環(huán)繞著澄藍的湖,心頭一陣熟悉。
晚上有街邊美味的燒烤,和特色的冰鎮(zhèn)楊梅湯。
▲ 荔波,小七孔古橋
▲ 小七孔的拉雅瀑布
小七孔美到肝顫。
流水像一條連貫的游龍,時而是綠松石,時而是孔雀藍,在這片叢林里上演了驚人的魔法。
形似九寨溝,但神韻不同,更為精致。
從小七孔古橋開始,沿著68級瀑布一路攀山,穿過水上森林,直至臥龍?zhí)?,一路三魂不見七魄?/p>
老媽對我說:
“兒子,謝謝你把我?guī)н^來,這里好美好美,媽媽的心事一下子就放下了!”
我開心得跟喝了蜜一樣。
▲ 小七孔,68 級瀑布
我和老媽在小七孔走了兩天,仍舊沒能玩遍。
最難忘的記憶,是誤入了龜背山深處荒廢的步道。
那里幾乎沒有游客涉足,失修的棧道上積滿落葉和青苔,不少路段需要穿過纏繞的藤蔓才能前行。
我們防著滑,小心地走到山谷的深處,然后發(fā)現(xiàn)了此行最仙的秘境。
▲ 闖入龜背山的秘境,瀑布與青苔妝點的世界
▲ 龜背山深處,發(fā)現(xiàn)了若干盛滿潭水的冰臼
270度環(huán)繞的翠綠山谷,把一個深潭包圍了起來。
潭水透明似果凍,水里長滿小樹,枝頭開著花。
十?dāng)?shù)條瀑布,從每一個方向傾瀉下來,像是珠簾,遮住絕壁上的洞穴。
我小心攀至洞穴入口,略微探進,深手不見五指,便不敢再入。
不知是否連通著另外一個世界。
回頭俯瞰山谷時,陽光垂直灑下,畫出兩條彩虹,首尾相連地浮動在瀑布之間。
這種境界的美,我早已神思迷失。
此處本不是游客們會到達的常規(guī)路線,不知小七孔還有多少這樣未被發(fā)現(xiàn)的仙境。
▲ 270度的深谷,圍起了一汪深潭
▲ 陽光瀉進山谷,點燃了潭水上方的彩虹
最后的時間,是在鴛鴦湖的探險。
森林將湖面分割成紛繁的水路,我和媽媽前后著力劃著船漿,悠悠穿行在這片水上迷宮。
水色是礦物質(zhì)的純藍,水底是樹枝、落葉、藻類,層疊的綠。
數(shù)不盡的參天大樹,從水中生長而出。頭頂?shù)纳謸伍_樹冠,合蔭住天空,
只有碎裂陽光透下。我們這一葉小舟,
仿佛漂浮在一個鏡向?qū)ΨQ的童話世界里。
▲ 泛舟在鴛鴦湖水上迷宮
富含礦物質(zhì)的水色,美到迷醉。
媽媽如往常一樣,側(cè)身捧起一掌的湖水,仔細(xì)端詳。
那一刻,我終于恍悟。
千華夢地,我在夢里來過這里。
▲ 小七孔鴛鴦湖,是我荔波最眷戀的回憶
第一次荔波之旅結(jié)束后,始終魂牽夢縈,心心念念著小七孔。
幾年之后,我又卷土重來,選在了一個春天的末尾。
第二次荔波之旅,雨水很豐沛,小七孔里的水勢更為浩蕩。
春天的林子里開滿了鈴鐺狀的花,翠谷瀑布的棧道已經(jīng)修得很好。
小七孔依然美麗,一切都很熟悉,但很多感受卻不同了。
最終沒有再去龜背山,也沒有去鴛鴦湖,已經(jīng)過去的事,也許不該總惦念著找回來。
▲ 小七孔翠谷景區(qū)
▲ 翠谷瀑布從山間傾下,這也是《跟著貝爾去冒險》的拍攝地
在茂蘭自然保護區(qū)的那一天,穿越原始的漏斗森林,溯溪探洞,下著雨,徒步得很辛苦。但茂蘭之美,非親臨不能言喻,是我心中永遠(yuǎn)的綠野仙蹤。
▲ 荔波茂蘭自然保護區(qū),世界遺產(chǎn)地真正的精華
▲ 穿越神仙洞、黑洞、九洞天,茂蘭的頂級體驗
▲ 拿著手電筒在黑暗中前行,驅(qū)散內(nèi)心的恐懼
第二次的荔波,也與那時的一段感情有關(guān)。
因為太眷戀所以回來,卻終要離開。
走的時候,開車在盤山公路上,山間全是霧,仙境一般。
車?yán)锓牌餉MEI的《我最親愛的》,一路淚目。
夢總有醒的時候。
▲ 再見荔波,夢總有醒的時候
05
- 十萬大山里的終極秘境 -
如果說貴州的其它旅行片段都是短篇故事,那么黔東南,就是一本長篇小說。
這是貴州的終極目的地。
▲ 肇興千戶侗寨,鼓樓在夜色中亭亭玉立
關(guān)于黔東南的頭銜實在太多。
《紐約時報》評出的一生必去旅行地,更是聯(lián)合國欽點的全球“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旅行地,亞洲僅有西藏與黔東南入選。
黔東南與貴州的其它旅游勝地都不同,不以絕頂風(fēng)光勾人,交通又極為不便,國人鮮有涉足。
誰又能想到,原生態(tài)的秘境在這里達到了奇跡般的密度,它早已是歐美背包客影影綽綽的天堂。
▲ 黔東南,每一座大山背后都有一場人間煙火
▲ 黎平黃崗侗寨,千百年的時光在這里定格
距離最近的凱里,是黔東南的門戶。
一路往南,首先便是聞名遐邇的西江千戶苗寨,便利的交通,讓這里成為了最早開發(fā)的景區(qū)。
白天的苗寨人流熙攘,但到了晚上,看見漫天的燈盞亮起,苗寨的星點勾勒出了大山的形狀,仿佛能看到蚩尤大神不滅的英魂。
▲ 西江千戶苗寨,中國最大的苗寨
▲ 西江苗寨依山而建
▲ 夜的苗寨,燈火亮起,仿佛千與千尋里的畫面
在西江苗寨小住的日子,正值事業(yè)滇沛。
記得廣場上表演苗族歌舞的時候,趕上一個電話面試,還讓老媽帶著相機一個人跑到演舞場去拍照片,我則關(guān)上木窗,在客棧里佯裝鎮(zhèn)定地回答著面試官的問題。
▲ 苗寨之夜,燈火勾勒出了大山的形狀
▲ 每每想到蚩尤與九黎部族的傳說,總有一陣感動
剩下的時間,吃了無數(shù)的現(xiàn)打糍粑,看過黎明時分寧靜的炊煙,聽過入夜時河邊的醉酒人哼唱的情歌。
西江的最后一天,我在早晨的梯田游走拍片,回頭看見稻禾中的亭子,亭中的苗族阿姐頭戴大花,媽媽坐在她身邊,探頭望著我,好像我是一個忘了回家的孩子。
▲ 夜夜笙歌的西江,失意的人總不少
離開西江千戶苗寨,翻過雷公山里的峰巒疊嶂,便來到了黔東南的深處,榕江。
十年前的加榜梯田,路還沒有修通。
從榕江出發(fā)的公交車,把我和老媽在半途放下,進山的路很遠(yuǎn),我們走在雙腳寬的田坎,徒步了十公里,方才抵達。
我拍照片時,老媽總怕我曬著,在背后給我打著傘,卻對她的疲勞不言不語。
▲ 加榜梯田,真正的桃源鄉(xiāng)
“不知有漢,更無論魏晉”只會發(fā)生在這樣的地方。
我們在加車村,住在村支書家的簡陋板床,與屋外無邊無際的梯田,認(rèn)真相處了兩天。
這里沒有游客,不通車輛,苗人不識漢語,但是善意的表達從來不用依靠語言。
在山間漫步時,田里勞作的人,會放下鋤頭,驚訝地看向我們,繼而努力地?fù)]手示好;穿肚兜的姑娘們看見外來的我們,會羞澀地披上外衣,嘻笑著跑開;還有樹蔭下正在做手抓糯米飯的老奶奶,一個勁兒地要與我們分享她的午餐。
語言的力量消失,微笑代替了一切。
▲ 月亮山里的童話
▲ 語言的力量消失,微笑在這里代替了一切
貴州加榜、云南元陽、廣西龍勝,三大梯田,同樣的波瀾萬頃,也有各自不同的美。
加榜梯田最美的攝影季節(jié)也是早春,注滿水的梯田會像萬千碎裂的鏡子,倒映長空。
▲ 仙境中日出而作,人間最美的風(fēng)景
但我更喜歡加榜的夏與秋。
夏季的月亮山,梯田好似毛絨絨的綠毯子,
糯稻已經(jīng)長得很高,
在山風(fēng)的吹拂下海浪般舞動,香氣漫山飄。
▲ 夏秋之季的加榜,好像毛絨絨的毯子
我們坐在田坎上,就像坐在龍貓的肚皮上。
老媽說:
“以后再你老爸吵架了,我就一個人跑到這里來住上幾天,尋個清凈?!?/p>
我笑道:
“前提是媽媽你不暈車??!”
▲ 我們都是坐在龍貓肚皮上的孩子
從榕江開始,一路經(jīng)過從江、黎平,直至鎮(zhèn)遠(yuǎn),黔東南的秘境之旅才真正揭開帷幕。
宰蕩侗寨、銀潭侗寨、邑沙苗寨、小黃侗寨、高華瑤寨、黃崗侗寨、地捫侗寨、肇興侗寨、堂安侗寨,像掉落在凡間的星宿,等著旅行者一個一個去摘取。
▲ 鎮(zhèn)遠(yuǎn)古城,舞陽河邊的青龍洞古跡
▲ 高華瑤寨,泡一次秘傳的瑤族私湯
▲ 肇興千戶侗寨,鼓樓在夜色中華燈初上
▲ 懷念在肇興住過的每一個夜晚
我們在榕江吃了著名的榕江西瓜,在從江嘗過黔東南的黑暗料理羊癟火鍋;在小黃聽了天籟般的侗族大歌,在高華泡了大山里的瑤族秘湯;地捫的少男少女們在河里嬉水,還是人類未曾偷吃禁果前的原始模樣;洛香與肇興的烤肉糯米飯,讓我流了一個月的口水。
▲ 侗族大歌,從黔東南傳出的天籟之聲,卻讓全世界為其屏息驚嘆
▲ 小黃侗寨,可愛的小娃,也會唱大歌
▲ 岜沙苗寨,中國最后的持槍部落
▲ 侗鄉(xiāng)和苗鄉(xiāng)的迎門酒,小心別被灌醉咯
▲ 苗家的長桌宴,盯著看的是美食,還是漂亮的苗家姑娘?
黔東南最難忘的一晚,在肇興山外的堂安村。
徒步到山頂?shù)哪莻€下午,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壞了,無法辦公,無法收郵件(彼時),就像最后一根稻草,讓被失業(yè)籠罩的情緒徹底崩塌。
跑遍了小山村,卻找不到修電腦的地方。
突然,一抹紅光穿過云層,打在臉上,暖暖的。
轉(zhuǎn)頭看,是漸落西山的夕陽,鵝蛋黃般,無欲無求的樣子。
就是那一瞬間,焦慮感從頂點轟然釋放,竟炸出了一種破罐子破摔的爽快。
▲ 堂安侗寨,夕陽從梯田后的遠(yuǎn)山落下
于是有了那個念頭通達的黃昏。
坐在堂安的梯田間,望著染紅的天際。
這里的生活很簡單,這里的人卻很快樂,這里已是十萬大山的另一端啊。
事業(yè)一時成敗,又何以論英雄!
老媽懂我,牽著我的手走過侗族的風(fēng)雨橋,這是她的儀式感。
她說,一起走過風(fēng)雨橋,永不回頭,風(fēng)雨之后總會有彩虹。
這就是侗族風(fēng)雨橋的寓意。
那一次,我看向她的眼,用力地點頭。
▲ 風(fēng)雨之后,總有天高任鳥飛的時候
06
- 鄉(xiāng)愁是歸途,是舌尖上的一口飯 -
大學(xué)時放假回老家,總是先飛到重慶,再坐巴士回遵義。
冬季的祟遵高速,兩側(cè)峰林環(huán)伺,山頭噙滿冰霜,在車窗外飛速掠過。
歸途的一路風(fēng)雪,就是鄉(xiāng)愁。
▲ 遵義的高架橋,連通著歸鄉(xiāng)的路
后來遵義有了機場,就省卻了輾轉(zhuǎn)。
就像貴州的許多地方一樣,千山萬水的阻隔,被蟲洞般地縮短了距離。
以前在貴州旅行,去隨便偏遠(yuǎn)一些的目的地,動輒經(jīng)歷十個小時的盤山公路,暈得七葷八素,如今卻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時間。
▲ 黔西南著名的晴隆 24 道拐, 代表著貴州以往的通行之難
黔之北境,遵義赤水,榮登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的那一年,我?guī)缀跏欠耆司鸵笏列麄饕环?。并且在第一時間,踏上了旅途。
▲ 赤水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燕子巖瀑布
赤水之美,在于地球紀(jì)元的穿越感。
數(shù)千條瀑布,在赤水的大山里閃耀。
丹霞在這里發(fā)育得尤為成熟,瀑布化作溪水,流過赤紅巖石,也被染成紅色,所以才有赤水一說。
這里有中國最為原始的森林,世界罕見的桫欏樹與卷曲的蕨類植物,分秒間把人拉回恐龍時代的侏羅紀(jì)。
▲ 赤水十丈洞大瀑布,敢向黃果樹叫板
▲ 披好雨衣,在大瀑布的水幕中釋放自己
▲ 無處不在的桫欏,分秒間把人拉回侏羅紀(jì)的地球
▲ 從燕子巖的水簾洞后,俯瞰蔥蘢山谷
▲ 四洞溝,每一個瀑布都有水簾洞
▲ 紅石野谷,赤紅的丹霞地質(zhì)奇觀
我卻最喜歡赤水的竹林。
這里深藏著中國最大的竹海。
在晨曉的寶源梯田等待日出時,看到一位身材矮小的白發(fā)老婆婆,穿著藍色的布依族服裝,肩扛著一條茶杯口粗卡車般長的楠竹,信步走過,世外高人的氣場。
一番搭訕,老婆婆邀請我們?nèi)サ剿募依镒隹汀?/p>
瓦片房外,我聽著老婆婆擺談著遠(yuǎn)方兒女的瑣事,眼前是霧鎖的梯田,倒映著竹林。
恍惚間像回到了童年時的奶奶家,也有百草園,也有竹子,也有奶奶講故事的叨叨聲。
▲ 赤水深藏著中國最大的竹海
在黔之東北的銅仁,梵凈山成功地申遺,我又驕傲了一次。
從國家地理,到ins,關(guān)于梵凈山有多仙的盛贊已不絕于耳。
我也還記得和老媽在山上旅舍過夜時,聽了一宿的大雨,與清晨磅礴的云海。
山中見到了數(shù)十種野生動物,生態(tài)之好在其它景區(qū)不敢想。
拉著鐵鏈攀登紅云金頂,絕險無比,但是站在云端的剎那,任誰都是仙人了吧。
▲ 梵凈山,仙氣繚繞的紅云金頂
▲ 梵凈山中,云霧是永遠(yuǎn)的???/p>
▲ 從老金頂遙望紅云金頂?shù)慕?jīng)典角度
▲ 蘑菇石,梵凈山的浪漫
對貴州人來說,最濃的鄉(xiāng)愁,在舌尖。
是一碗茅臺,是一碟蘸水;
是烏江魚,是腸旺面;
是泡蘿卜,是黃糕粑;
是臘肉,是豆花;
是水城烙鍋,是洋芋粑粑;
是涼拌折耳根,是戀愛豆腐果;
更是那出神入化的吃辣文化。
▲ 勁道的腸旺面,只有貴陽才能吃到的口感
▲ 香甜的五色糯米飯
▲ 青巖古鎮(zhèn)的糕粑稀飯
▲ 一口蹄花,一碟蘸水,人間至味
▲ 夜市里的炒田螺,舌頭唆出的江湖
《舌尖3》里有一集,解說道:
“辣椒對貴州人而言,是患難與共的情誼,對四川人卻是兩情相悅。貴州的辣椒到了四川,是它最好的歸宿。”
我為這句話毆氣了一年。
為什么貴州與辣椒就不是兩情相悅了?
憑什么貴州就不是辣椒的歸宿?
希望以后的美食節(jié)目團隊,能夠再多了解一下西南飲食文化,不要再為了寫作文而生造句子。
▲ 糟辣椒,人人家里都必備一罐
遵義是中國最大的辣椒產(chǎn)地和交易市場,而辣椒文化也早已扎根在每一人貴州人的靈魂。
黔之北,有著和川渝相近的口味,重麻重辣大行其道;而黔之南,則把酸辣發(fā)揮到了極致,所謂“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
在貴州逛一逛菜市場的辣椒攤販,眼睛都要被閃瞎。
常年在北京,廚房里從不可少的,必是從老家?guī)淼脑憷苯?、油辣椒、干辣椒面、糊辣椒面、糍粑辣椒、筒筒辣椒……,外地人暈頭轉(zhuǎn)向的辣椒制法,我們卻為其中的味覺差別洋洋得意。
▲糟辣椒里撒上冰糖,融化出更豐富的滋味
▲ 貴州的全桌辣椒宴,敢不敢來嘗試一把
貴州之美味,就像貴州的山野一樣,無形中總有一種力量,把它“拘禁”在貴州,不讓它出去“興風(fēng)作浪”。
酸湯魚出了黔東南,就吃不出辛香的山野味;
茅臺酒出了茅臺鎮(zhèn),就再釀不出那飄出一里的濃香;
烏江魚出了烏江鎮(zhèn),就沒有了與其惺惺相惜的豆花;
羊肉粉出了遵義,就再也沒有那一口欲仙欲死的湯。
▲ 外地的酸湯魚,總少了凱里吃到的滋味
貴州之味,無法轉(zhuǎn)移,不可量產(chǎn)。
當(dāng)川菜與湘菜在全國大舉擴張時,貴州餐廳卻總是很難做出真正的風(fēng)土原味。
所以外地的貴州人,都漸漸地學(xué)會了一手“祖?zhèn)鳌钡谋臼?,在自家的廚房一解鄉(xiāng)愁。
▲ 老媽有時會從家里寄來特別嫩的折耳根, 于是在北京拌上一盆,聊解思鄉(xiāng)之情
我總給朋友吹噓,說回家吃遵義的小吃,30天不帶重樣的。
從茍家井吃到老城,從萬里路吃到撈沙巷,多少年來,就是羊肉粉、豆花面、蛋炒洋芋、辣雞糯米飯,拯救著我的思鄉(xiāng)胃。
▲ 遵義小吃,一個月不帶重樣
▲ 羊肉粉,遵義人心中永遠(yuǎn)的摯愛
▲ 每個冬至,吃過羊肉粉,就能溫暖一個冬天
▲ 豆花面,想念蘸上魚香(薄荷葉)的清香
▲ 腸旺粉,看到脆哨和旺子會不會流口水
▲豆腐果,總是和洋芋粑粑相依相伴
▲ 在老家時,每晚都要拉著老媽去吃烤豆腐
上一次回遵義老家,老爸帶我去到紅花崗吃紙包魚,湘江河邊的游步道亮起夜燈,晚風(fēng)輕拂,樹影婆娑,鳳凰山的剪影如黛,家鄉(xiāng)越來越美了。
老爸一直看著我吃,好像我吃爽了,他就爽了。
每一次回家鄉(xiāng),都像療傷。
療傷不過一口飯。
▲ 遵義紅花崗,湘江河最熟悉的角度,那是童年每一次上街吃遍小吃的終點,就以此作為這篇文章的最后一張照片吧
貴州,是終極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