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16年實權皇帝,卻一夜之間突然暴斃,死后尸體還被拖去洗澡,妻兒親族不得善終,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公元976年冬天,北宋都城汴京下了一場大雪,白雪覆蓋著宮墻,靜謐而又安寧。宋太祖趙匡胤酒意上涌,便找來弟弟趙光義一同飲酒。兄弟飲酒聊天,為了方便說些不為人知的悄悄話,趙匡胤特地讓宮人們?nèi)客讼隆?/p>
趙匡胤
誰也不知那天晚上他們到底說了些什么,聊了些什么話題,總之等內(nèi)侍發(fā)現(xiàn)時,趙匡胤已經(jīng)死亡多時了。《宋史》上說“癸丑夕,帝崩于萬歲殿,年五十?!标P于趙匡胤的死,正史只有短短12個字的記載,他是怎么死的,沒有給出任何說法。
歷來新任皇帝都是在大行皇帝靈前即位,這么做的原因是為了避免朝局動蕩,引發(fā)內(nèi)亂。趙匡胤死時,趙德昭和趙德芳均已成年,按慣例應該是這兩個兒子其中之一即位,可令人意外的是,趙德昭和趙德芳都沒有出現(xiàn)在宮內(nèi)。
及時出現(xiàn)在宮內(nèi)的是趙光義。
趙光義
史書記載,趙氏兄弟前期感情不錯,后來趙光義位高權重,又覬覦皇位,便經(jīng)常做些挑釁皇權的事情。比如趙光義強搶民女,縱容府內(nèi)宦官用大木制造器具以供私用等,這些事情惹怒了趙匡胤,便將趙光義的親信捕入大牢連帶著打壓趙光義。
兄弟關系逐漸出現(xiàn)裂痕,并不如外人看到的那樣親密無間。也就是這兩件事情發(fā)生后的第二年,趙匡胤雪夜和趙光義飲酒,就突然死了。
趙匡胤的身體狀況一直很好,史書記載他行伍出身,長期帶兵打仗,哪怕年近50,一箭仍能射出600多步,比許多年輕小伙還要健壯。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使得趙匡胤之死更加迷霧重重,成了宋代最大的一樁迷案。
當年有個文瑩和尚,他與朝中大臣如蘇舜清、歐陽修、王安國、石揚休等人都有不錯的交情。文瑩和尚寫了本書,叫做《續(xù)湘山野錄》,他在書中較為詳細地描寫了趙匡胤之死的經(jīng)過,由于他和達官顯貴關系不錯,普遍認為這個記錄可信度頗高。
書中這樣寫道:趙匡胤屏退左右后,與趙光義飲至半酣,燭火影影憧憧,趙光義好象一直在推辭躲避著什么。至三更時分,趙匡胤更是披衣走出屋外,手拿斧柄戳雪數(shù)下,并大喊道:“好為之,好為之!”
這之后,趙匡胤回到屋內(nèi),和衣而臥,眨眼間便鼾聲如雷;趙光義看兄長醉倒,不甚放心,便留宿宮中沒有回家。然而誰也未曾料到,趙匡胤于睡夢中離世,天亮后,趙光義在靈前即位,并讓近大臣上前瞻仰先帝遺容。大臣們發(fā)現(xiàn),趙匡胤面色溫潤,如剛洗完澡一樣。
這段記錄中疑點很多,首先,趙光義不能留宿禁中。古代皇城管理十分嚴格,成年男子留宿禁中是大忌;其次,趙匡胤身體強壯,突然死亡不合常理;再者,他為什么要給尸體洗澡,還讓臣子們來觀看遺容?在當時,并沒有皇帝死后要臣子瞻仰遺體的慣例,趙光義特地讓近臣瞻仰遺體的做法有些突兀。
那么趙光義是怎么為自己辯駁的,他即位后,又是如何說服臣子,認可他即位的合法性呢?他是不是真的被冤枉了幾千年,他和哥哥趙匡胤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趙匡胤的死,將其弟趙光義推上了風口浪尖。趙光義即位后,迫于權勢壓力,很多人選擇閉口不談,但關于趙匡胤的死因,坊間依然流傳有多個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趙光義當夜根本沒有留宿禁中,而是回了自己的家。
內(nèi)待于五更發(fā)現(xiàn)皇帝離世,匯報給宋皇后,宋皇后吩咐太監(jiān)王繼恩去宣兒子趙德芳進宮,可王繼恩卻去了晉王府找趙光義。在晉王府門口,王繼恩遇到了正在門口徘徊的御醫(yī)程德玄。
王繼恩
王繼恩為什么會違背宋皇后的旨意,不去找趙德芳,而直接去找趙光義呢?趙匡胤死亡的時間大概是現(xiàn)在的凌晨4點半左右。王繼恩到晉王府,最多不超過六點,那么早程玄德來晉王府做什么?
有些學者認為,趙光義想當皇帝,無奈趙匡胤身體太好,一時半會死不了,他只好勾結御醫(yī)程德玄,在酒菜中下毒,讓趙匡胤暴斃。程玄德之所以凌晨在晉王府門前徘徊,就是為了打聽趙匡胤的消息,提前找好應對之策,
而太監(jiān)王繼恩早就被趙光義收用,因此,他在關鍵時刻違背宋皇后的命令,給趙光義通風報信,讓趙光義有了入主宮中的時間。趙光義接到趙匡胤死亡的消息時,沒有立即起身,而是先和府中幕僚開了個小會,這說明,他是做好了萬無一失的準備才入宮的。
宋皇后在宮中久等兒子不來,卻等來了趙光義,她大驚失色,哭著對趙光義說:“我們孤兒寡母的命,就交給你了?!壁w光義安撫嫂子兩句,便急匆匆趕往萬歲殿。為何這么著急,原因有二點。
其一他要去洗尸,把有可能留下的證據(jù)全部銷毀,再找人作證,這就是為什么趙光義非要讓大臣們瞻仰遺體的原因。其二他要趕著去即皇帝位,先皇駕崩急需新皇來穩(wěn)住場面,去晚了很可能會再生枝節(jié)。
趙光義即位后,封王繼恩為內(nèi)侍行首,程德玄為一方大吏,從這點上不難看出,趙光義對兩人的信任與重用。若非趙光義得了非同尋常的幫助,怎會有如此高規(guī)格的封賞?由此推斷,趙匡胤之死,很可能是趙光義蓄謀已久的舉動。
而對趙光義登基之途有阻礙的人,下場卻要凄慘得多。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芳和趙德昭,正值青春年華之際卻一個自殺,一個離奇死亡。但凡和他們兩人走得較近的趙氏親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壓。
趙德芳
宋皇后死后,謚號為孝章皇后,本應按先皇后禮下葬,可趙光義不讓人為她穿喪服,各項禮儀全部降級。趙光義連他弟弟趙廷美和自己的兒子趙元佐也沒放過,趙廷美被他找了個借口貶至房州,兒子因和趙廷美交好,在他面前說情,也被他以患瘋病為由,軟禁至死。
一切與趙光義即位有巨大關聯(lián)的人,毫無意外地偏離了人生正常軌道。本該有不錯結局的宋皇后、趙德昭、趙德芳以及趙廷美和趙元佐,都不得善終;而王繼恩和程玄德卻倍受重用,富貴半生。這使得人們更加懷疑趙光義上位的合法性,以及趙匡胤死亡的真正原因。
就在這時,趙光義拋出了一個殺手锏,來證明自己并非篡位,而是有理有據(jù)按照約定的正常即位。趙光義拿出的確鑿依據(jù),便是趙匡胤和他以及他們的母親杜太后三個人共同訂下的“金匱之盟”。
據(jù)史料記載,杜太后認為趙匡胤能夠取得天下,是因為后周皇帝歲數(shù)太小,無力掌控全局,才有機會讓趙匡胤黃袍加身。為了杜絕皇帝幼齡導致的宮變,杜太后臨終時勸說趙匡胤將來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趙匡胤同意了。
杜太后
三人遂請趙普做證人,立下盟約,將決定讓位給趙光義的信函放于通柜之中,后人稱之為“金匱之盟”。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趙匡胤死后趙光義即位無可厚非,斧聲燭影只不過是趙匡胤死得太過突然,引起人們各種并不真實的猜測罷了。
而趙光義即位之所以難掩天下之幽幽眾口,其實也和趙匡胤陳橋兵變有關。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晏駕,時年才7歲的柴宗訓也就是周恭宗即位。當時,趙匡胤還是后周的官員,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恭宗年紀小,無法把握朝局,兵權逐漸被趙匡胤和朝中的高級將領把持。
公元960年,恭宗聽說契丹和北漢聯(lián)兵南下攻打后周十分恐慌,派趙匡胤前去抵御。趙匡胤率大軍出都城,行至陳橋時,聽說京城內(nèi)已亂做一團甚至,有傳言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币庵岗w匡胤會取代周恭宗柴宗訓的位置。
其實這一切,要說趙匡胤完全不知情,不太可能。大概率是他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目的是為了制造慌亂,讓后周統(tǒng)治者提心掉膽;其次就是讓自己帶領的將士們,相信他是由上天選定的接班人,除了信他不作他想。
趙匡胤此舉很有用,當夜大軍在陳橋駐扎時,將士們便三三兩兩議論紛紛,均說當兵為國效力本屬應該,可周主年幼,不能親政也無從知曉他們的付出,這般拼死賣命又是為了什么?大家越說越氣憤,一度躁動了起來。
而就在這時,假醉的趙匡胤適時醒來,趙光義和趙普,則迅速將事先準備好的龍袍,披在他的身上,待趙匡胤剛起身,兩人立即高呼萬歲倒頭就拜。底下將士一看,也跟著放下兵器,跪在地上跟著喊萬歲,不得不說,在愚昧的封建社會,人真的很好忽悠。
趙匡胤裝做毫不知情的樣子再三推辭,實在推辭不過,便“被迫”接受了。瞧這戲做的,看上去很委屈,心里肯定樂開花了,說他不想當皇帝誰信?趙匡胤為了立威,當即表示,是你們貪圖富貴認我為主的哦,如果你們不聽我指揮,我就不當這個皇帝了。
古人敬畏天地鬼神,認為天子是天選之主,如今選趙匡胤為主,他們?nèi)舨环?,必然有災難降臨。將士們果然是“嚇”大的,每個人都表示服從,絕對服從,趙匡胤也不含糊,當即率軍班師回朝。
就這樣,一場改朝換代的兵變,沒有拼死廝殺,沒有血流成河,就輕易的成功了。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出趙匡胤的確是一個足智多謀,善于揣磨人心之人。這場兵變里,趙光義的作用也不容小覷,他做為最核心骨干,全程參與和推動了陳橋兵變的成功。
有可能經(jīng)過陳橋兵變,趙光義親眼目睹兄長皇袍加身的過程,覺得皇位來得太容易了。當他受權力欲望蠱惑蠢蠢欲動時,便立即想到要用非常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反正這種事他已經(jīng)駕輕就熟,不用再顧忌什么。
開國之初,趙匡胤確實有將皇位傳給弟弟的想法,他將趙光義當做接班人來培養(yǎng)。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的兒子年歲漸長做事沉穩(wěn),弟弟卻和他漸漸離心,趙匡胤內(nèi)心或許有些動搖,因此,他始終沒有明確表示誰來做接班人。
在長達16年的等待中,趙光義危機感十足,后世傳他殺兄繼位,從動機上看,可信度蠻高。說到底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什么親情、友情都會渺小到不值一提,更何況他即位后所做的一系列舉動,也確實讓原本充滿迷霧的事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你覺得趙匡胤的死是意外還是人為?
參考資料:書籍《開國皇帝:趙匡胤》
作者:夕照
編輯: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