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時光荏苒,2018年不知不覺已經接近尾聲。從勃魯蓋爾到畢加索的經典重現(xiàn),從Teamlab的沉浸式現(xiàn)場到大都會博物館時尚秀的驚艷,從橘園美術館的殖民史回顧到普拉達基金會的政治反思,本年度的展覽從時間、空間、表現(xiàn)形式、文化意義等各個方面,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場又一場視覺盛宴。
千載難逢——老彼得·勃魯蓋爾
Once in a Life Time – Pieter Bruegel d. A.
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老彼得·勃魯蓋爾,《收獲者》,1565
圖片: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2018年是老彼得·勃魯蓋爾逝世450周年。由于其為數(shù)不多的作品散落在歐美各地的博物館里,以至于在勃魯蓋爾逝世后的四百多年里,從未有過關于他的大型展覽。為了促成此次展覽,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竭盡所能,在該館12幅勃魯蓋爾館藏原作的基礎上,又向歐洲各館借來七十多件原作,終使得這個涵蓋了博魯蓋爾一生四分之三創(chuàng)作的展覽得以成行。正如此次展覽的題目“千載難逢”所言,這確實是一次難得的系統(tǒng)了解勃魯蓋爾的機會。
弗里達·卡羅:構建自我
Frida Kahlo: Making Her Self Up
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Frida Kahlo with Olmec figurine, 1939. Photograph Nickolas Muray.
? Nickolas Muray Photo Archives
很多藝術愛好者對墨西哥畫家弗里達·卡羅都青睞有加,其多舛又驚世駭俗的一生,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傳唱。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的展覽,不僅展出了弗里達那些直擊心靈的墨西哥風情肖像,還展出了她一直未對外公開的200多件衣物和私人物品?;蛟S策展人也未曾想到,弗里達·卡羅,這位來自大洋彼岸的女藝術家,在英國會大受歡迎,以至于在展覽結束時,博物館不得不做出延長兩周展期的決定。
TeamLab星球·東京
TeamLab Planets TOKYO
日本東京TeamLab無國界博物館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Photo: TeamLab 官網
作為一個擅長制造數(shù)字化沉浸式現(xiàn)場的藝術團隊,Teamlab在這兩年風頭正勁。在東京的TeamLab無國界博物館,一場視覺大戲正在上演。7件裝置作品占據(jù)了10000平方米的場館,它們給了觀眾迷宮般的視覺與心理體驗。在大型的虛擬環(huán)境下,人的身體和作品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這進一步促使人們思考人類自身和世界的關系。展覽的特殊之處還在于,進入場館的人需要脫鞋,并且有些地方需要趟水。假如你期待更浪漫的感覺,甚至可以晚上來,博物館會一直開到凌晨1點。
后未來主義·藝術人生政治學:意大利1918—1943
Post Zang Tumb Tuuum. Art Life Politics: Italia 1918—1943
意大利米蘭普拉達基金會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Photo: Delfino Sisto Legnani and Marco Cappelletti
1918年至1943年期間,意大利社會面對著自由的危機和法西斯的威脅,與此同時,藝術研究、社會動態(tài)和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展覽“后未來主義·藝術人生政治學:意大利1918—1943”就是對這一期間意大利藝術的整體回顧。這25年,是未來主義藝術獨領風騷的25年,也是國際現(xiàn)代主義逐漸擴大影響力的25年。包括巴拉、卡拉、基里科和莫蘭迪等名家作品在內的500多件作品,細數(shù)了這段風起云涌的歷史時期的藝術往事。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
The Ferryman of the InkWorld: Dong Qichang’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中國上海博物館
展覽海報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是迄今以來,大陸舉辦的規(guī)模最大的董其昌作品展。本次大展的作品是在上海博物館館藏的基礎上,同時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海內外15 家重要收藏機構商借藏品,甄選董其昌及相關作品共計 154 件(組)。上海博物館還推出了“董其昌數(shù)字人文”專題,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xiàn)了董其昌人生的相關數(shù)據(jù)。
天賜美體:時尚與天主教藝術
Heavenly Bodies: Fashion and the Catholic Imagination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Dolce & Gabbana wedding ensemble, Valentino evening dress, and Dior gown by John Galliano
歐洲天主教和時尚有著特別密切的聯(lián)系,這尤其體現(xiàn)在二者對藝術和美的共同熱愛上。大都會博物館的展覽《天賜美體:時尚與天主教藝術》就是連接宗教與時尚的一次超時空對話。本場展覽是大都會博物館建館148年以來最大的展覽,共涉及25個展廳,占地面積6萬平方尺。展覽展出了從梵蒂岡借來的禮拜服和衣飾共40件,包括拜占庭帝國時期的文物列隊行進十字架和教皇庇護九世(Pope Pius IX)的加冕服等;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包括巴黎世家的祭祀斗篷和羅達特的垂褶裙在內的150套時尚套裝,這些套裝均由在天主教環(huán)境中長大的設計師設計。
畢加索 1932:愛情,名望,悲劇
Picasso 1932: Love, Fame, Tragedy
英國倫敦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
Pablo PicassoThe Dream (Le Rêve)1932. Private collection
? Succession Picasso/DACS London, 2017
1932年是畢加索的“奇跡之年”,在這一年,剛滿50歲的畢加索舉辦了藝術生涯中的第一次回顧展,出版了首部大型編年畫冊,也完成了大量重要作品。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的展覽“畢加索 1932:愛情,名望,悲劇”展出了畢加索在1932年一整年創(chuàng)作的百余件油畫、雕塑和紙上作品,并由此延伸到他的感情生活、個人追求和人生走向。畢加索以當時的情人瑪麗-特蕾絲·瓦爾特(Marie-Thérèse Walter)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夢》也創(chuàng)作于這一年。
黑人模特:從熱里科到馬蒂斯
Black models: from Géricault to Matisse
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Frédéric Bazille, Young Woman with Peonies, 1870
Image via Wallach Gallery, Columbia University
1794年,奴隸制在法國廢除。黑人在法國的處境有何改變?“黑人模特:從熱里科到馬蒂斯”從藝術家和黑人模特的關系入手,探索了從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法國的美學、政治、社會和種族問題。展覽分三個單元進行,分別為“廢除奴隸制的時代(1794—1848)”“新繪畫時代與馬蒂斯對哈萊姆文藝復興的發(fā)現(xiàn)”和“20世紀的前衛(wèi)派運動和戰(zhàn)后當代藝術”。展覽主要呈現(xiàn)了西奧多·杰里科特(Théodore Géricault)、查爾斯·科迪爾(Charles Cordier)、馬奈、塞尚和馬蒂斯等藝術家對黑人模特的表現(xiàn)。
希爾瑪·阿夫·克林特:未來繪畫
Hilma af Klint: Paintings for the Future
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年底大展著實給了很多人驚喜。瑞典女藝術家克林特早在公認的抽象藝術三先驅——康定斯基、馬列維奇和蒙德里安之前,就開始了抽象繪畫形式的探索,并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成就??墒牵鲇谛叛龅脑?,她在生前很少舉辦展覽,其作品是在她去世多年后才開始被藝術界所注意。雖然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克林特的創(chuàng)作曾在多個國家的藝術機構展出,但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而本次古根海姆的展覽“希爾瑪·阿夫·克林特:未來繪畫”,將這個更早的抽象藝術家置于聚光燈下,讓世人對其成就進行重新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