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膽經(jīng)常用穴及其定位主治
1 瞳子髎Tóngzǐli á o
[定位]在面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
[主治]⑴頭痛⑵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風流淚,遠視不明,內障,目翳。
[刺灸法]向后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2 聽會Tīnghuì
[定位]在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解剖]布有耳大神經(jīng),皮下為面神經(jīng)。
[主治]⑴耳鳴,耳聾,流膿 ⑵齒痛,下頜脫臼,口眼喎斜,面痛,頭痛。
[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3完骨W á ng ǔ
[定位]在頭部,當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處。
[解剖]布有枕小神經(jīng)本干。
[主治]⑴頭痛,頸項強痛,頰腫,喉痹,齲齒,口眼歪斜 ⑵癲癇。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4 陽白Y á ngb á i
[定位]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⑴頭痛 ⑵目眩,目痛,外眥疼痛,雀目。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5風池F ē ngch í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⑴內風引起的病癥:頭痛,眩暈,中風,⑵外風引起的病癥:鼻淵,鼻衄,耳聾,口眼歪斜,熱病,感冒⑶頸項強痛。
[配伍]配百會、太沖、水溝、足三里、十宣治中風。
[刺灸法]針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5-0.8寸,或平刺透風府穴;可灸。
6肩井Ji ā nj ǐ ng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主治]⑴肩背痹痛,手臂不舉,頸項強痛,⑵乳癰,難產⑶瘰疬。
[配伍]配足三里、陽陵泉治腳氣酸痛;治療乳腺炎特效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深部正當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
[附注]足少陽、陽維之會。
7環(huán)跳Hu á nti à o
[定位]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
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
[解剖]深部正當坐骨神經(jīng)。
[主治]⑴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挫閃腰疼,膝踝腫痛不能轉側⑵遍身風疹。
[配伍]配風市、膝陽關、陽陵泉、丘墟治膽經(jīng)型坐骨神經(jīng)痛;配居髎、風市、中瀆治股外側皮神經(jīng)炎;配髀關、伏兔、風市、犢鼻、足三里、陽陵泉、太沖、太溪治小兒麻痹,肌萎縮,中風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2-2.5寸;可灸。
8風市F ē ngsh ì
[定位]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蛑?br>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主治]⑴中風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 ⑵遍身瘙癢。[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9陽陵泉Y á ngl í ngqu á n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解剖]當腓總神經(jīng)分為腓淺神經(jīng)及腓深神經(jīng)處。
[主治]⑴脅肋痛,口苦,嘔吐,黃疸 ⑵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腫痛 ⑶小兒驚風,破傷風。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附注]八會穴之一,膽經(jīng)下合穴
10懸鐘Xuánzhōng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解剖]布有腓淺神經(jīng)。
[主治]⑴半身不遂,癡呆等⑵頸項強痛,胸腹脹滿,脅肋疼痛,膝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八會穴-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