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三國時期的名將,后歸附曹操,戰(zhàn)功卓著,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賈詡,三國時期魏國著名謀士,曾先后擔任三國軍閥李傕、張繡、曹操的謀士。
張繡曾經(jīng)是賈詡的主人,賈詡曾經(jīng)是張繡的謀士,但張繡最后間接死于自己的謀士賈詡之手。
《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太祖南征,軍淯水,繡等舉眾降。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繡還保穰,太祖比年攻之,不克。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繡從賈詡計,復以眾降。語在詡傳。繡至,太祖執(zhí)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官渡之役,繡力戰(zhàn)有功,遷破羌將軍。從破袁譚於南皮,復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從征烏丸于柳城,未至,薨,謚曰定侯。
建安二年(197年),在賈詡的說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lián)合,并多次攻打曹操。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
依據(jù)《三國志》的記載,可以知道:張繡對曹操而言,貢獻巨大,尤其是在官渡之戰(zhàn)。
張繡的歸順使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中避免了兩面作戰(zhàn),從而全力對付袁紹。官渡之戰(zhàn),倘若張繡不是歸附曹操,而是歸附袁紹,那么官渡之戰(zhàn)的勝負,極有可能要改寫。當時,張繡舉足輕重,歸附袁紹,則袁紹勝;投奔曹操,則曹操贏。可以說,沒有張繡,曹操的官渡之戰(zhàn)就不可能取得勝利。
張繡原本是不準備歸附曹操的,而是準備歸附袁紹的。張繡歸附曹操,主要在賈詡。沒有賈詡的勸諫,張繡是不可能歸附曹操的。
張繡降曹操在演義中的部分數(shù)據(jù)(出自三國演義電子辭典)
《三國志?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并與詡書結(jié)援。繡欲許之,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崩C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讎,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原將軍無疑!”繡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zhí)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北碓倿閳?zhí)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張繡歸附曹操,最大的贏家是曹操,因為曹操贏得了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從而奠定了曹操稱霸天下的基礎(chǔ)。其次的贏家是賈詡。
張繡歸附曹操之后,被封為揚武將軍。賈詡歸附曹操之后,被封為執(zhí)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揚武將軍,武官名。東漢始置,掌征伐。三國魏沿置,秩從六品,是雜號將軍之一。后來,滿寵也曾任此職。
執(zhí)金吾,官名。兩漢、三國時置。秩中二千石,不在九卿之內(nèi),而地位相等。執(zhí)金吾的職位與九卿同等地位,屬于高官。
冀州牧,古冀州含陜西黃河以東至河南黃河以北的區(qū)域,牧是舊時稱地方長官。冀州牧,在三國時就是一方軍閥,實際上是諸侯王。
建安三年,以董昭為冀州牧。建安四年(199年),賈詡為執(zhí)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建安九年(204)九月,曹操攻破袁氏老巢鄴城,自領(lǐng)冀州牧,遷賈詡為太中大夫。
張繡在歸附曹操之后,只被封為揚武將軍,而且還只是一個雜號將軍。
賈詡在歸附曹操之后,被封為執(zhí)金吾,官職已經(jīng)是很高的了,且又被封為都亭侯。賈詡官居九卿級別的執(zhí)金吾,且又封侯,可見曹操對賈詡的感謝。但還不止于此,曹操還提升賈詡為冀州牧。冀州牧一職,除去董昭和賈詡之外,曹操沒有讓任何人擔任過??梢姡懿賹Z詡勸張繡歸附是何等的感謝與器重。
官渡之戰(zhàn)時,曹操對張繡很器重,是因為曹操需要張繡為自己賣命。倘若沒有張繡,曹操的官渡之戰(zhàn)絕不可能勝利。當張繡還有用時,曹操是不可能殺掉張繡的。當張繡的作用不大時,張繡的死,可能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中,只說,張繡“薨”,并沒有說張繡是怎么死的。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時,說出了張繡的死因。
裴松之注引《魏略》曰:五官將數(shù)因請會,發(fā)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
張繡與曹操是有“殺子”之仇的仇人:
建安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zhàn),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一》)
曹丕沒有忘記與張繡的仇,曹操也絕不可能忘記,畢竟是“殺子”和“殺侄”之仇呀!
張繡的自殺,表面看來與他的謀士賈詡無關(guān)。實際上,張繡的死,與賈詡有關(guān)。倘若不是賈詡讓張繡歸附曹操,張繡就不可能因曹丕的憤怒而自殺。
張繡雖然死了,但事情并沒有結(jié)束。張繡的兒子張泉,被牽連進“魏諷謀反案”而被殺(時人與后人多數(shù)懷疑是冤案)。
“子泉嗣,坐與魏諷謀反誅,國除。”(《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張繡因曹丕的憤怒而自殺,曹操極有可能是知道的??赡懿茇У淖龇ǎ灿胁懿俚陌抵兄С?。倘若說,張繡的自殺,曹操是真的不知道。但張泉因牽連而被殺,曹操是一定知道的。
退一步說,假如張繡歸附了袁紹,即使官渡之戰(zhàn),曹操勝利了,張繡也可依然歸附劉表,因為張繡本來就與劉表是聯(lián)盟的關(guān)系。即使曹操占據(jù)了荊州,張繡也還可以選擇,或是歸附孫權(quán),或是歸附劉備。無論是歸附孫權(quán),還是歸附劉備,張繡憑自己的才能,博個封妻蔭子還是不成問題的,絕不可能像歸附曹操那樣,最后弄個“身死子亡”的結(jié)局。
歸附曹操,對賈詡而言,是正確的。后來,賈詡因幫助曹丕立為世子,在曹丕登上帝位后,賈詡官至太尉。
歸附曹操,對張繡而言,實在是極大的錯誤。歸附曹操,張繡雖然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依然因“殺子”和“殺侄”之仇,導致了張繡的慘死,并連及張繡的兒子。張繡及其兒子的慘死,歸根到底,是賈詡出賣了張繡。
基于以上所述,筆者認為:張繡因賈詡而死。從某種角度說,是賈詡殺死了張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