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 李慧力
得益于國慶假期有點空,終于趕在上博《“實證中國” 崧澤·良渚文明考古特展》10月8日的閉展日期前整理完了所有的圖。
首先是反山12號墓的三件套。
玉琮王:
玉鉞王:
玉權(quán)杖:
寺墩遺址出土的玉璧,管鉆法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
寺墩遺址出的玉琮:
形形色色的神人獸面紋:
O_O
凌家灘的玉鐲,玉琮可能是從玉鐲演化而來:
獸面紋鐲式玉琮,1977年江蘇張陵山遺址采集:
這個展柜的燈光調(diào)的比較亮,把玉鐲的上部打透了,好評
鐲式玉琮,1987年瑤山9號墓出土:
張陵山遺址的這件有點像手鐲,也有點像臂釧。張陵山遺址好像做過測年是距今5300年左右,瑤山遺址近些年來研究成果顯示好像也接近5300年了,也就是說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良渚文化已經(jīng)開始了將從玉鐲(玉臂釧)向玉琮的轉(zhuǎn)變,這期間發(fā)生了什么
玉龜及玉簽組合器,2007年凌家灘遺址出土:
下面是一堆戴脖子上的。
竹節(jié)形玉管串飾,1987年凌家灘遺址15號墓出土:
玉管串,1986年反山20號墓出土:
玉串飾,1982年上海福泉山9號墓出土:
玉璜串,1987年瑤山4號墓出土:
玉璜串,2021年良渚北村遺址出土:
玉璜串,2012年余杭官井頭遺址出土:
良渚玉璜串,1986年反山遺址22號墓出土:
崧澤文化陶倉,1996年嘉興劉家墩遺址采集:
良渚文化豚形黑陶壺,1960年江蘇蘇州梅堰太浦河采集:
良渚刻紋陶豆,2016年良渚古城鐘家港古河道出土:
良渚文化分體石犁,2003年平湖莊橋墳遺址出土:
三口陶匜,2000年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出土:
三口陶器,1966年上海青浦崧澤遺址66號墓出土:
細刻紋陶雙鼻壺,1977年昆山太史淀遺址采集:
這個良渚的陶盤也挺有意思,中間刻的是干欄式建筑嗎?
接下來就都是明星展品了。
良渚文化的嵌玉漆杯的復(fù)原件最新款:
比比下面這件良渚博物院的老款,是不是潮了許多:
彩繪陶壺,2020年江蘇寺墩遺址出土:
透雕玉冠狀器,1986年反山16號墓出土:
絞絲紋玉鐲,1987年瑤山11號墓出土:
(良渚王后的墓)
崧澤文化人首陶瓶,1987年嘉興大墳遺址出土:
嘉興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虎首玉璜,凌家灘遺址:
又一件傳奇展品,它分兩半,一半是1987年凌家灘當(dāng)?shù)卣骷模硪话胧?0年后考古隊員從凌家灘遺址22號墓里挖出來的,兩個半件神奇的完全吻合,這是首次合體展出。
透雕玉璜,1986年反山遺址16號墓出土:
玉鷹,1998年凌家灘遺址29號墓出土:
一只鷹帶2頭豬,好有意思。
雙虎首玉璜,1987年凌家灘遺址8號墓出土:
這件玉璜的后期卡了我整整三天,現(xiàn)場光比實在太大,原本想盡量恢復(fù)暗部細節(jié)的,后面發(fā)現(xiàn)提亮以后細節(jié)不夠怎么弄都不大好看,就干脆順著現(xiàn)場的光勢做吧,好像還好一點。
分開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和良渚博物院館藏的兩只良渚玉鳥相映成趣:
玉魚,1986年反山遺址22號墓出土:
這組展柜的背后有一組監(jiān)控?zé)簦m當(dāng)調(diào)整機位就變魚泡泡了,整個展柜有好幾張都用到了這組監(jiān)控?zé)簟?/p>
分別出土于1987年和1998年的兩個凌家灘玉人,一個站著一個蹲著:
透雕玉人首形飾,1991年昆山趙陵山遺址77號墓出土:
我一直覺得這件是當(dāng)時不知道哪個良渚人白日做夢,想著有一天有只鳥能帶他飛起來,躲避洪水。
玉觿,1977年江蘇吳縣張陵山遺址5號墓出土:
和上面那個透雕玉人首形飾一起是南京博物院的兩位明星老朋友了。都是像玉璜一樣用繩子穿孔掛在脖子上的嗎?
玉龍,1998年凌家灘遺址16號墓出土:
龍首紋玉圓牌,1987年瑤山遺址2號墓出土:
3個龍首。
龍首玉鐲,2021年余杭北村遺址106號墓出土:
北村遺址新挖出來這個6個龍首的玉鐲。
對比一下以前瑤山4個龍首的:
三角形玉片飾,1987年凌家灘遺址4號墓出土:
這是足底按摩刮痧用的嗎?還是廁籌?
接下來這件可厲害了,福泉山遺址的象牙權(quán)杖:
這是唯一一件在玉器之外發(fā)現(xiàn)神人獸面紋的良渚文物,因為保存狀況不大好,原件幾乎不展。2019年良渚申遺成功的時候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良渚玉器展也只是展出了復(fù)制品,這次上海博物館把原件和復(fù)制品同柜展出了,原件躺著,復(fù)制品站著
若是覺的原件的花紋看不清楚,可以看這里:
帶蓋玉柱形器,1987年瑤山遺址9號墓出土:
玉牌飾,1987年瑤山遺址10號墓出土:
這一張的光感是這次展覽的照片里處理的最滿意的一張。
玉冠狀器,1986年反山遺址22號墓出土:
玉冠狀器,1987年瑤山遺址2號墓出土:
這個神人獸面紋像是個女生刻的,Q版。
透雕玉冠狀器,2021年余杭北村遺址106號墓出土:
也是新貨,有點像我們小時候聽的磁帶??。
玉冠狀器,1987年凌家灘遺址15號墓出土:
三叉形器、管形器,瑤山遺址9號墓出土:
也是戴腦瓜子上的。
玉背象牙梳,1999年海鹽周家浜遺址30號墓出土:
這又是一件具有特殊意義的,之前一直把這類器物叫冠狀器,海鹽出土了這件以后才明白這類器物下面是接梳子用的,于是開始改名叫“玉梳背”了。
“鳥立高臺”玉璧,良渚文化:
這件原來在上海博物館4樓玉器館展出的“鳥立高臺”玉璧,為了這次“實證中國”展,特別換了個房間,從4樓來到了1樓。
對比一下良渚博物院的“鳥立高臺”和浙江省博物館的“鳥飛走了的高臺”
良渚玉錐形器,1986年反山遺址20號墓出土:
帶大眼睛的玉錐形器哦。
其他一些圖:
下次見“何以中國”大展系列的第三彈應(yīng)該是在上海博物館的浦東新館了,期待新館大展,新館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