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器工藝巔峰
從唐三彩看唐文化
唐三彩
唐三彩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是中國古代陶瓷燒制的工藝的珍品,全名為唐代三彩釉陶器,盛行于唐代的低溫釉陶器。在盛唐時期,國家繁榮昌盛,經濟、文化、政治發(fā)展迅速,導致了制陶業(yè)發(fā)展繁榮,讓制陶工藝的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成熟的陶瓷技術,加上唐代盛行的厚葬風俗,促使唐三彩的誕生。
唐三彩作為彩色鉛釉陶瓷,它是唐代低溫燒制的彩色釉陶器的總稱,也是唐代陶瓷手工業(yè)的一個新品種。唐三彩以白色黏土作胎,器物成型后先入窯經過1000°的高溫素燒,然后在燒好的素胎上使用低溫鉛釉,釉中使用含銅、鐵、鈷、錳等金屬元素的礦物做為著色劑,第二次入窯經過約800℃的低溫燒制而成,由于鉛釉的流動性強,在燒制的過程中向四周擴散流淌,各色釉互相浸潤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駁絢麗的色彩。
其中的三彩一般是指以綠、黃、白為主的配色,但其實唐三彩不一定就是這三種顏色,它有可能同時具有藍、褐、紫等多種色彩,也有可能只有一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
唐三彩的主要用途
1.陪葬冥器:很多唐代的王公貴族死后都會使用唐三彩陪葬,而陪葬品的樣式繁多,從住房、車輛、家具、盤、碗,也有文官武將和男仆使女,甚至是雞鴨狗兔、牛、馬、駱駝到獅子等等,唐三彩可以說包括了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正是模仿現實生活的陪葬品,所以唐三彩是具有重要歷史研究、參考價值的文物。
三彩文吏俑 三彩武士俑 三彩女立俑
車輛 杯盤
2. 宗教用品:唐三彩除了作為陪葬的冥器之外,在宗教用品里唐三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陜西臨潼慶山寺設立的傳經室就展示了出土的一個唐三彩的宗教用品。因為唐三彩是陶器制品,胎質松軟不結實,防水能力比較差,不適合用作日常生活,因此拿來陪葬或是作為宗教用品非常合適。
陜西臨潼慶山寺出土三彩獅子
3.建筑及藝術裝飾:唐三彩的色彩及造型是其主要藝術特色,在窯爐里燒制時的各種金屬,如銅、鐵等熔于鉛釉中后,會向四周擴散和流動,黃、綠、褐等多種顏色互相浸潤,形成了獨特的光亮釉面,呈現出一種絢爛華麗,流光溢彩,斑駁陸離的視覺沖擊力。唐三彩的造型特點是飽滿敦厚,表現出一種雍容典雅的大唐藝術風范,在裝飾上采用堆塑、貼花、印花、三彩釉等技法,做成了釉色異彩斑斕的三彩器,或是用貼花、刻畫、印花、捏塑等技藝,做出花草、動物、人物等裝飾,其作品都以追求生動傳神為主,真實展現唐代生活特色。
唐三彩還有一個作為建筑材料的用途,古代人們將玻璃稱之為琉璃,把用低溫鉛釉陶技術制作的建筑材料也稱為琉璃,而這種建筑材料常用在皇室的大型建筑之上。到了唐代,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經濟實力的提高,琉璃的使用也逐漸增多,除了單彩琉璃還有多彩琉璃。
唐三彩體現時代人文價值
1
在唐三彩中的人物陶俑,造型都十分逼真且生動,并且色彩豐富看上去富麗堂皇,這與當時唐朝統(tǒng)治者愛好奢華的社會背景有關。在女性陶俑中,她們的體態(tài)大多肥胖,梳著高高的發(fā)髻,妝容秀麗,且由于唐朝的思想文化開放,對于女性的穿著沒有太多的束縛,因此這些女性陶俑中,她們的上衣大多圓領露胸,這同樣體現了唐朝文化開放的特點。
3
除了最具代表性的三彩馬外,還有駱駝、胡人俑也值得探討。唐朝時期的洛陽就是個國際大都市,有通向羅馬的絲綢之路,往日本的遣唐使航線,在唐朝的城市里可見到波斯人、阿拉伯人、日本人、等不同民族的商人,而這種文化交流的現象也反映在了唐三彩中。
唐三彩的影響
唐三彩
唐三彩不僅在雕塑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在陶瓷工藝上也對后世做出了重大貢獻,其誕生也是三彩釉裝飾工藝的誕生,而中國著名瓷器種類青花瓷也是彩釉的一種。青花瓷與唐三彩一脈相傳,是由唐三彩中的藍彩發(fā)展而來的,原始青花瓷其實在唐宋已有雛型,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zhèn),到了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并且發(fā)展到了頂峰,在明清時期,還創(chuàng)造了五彩色的青花瓷等衍生作品。
唐三彩的衰退
由于唐三彩只能用于觀賞或作為陪葬冥器,且隨著實用性更高的青瓷和白瓷的產生,唐三彩的制作逐漸衰退,尤其是在安史之亂后,唐朝的日漸衰弱,導致了唐三彩的進一步消失。在唐朝滅亡后,大部分后世的統(tǒng)治者,抵制厚葬,因此做為陪葬品的唐三彩也跟著消失。
唐三彩造就了中國燒制技術的進步,創(chuàng)造了彩釉工藝,且以其造型逼真,色彩明艷在中國陶器史上著稱,隨著歷史的流逝,唐三彩成為了唐朝社會文化的象征,有史學家認為“唐三彩是盛唐文化中最有代表的物質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