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是按照性格來區(qū)分,我覺得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圓的,一種是方的,還有一種是外圓內(nèi)方的,這三種類型在歷史上都有典型的代表人物,圓的就是張居正以及和珅等,方的諸如海瑞,外圓內(nèi)方的諸如曾國藩。
在三種類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管是張居正還是海瑞,他們的結局都是比較凄涼的,明明兩個人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著想,為何后來結局都那么凄涼呢?尤其是張居正,一生為萬歷和明朝做了那么多事情,最后卻被萬歷將其子孫殘忍除掉,這一切究竟是為何呢?
點擊加載圖片
過于圓和方的人往往沒有朋友
張居正這個人,是一個為了偉大理想可以犧牲改變一切的人,他為人十分圓滑世故,在外人看來,張居正就像是一個完美的人一樣,就連萬歷皇帝最開始也是把張居正當成世界上最完美的老師。
奈何古語有云“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是有缺點的,一個人過于圓滑世故,其實也是一種缺點,因為你對任何人都圓滑世故,也就會導致你和任何人都能夠友好相處,但是與任何人都沒有辦法成為真正的朋友,因為你們之間不可能會真心交流,你害怕你一旦暴露自己的真心,就會被別人利用。
張居正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他始終保持一種圓滑世故,可以同流合污,也可以剛正不阿,但是這一切的背后,始終有一個終極目標就是建設好大明朝的江山社稷,為了這個目標,張居正已經(jīng)忽略了自己的個人情感。
點擊加載圖片
當張居正處于首輔位置上的時候,別人懼怕他,所以只能和張居正好好相處,不過這些人與張居正之間的交往,并非是真心實意,也不會交心,因為他們心中都有各自的算盤,這就像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一個從來不會喝醉的人,是很難和一群醉漢走在一起的,一方面是大家道不同不相為謀,另外一方面是你始終清醒不愿意吐露心聲。
張居正的圓滑世故以及清醒注定了他自己是沒有任何真心交往的朋友的,所以后來張居正突然猝死之后,那些曾經(jīng)懼怕張居正的人,不僅不會幫助張居正做什么事情,反而更加容易落井下石。
從真實的歷史情況來看,確實如此,在張居正去世之后,接班人被大臣彈劾,張居正家人也被牽連,張居正被抄家,這些事情但凡有很多人出面袒護張居正,都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可惜當時張居正儼然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孤家寡人。
點擊加載圖片
其實不僅像張居正這種圓的人容易成為孤家寡人,類似于海瑞那種方的人,更加會成為孤家寡人,因為一個人越是真實,就越?jīng)]有人愿意跟你在一起,很多時候,諸如曾國藩那種外圓內(nèi)方的人,才更加容易生存下去。
這就像我們今天很多人喜歡說的一句話一樣,“做人七分正直,也要留三分貪財好色,避免與世俗格格不入”,張居正與海瑞的悲慘結局,剛好都是違反了這樣的規(guī)則,要么就是過于圓滑,要么就是過于正直。
萬歷接受不了現(xiàn)實
張居正是首輔大臣,也是萬歷的老師,萬歷很小的時候就當上皇帝,一直是張居正幫他處理朝政,所以在萬歷的眼中,張居正就是一個完美的人,完美得恰似自己的偶像一樣,同時因為張居正一直把持朝政,萬歷對張居正也是有一些看法的。
點擊加載圖片
在權力與光輝形象的較量中,萬歷最開始是選擇了屈服張居正,相信張居正的光輝形象,可是后來卻發(fā)現(xiàn)張居正原來是一個同流合污之人,做出很多萬歷當時所無法想象和接受的事情。這就恰似一個比較叛逆的孩子,一直想要做點壞事,但是因為父親光輝形象的正面影響,暫時放棄了做壞事的念頭,可是有一天卻發(fā)現(xiàn)父親做了很多壞事,一瞬間這個孩子的觀念崩塌了。
萬歷在張居正死后就是這樣的一種情況,原本自己就處于叛逆期,又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被張居正騙了這么多年,一時間新仇舊恨算在一起,所以張居正就被萬歷給抄家了,同時張居正的家人也被萬歷殺戮,落得一個凄涼下場。
要是當時的萬歷早已不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叛逆孩子,而是一個有一些社會經(jīng)驗的成熟人,我想萬歷是不太容易突然之間對張居正采取那么嚴重的懲罰的,畢竟不管怎么說,這么十多年來,是張居正在維持大明朝的運行,功勞和苦勞都很大,這一點是我們不能忽略的。
點擊加載圖片
萬歷的叛逆
在處理張居正的時候,萬歷突然之間就像一個初入社會的孩子經(jīng)歷挫折一樣,看到了這個社會的一些陰暗面,一時間徹底害怕起來,萬歷擔心在張居正死后,還會有下一個張居正出現(xiàn),一樣妨礙和限制自己。
在這樣的擔心下,萬歷決定一不做二不休,要對張居正采取最嚴厲的懲罰,這樣一來,就可以做到殺雞儆猴,讓人們都感覺到恐懼,其余的大臣就不可能有效仿張居正的想法了,而萬歷皇帝,也就可以盡情當自己的皇帝,盡情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從萬歷后來的所作所為來看,我們就可以明白這一點,在經(jīng)歷了張居正的事情后,萬歷算是掌權了,可是自己卻并沒有在掌權之后做出什么功績,而是選擇二十多年不上朝,自己為所欲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是在萬歷的治理下,明朝算是徹底亡了。
雖然后來還有天啟以及崇禎的茍延殘喘,但是明朝從萬歷之后,實際上已經(jīng)注定是滅亡了,畢竟已經(jīng)千瘡百孔,你想要去改變什么,已經(jīng)實在太難。有時候我就會思考,要是張居正不死,也許明朝歷史還會改寫。
點擊加載圖片
結語
萬歷如此嚴厲處罰張居正,實際上雖然有著想要集權的想法,可是更多的還是一種叛逆期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成熟,至于張居正落得這樣的下場,也許他早就想過了,畢竟處于那樣的時代旋渦之中,“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