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骨頭湯可以補鈣的舉手!覺得喝湯特別有營養(yǎng)的舉手!一般只喝湯都不碰湯里的肉的舉手!
膝蓋都中箭了,對不對?!話說啊嗚君這幾天在幫幾位準媽媽評估飲食和營養(yǎng)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好幾個準媽媽喜歡喝湯!而且也都認為湯是比較有營養(yǎng)的。這個嚴重的問題,也讓啊嗚君覺得今天這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
1. 營養(yǎng)真的都在湯里么?
答案非常的悲傷:不僅不是,而且營養(yǎng)幾乎都不在湯里。
其實湯的成分絕大部分是水,超90%的營養(yǎng)不會溶解在湯里。食物煮湯后,肉等食材里的營養(yǎng)成分約占95%,湯里的營養(yǎng)成分只留下了......5%。
曾見過新聞報道一孕婦被診斷成營養(yǎng)不良,造成胎兒發(fā)育問題,她不敢相信這個結果,還告訴醫(yī)生自己天天喝雞湯、魚湯、肉湯等高營養(yǎng)的湯湯水水,怎么會營養(yǎng)不良呢?其實這就是一個誤區(qū)。
而且,更悲催的是,湯里除了水以外,絕大部分都是鹽和脂肪(不僅沒營養(yǎng),還是發(fā)胖的“好幫手”)。傳統(tǒng)觀念上很多人認為食物經過燉煮后營養(yǎng)會全溶在湯里。其實湯里的成分絕大部分是水,溶于湯汁中的營養(yǎng)少之又少,只有一些鹽分和少量懸浮的脂肪,還有微量的維生素、礦物質、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后的氨基酸,超90%的營養(yǎng)包括主要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都不會溶解在湯中。
就算煲湯的時間再長,95%以上的蛋白質還是在肉渣里。所以,湯水的營養(yǎng)價值并不高,湯渣比湯水更有營養(yǎng)。對于蛋白質缺乏或是需要補充蛋白質的人,喝湯棄渣無疑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喝湯更多是補充水分、享受美味和滿足口感。湯水的美味來自肉制品中得游離氨基酸、核苷酸和低聚肽,這些都是重要的鮮味和甜味的呈味物質。
如果想從湯中得到很好的營養(yǎng),必須把食物完全弄得很碎并調成高濃度的稠汁才行。當然,溶解后的營養(yǎng)成分較容易被人體吸收。如果想得到較豐富的營養(yǎng),最好的辦法是連湯帶食物一起吃,而不是光喝湯。
對于胃腸功能減弱、進食量明顯不足的病人而言,建議更應該選擇正規(guī)的腸內營養(yǎng)制劑來補充經口營養(yǎng),它們能量密度高、營養(yǎng)成分齊全且比較均衡,營養(yǎng)價值可是比湯水高得多了。
2. 煲湯的時間越長越好?
市面上許多湯店,都拿煲湯時間做招牌,比如老火慢燉、長時煲煮、燉煮等等,樣式五花八門,殊不知,這些都是誤區(qū)。
我們常說老火靚湯,“靚”主要在它的口味上。味道好了,但營養(yǎng)價值卻大大折扣。一般來說,湯熬到2個小時以后,食材里的溶解出來的氨基酸將被破壞,豐富維生素也蕩然無存。所以燉湯,一般控制在1—1.5個小時,是比較科學的。另外長期間煲煮的海鮮、畜肉等高蛋白食物中的嘌呤會有很多溶解在湯中,攝入高嘌呤會導致尿酸增高。
3. 魚湯越白越好?
生活中,許多人喜歡燉魚湯,每個人的做法不一樣,有的人覺得燉的白營養(yǎng)價值高。其實從營養(yǎng)的角度來說,湯白不白的營養(yǎng)價值是差不多的,營養(yǎng)多數(shù)還在魚肉里。
可能很多人覺得魚湯越白越好喝,因為,濃的魚湯之所以顯得白,這主要是油脂乳化的結果,并不是通常所說的營養(yǎng)成分,而是魚的脂肪!有做飯經驗的人也知道魚湯想要白,下鍋前用油煎一下,湯里的脂肪含量越高,湯就越白,越濃,所以魚湯不是越白,營養(yǎng)越好哦!不過湯越白,喝一碗湯熱量越高倒是真的。
4. 骨頭湯能補鈣?
骨頭湯很補鈣的說法也是廣為流傳,該說法并不正確。雖然骨頭里有大量的鈣,卻主要是以羥磷灰石的結晶存在,它是不溶于水的,也很難溶解到湯里。
不同來源骨頭湯中鈣的溶出濃度均較低,不超過4毫克/100毫升,明顯低于牛奶的含鈣濃度(約80~120毫克/100毫升),由此可見10杯骨頭湯的鈣含量都遠比不上1杯牛奶的鈣含量。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每日鈣攝入量800毫克,如果都要靠骨頭湯來補鈣的話,得要喝上20升湯水!因此,用骨頭湯補鈣都不能作為一種良好的補鈣途徑。
5. 滾燙的湯不要喝哦!
人體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溫度在60攝氏度左右,超過此溫度容易造成黏膜損傷。愛喝熱湯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因此等湯稍涼再喝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