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試圖以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來說明教學過程的是:赫爾巴特。
3、學生通過認識書本知識去認識客觀世界,這反映了下列教學過程特點中的:間接性。
4、形式教育論的倡導者是:洛克。白板說
5、實質(zhì)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
6、教學過程階段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領會知識。
7、孔子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要求在教學法中貫徹:啟發(fā)性原則。
8、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是說在教學中要貫徹:鞏固性原則。
9、《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是要求教學中貫徹:啟發(fā)性原則。
10、《學記》中說:“不陵節(jié)而施?!毕铝心臈l教學原則與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漸進原則。
11、最早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爾巴特。
12、《學記》中要求“學不躐等”,是說在教學中要貫徹:循序漸進原則。
13、教師向?qū)W生提出問題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稱為:談話法。
14、教育目的規(guī)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活動稱為(教學)。
15、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16、孔子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tǒng)一過程。這是最早的關于教學過程思想。
17、19世紀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試圖以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來說明教學過程。
18、教學過程的特殊性表現(xiàn)在(間接性、引導性、簡捷性、交往性)等方面。
19、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
20、實質(zhì)教育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和斯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