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俗稱青春痘、粉刺、暗瘡,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膚病,痤瘡是一種發(fā)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中醫(yī)學稱之為“粉刺”“面粉渣”“酒刺”“風刺”等,并認為素體陽熱偏盛是座瘡發(fā)病的根本;飲食不節(jié),外邪侵襲是致病的條件;血郁痰結使病情復雜深重。素體陽熱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機旺盛,營血日漸偏熱,血熱外壅,氣血瘀滯,蘊阻肌膚,而發(fā)本??;或因過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積熱,循經上熏,血隨熱行,上壅于胸面。若病情日久不愈,氣血瘀滯,經脈失暢;或肺胃積熱,久蘊不解,化濕生痰,痰瘀互結,致使粟疹日漸擴大,或局部出現結節(jié),累累相連。中醫(yī)治療痤瘡,應辨證施治。
方歌:白草枇杷治痤瘡,當歸白芷桑白皮,黃連黃柏山梔草,用之臨床療效好。
組成:白花蛇舌草50克,桃杷葉、當歸、桑白皮各15克,梔子、白芷、黃柏各10克,黃連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方解:方用白花蛇舌草、梔子清熱解毒,黃柏、黃連瀉火燥濕,桃杷葉、桑白皮宣肺利氣,當歸、白芷活血祛風,甘草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宣肺通絡之功。
主治:囊腫性或硬結性痤瘡。
附記:臨床屢用,療效較好。
注:對本文介紹的處方如有不解之處,須請專業(yè)醫(yī)師指導,切不可盲目用藥,以免造成意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