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學校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會對于被欺凌學生造成身體上和心靈上的雙重傷害,并且容易留下陰影。另外對于欺凌者來言,易形成欺凌者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受到刑事追究。校園欺凌已經嚴重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我小組對校園欺凌事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現(xiàn)將討論結果總結如下:
一、校園欺凌的表現(xiàn)形式
1、顯性
利用身體或器物對受害者進行物理攻擊,如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發(fā)。
2、隱性
(1)傳播關于受害者的謠言,分派系孤立受害者。
(2)對受害者粗言穢語、喝罵,恐嚇、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想做的事情。
(3)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中傷、譏諷受害者的體貌等。
二、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
1、家庭
據(jù)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調查,校園欺凌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我們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許多施暴的孩子有著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優(yōu)越,認為不管出了什么事,家長都可以擺平;或是家境惡劣,自己也有過被父母暴力對待的經歷。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會引起孩子的模仿。”
2、網絡游戲及社會風氣
游戲中的大量血腥的場景以及自己在游戲中被殺死后可以復活,容易讓孩子認為暴力是一種正?,F(xiàn)象,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自然地就想使用暴力方式解決。
3、中小學生心智不健全
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不完全,容易沖動,再有其他同學朋友的鼓動,為了突出自我,為了哥們義氣,容易參與到校園欺凌事件當中來。
4、學校對欺凌事件宣傳不力
對于學生來說,學校本應該是一個愉快學習、生活和成長的大家庭。但是在升學競爭日趨白熱化今天,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被教師、班集體忽略,甚至被同學歧視,而且很多寄宿制學校采取封閉管理,只注重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學生社交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難免有摩擦,加之學校法制教育不力,導致欺凌事件頻發(fā)。
5、某些學生個性懦弱,性格缺陷
有的同學讓他去干某件事情,明明心里非常不情愿,可總是不能拒絕。與同學發(fā)生了矛盾和糾紛,明明是對方的錯誤,他卻不能據(jù)理力爭,而是聽憑對方的指責。有的同學打了自己,他也只能逆來順受,自己受多大的委屈,也不敢還手。
二、如何應對校園欺凌事件
1、對于正在被欺凌的孩子
(1)不要驚慌,沉著應對。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激怒對方,順著對方的話說,從其言語中找出可插入話題,緩解氣氛,分散對方注意力,同時獲取信任,為自己爭取時間,找準機會逃脫現(xiàn)場。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異常動作或聲音引起周圍人注意。
(3)適當自衛(wèi)。以實際的反抗行動告訴對方我不是軟弱可欺的,主要起到震攝作用。施暴者一般欺軟怕硬,如果默默忍受,反而會讓他更加得意忘形,從而持續(xù)攻擊行為,若看到被欺負者奮起反抗,多會心虛停止攻擊行為。
2、對于被欺凌學生的家長
(1)注意觀察孩子的變化,及時了解情況。比如孩子放學回家后是否有情緒波動,或者情緒低落,沒有精神,當提及學校、同學等話題情緒激動,或者行為動作是否有異常,不愿意和家長交流,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愿意和要好的同學玩耍等。
(2)孩子在學校遭受欺負,一般會因羞恥尷尬而不愿意談論。這時家長要適時鼓勵,讓孩子知道他可以信任你,可以得到你的幫助。引導孩子直面事件的發(fā)生,在遭受欺凌是應該怎樣采取措施避免傷害,同時不要產生心理陰影,另外還要引導孩子尋找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特別是注意查找自身的原因,如自己在學校的表現(xiàn)以及與同學之間的交往是否正確等。
3、對于班主任
(1)利用班干部及時了解情況,關注事件發(fā)生的前因后果,準確及時找到涉事學生,與其進行深入交談,對于施暴者,了解原因,明確告知此等行為是違犯校規(guī)校級的,嚴重的還將交于司法機關,是觸犯法律的事情;對于被欺凌者,首先給予心理上的安慰,然后逐步引導其查找自身的原因,找到自己在與同學交往或其他方面存在的問題,敦促其及時改正。對于兩位當事人,依據(jù)校規(guī)校紀進行必要的處罰,通過寫檢查、反思及當面道歉的方式,讓兩人都能夠從此次事件中反思自己的缺點,總結經驗教訓。
(2)班主任應及時與家長溝通,向家長通報學生在學校的平常表現(xiàn)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要能提供整理好的書面材料,然后讓雙方家長見面,安撫好家長的情緒,引導家長正視事件,協(xié)調家長查找原因,幫助其找到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正確方法。
(3)堅持后續(xù)跟蹤。學生的性格養(yǎng)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班主任注重平時的培養(yǎng)和教育。對于施暴者,注意監(jiān)督其以后的語言和行為,觀察其是否還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讓學生感到有壓力,從而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對于被欺凌者,注意培養(yǎng)其與其他同學的交往能力,創(chuàng)造讓其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其能夠在班級活動中獲取自信。
三、預防
1、學生本人
注意養(yǎng)成活潑開朗的性格,與人為善,團結同學,樂于幫助同學,積極參加學校或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做事說話不張狂,不主動與其他同學產生矛盾。
2、家長
(1)在對孩子平時的教育以及夫妻等家庭關系的處理中,要以身作則,不要使用暴力的語言和動作,因為孩子會在無形中從父母身上學到如何面對和處理壓力、焦慮和挫敗。
(2)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健全人格。積極引導孩子參與集體活動,豐富多彩的交往不僅可以優(yōu)化個人情感,而且可以開闊胸懷,凈化不良情緒。增強他們主動社交的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社交習慣,鍛煉其社交能力,為形成良好人格奠定基礎。
3、老師
(1)利用班會,正面引導,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校園欺凌”“怎樣防止校園欺凌”、“被欺凌時怎么應對”等;
(2)組織班級活動,加強團隊合作互助意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除掉雜草最好的辦法是種上莊稼,要預防學生在無所事事的時候惹事生非最終出現(xiàn)校園欺凌,可以從著手搭建課余活動平臺,著手組織開展班級活動入手,力求通過活動把所有學生吸引過來。
(3)幫助學生捋順常見矛盾的處理思路。在校園欺凌事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學生之間產生了矛盾沒有能力正當途徑解決,經過一段時間累積之后最終失控的結果。因此,只要班主任干預夠早,這部分校園欺凌事件是可以不發(fā)生的。學生之間有矛盾很正常,但學生之間發(fā)生欺凌事件就不正常。因此,不讓這類校園欺凌發(fā)生的關鍵是要能夠教會學生怎么正確的化解他們日常遇到的矛盾,而不是讓這些矛盾不斷的累積、升級。
(4)管控好高危人員。反思已經發(fā)生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可以發(fā)現(xiàn)校園欺凌現(xiàn)象其實是有高危人員的。作為班主任,要防范校園欺凌,很明顯應該注意管控好這部分人員,注意其思想動向,及時化解他們的心結。
3、學校
(1)治理校園欺凌,應遵循事前預防和事后懲戒相結合的原則,在強化家庭的監(jiān)護責任,凈化社會風氣,加強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完善相關法規(guī),為校園撐起保護傘。
(2)嚴守法律底線 加大矯治力度。校園欺凌事件頻發(fā),反映出我國在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處理制度建設方面,存在一定滯后和不足。
(3)法制教育也至關重要。在校園法制教育層面,學校應提高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把法制教育擺在和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位置。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學生是否能夠健康成長,關系到廣大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關系到民族的興旺和國家的前途。因此,杜絕校園欺凌,還孩子一片健康成長的“凈土”。
掃碼
關注我們
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