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當(dāng)、峨眉、昆侖四大門派,其傳承久遠(yuǎn),文化底蘊(yùn)深厚。要說文化底蘊(yùn),或許峨眉派是最久遠(yuǎn)的了。
峨眉派的易筋經(jīng)功法,是在易筋經(jīng)原版的基礎(chǔ)上,加上峨眉派獨(dú)有的吐納之法創(chuàng)作的!其功效非凡!
呼吸時須咬牙,舌舐上腭,口微開??谖㈤_可助呼吸自然;舌舐上腭則增津液。每勢的呼吸宜慢宜長,忌急速。四肢軀體隨每一呼吸必加一緊,初始不必用力,務(wù)要純?nèi)巫匀唬昧?xí)則氣力不期而自至。
在每一盤中的每一勢完時,都要重復(fù)1次“開勢”,即納氣歸丹田。學(xué)習(xí)此功宜早、晚練習(xí),至少每日行功1次。練功時需要精神專一,每勢完畢,須緩行數(shù)步,略事休息。
【練法】
從預(yù)備勢開始,兩拳收抱于腰間。
接著,右拳抱于腰間不動,左拳朝正前方伸出,高與肩平,然后將五指伸直成掌心朝上,配合吸氣。左掌左右翻轉(zhuǎn)4次。
再屈指握拳,收回抱于腰間,同時徐徐呼氣。
接著,左腳向左后退一步,上體左轉(zhuǎn)90度,仍成外八字與肩同寬站立,與此同時兩拳變掌于丹田前,掌指相對,掌心朝上,配合吸氣,緩緩上托于胸前。
接著,兩小臂內(nèi)旋,成掌心向下、掌指相對,緩緩向丹田前下按,配合吞咽,將氣吞入丹田。
然后呼氣,全身放松。
兩手握拳收于腰間。
接著,左拳抱腰間不變,右拳前伸臂,高與肩平,然后將五指伸成掌心朝上,配合吸氣。右掌左右翻轉(zhuǎn)4次。
再屈指握拳,收回抱于腰間,同時徐徐呼氣。
接著,左腳向前上步,身體右轉(zhuǎn)90度,仍成外八字與肩同寬站立。與此同時兩拳變掌于丹田前,掌指相對,掌心朝上,配合吸氣,緩緩上托于胸前。
接著,兩小臂內(nèi)旋,成掌心向下、掌指相對,緩緩向丹田前下按,配合吞咽,將氣吞入丹田。
然后呼氣,全身放松。
兩手握拳抱于腰間。
接著,左右拳向前伸出,高與肩平,相距與肩同寬,然后伸指成掌心朝上,配合吸氣。雙掌同時左右翻轉(zhuǎn)4次。
然后握拳收回,抱于腰間,同時徐徐呼氣。
接著,兩拳變掌于丹田前,掌指相對,緩緩向丹田前下按,配合吞咽,將氣吞入丹田。
然后呼氣,全身放松。
根系深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5000年中國文明未曾斷裂的根本基石。
依托于中國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世界上歷史最久,傳承最久遠(yuǎn),體系最完善的文化傳承之一。武術(shù)文化更是自古以來,伴隨華人與天斗、與地斗的證據(jù)之一。
莫要讓文明斷絕,莫要讓傳承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