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天八卦圖,后天八卦、河圖、洛書,都是用A+B=Z,這個公式畫成的。由于圖形需要表示的意象所指不同,定位不同。先天八卦圖講對立統(tǒng)一,后天八卦講五行生克,河圖揭示宇宙形成與生命起源秩序,洛書講生克平衡。理出太極,用出《四時》。《易》曰:四象示也,四象生八卦,河圖借《四象》用數(shù)言生成。
《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易》以四象示也。
研究易學,從漢以來有兩大派別,義理派與術(shù)數(shù)派。而術(shù)數(shù)派至宋以后又分出圖書派。其原因均出自《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兑住芬运南笫疽病_@句話。
宋以前伏羲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文字見之于《說卦傳》。五代,麻衣、陳摶、徐子平隱居華山,麻衣研究相法,陳摶研究圖書,徐子平研究四柱。
陳摶根據(jù)《說卦傳》首繪先天八卦圓圖,后自立為圖書派。圖書派為抬高本派地位,以八卦出自河圖引起爭論。
八卦派奉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伏羲畫卦說。圖書派則以伏羲圣人則之,伏羲以河圖畫卦。
仔細研讀孔子寫的《系辭》,《系辭》第一句話開宗明義講“天尊地卑,乾坤定也,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顯然,這是講先天八卦圖。而且孔子說: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彎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以德。這講爻象出處。
隨后在講筮法時,孔子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薄疤焐裎?,圣人則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直譯這句話,應(yīng)是孔子讀《易》,對殷人創(chuàng)立的筮法用數(shù)的解說。四象生八卦是明意。
問題是圣人則之中的圣人指誰?孔子沒有講??赡墚敃r就有疑問,故,孔子寫系辭下再次說明,“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準文,與地之宜,遠取諸身,於是始作守卦。
然,圖書派不否認伏羲始作八卦,但,堅認《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伏羲八卦源于"河圖洛書"。
古今異說
《周易·系辭上》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蹦敲础奥鍟本烤故窃谑裁磿r間,什么地點,由那位圣人,怎樣得到的呢?大體有如下三種說法:其一,伏羲說?!掇o?!吩诮忉尅昂訄D洛書”一詞時說:“……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xiàn),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xiàn),背負‘洛書’。伏羲根據(jù)這種‘圖’、‘書’畫成八卦,就是后來《周易》的來源。”(見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辭?!房s印本)?! ?/p>
其二,黃帝、倉頡說。《史記音義》云:“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于河,龜書于洛?!薄端?jīng)注·洛水條》引《地記》說:“洛水東入于中提山間,東流匯于伊是也。昔黃帝之時,天大霧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見大魚,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魚流始得圖書?!蹦铣何膶W家沈約《宋書》說:“黃帝坐于玄滬、洛水之上,有鳳凰銜圖置帝前?!绷_蘋注《河圖玉版》云:“倉頡為帝南巡,登陽虛之山,臨于玄滬洛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
其三,大禹說?!掇o?!吩诮忉尅昂訄D洛書”一詞時又說:“一說禹治洪水時,上帝賜給他以《洪范九疇》(《尚書·洪范》)。劉歆認為《洪范》即洛書?!薄逗鬂h書·五行志》載:“禹治洪水,得賜‘洛書’,法而陳之,《洪范》是也?!庇帧稘h孔安國傳》載:“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于背,有數(shù)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關(guān)于洛書出處的具體位置,有三種說法: 其一,洛出書處在洛河的上游,即陜西洛南縣。沈約《竹書紀年》注說,“(黃帝)游于洛水之上,見大魚……得圖書焉。龍圖出河,圖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接萬神于明庭,今寒門谷口是也”。
其二,洛出書處在洛河的中游,即河南洛寧**水鄉(xiāng)。明代人的宣傳,使永寧-洛寧為洛書出處的說法更為流行。雍正十三年(1735)重新編修的《河南通志》,記載了永寧-洛寧有關(guān)河圖洛書的古跡。古跡上記載壇屋山上的“禹王廟”云:“禹王廟,在永寧縣西長水鎮(zhèn)。昔禹治水成功,洛龜呈瑞,故立廟祀焉”。按《河圖玉版》說,倉頡為帝南巡,登陽虛山,臨于玄滬洛水,靈龜負圖,丹甲青文以授之。 ***六年(1917)《洛寧縣志》進一步肯定了洛出書處的說法。 1991年出版的《洛寧縣志》,沿襲舊《洛寧縣志》的記載,明確認定洛書出處在洛寧。 2004年,洛寧縣成立了“河南省洛寧縣洛書研究開發(fā)***小組”和“河南省洛寧縣洛書研究會”。他們研究撰寫的《“洛出書處”在洛寧》的論文,被2004年第四屆“河洛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收入論文集-《根在河洛》一書(2004年10月、大象出版社出版)。新華社記者桂鵑在播發(fā)“洛書出洛寧專家認可信”的通稿后,香港《大公報》、美國《世界日報》、上?!缎旅裢韴蟆贰ⅰ逗幽先請蟆?、《東方早報》、《洛陽晚報》等眾多新聞媒體相繼轉(zhuǎn)載或采發(fā)了有關(guān)洛出書處在洛寧的文章。
其三,從古代的傳說來看,黃帝、堯、舜、禹、湯五位上古帝王,都曾經(jīng)得到龍圖或龜書。東漢時,李尤漢《銘洛》詩云:“洛出熊耳,東流會集。夏禹導疏,經(jīng)于洛巴。元龜赤字,漢符是立”。這里說大禹疏導洛河經(jīng)過洛巴、即今洛陽,有元(玄)龜負赤字而出,給大禹帶來象征天意的命符和祥瑞之兆。王永寬認為,“文學性的詩句雖然不是史料文獻,但它能夠說明,漢代文士在述說這樣的典故時還沒有關(guān)于洛出書處的確切概念,而以洛陽來泛指”。同時,王永寬在書中還列舉了很多詩句中有關(guān)洛龜出書的詩,如《全唐詩》。這里所說的洛出書處,即所謂的洛陽一帶說。中華文化,源源流長。然中華文化的根在河洛,河洛文化的歷史淵源之一“洛書”就在洛陽的洛寧縣。
史實證明,由“河圖”“洛書”生發(fā)出來的《周易》,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連孔老夫子也曾經(jīng)發(fā)出感慨:“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
從古代的認識與說法來看,先有河圖、后有洛書;“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昂訄D”“洛書”發(fā)展為《周易》-作為中國人認識自然之本的經(jīng)典巨著,不僅對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而且產(chǎn)生了歷史上最早的宇宙起源說。
因此,河圖是明天地之根、究萬物之始之一,洛書就是明天地之根、究萬物之始之二也。從傳統(tǒng)的說法來看,洛書的出現(xiàn)后來產(chǎn)生了《洪范》。
的確,“河圖”“洛書”是一個誘人的謎,是一個蘊含著豐富知識的迷宮,是一個濃縮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信息之源……
盡管“河圖”“洛書”《周易》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但是,“河圖”“洛書”與《周易》之間究竟存在著什么樣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或者說《周易》源于“河圖”“洛書”的什么才成為舉世聞名的經(jīng)典巨著?
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和發(fā)掘“河圖”“洛書”的歷史責任-需要認識和解決有關(guān)“河圖”“洛書”本元破譯的問題……
從《易經(jīng)》八卦分析河圖洛書的秘密
來歷不清的河圖洛書不但是中華文明的源頭,而且更可能是世界文明的根。本文將世界三大宗教的經(jīng)書、現(xiàn)代科學量子物理與《山海經(jīng)》里所隱藏的《易經(jīng)》概念進行橫向比較證明,推演出《易經(jīng)》八卦的河圖洛書與宗教、科學及《山海經(jīng)》有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
河圖洛書雖已被認定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但知道這點的人現(xiàn)在并不多。 您隨便問問身邊的人,河圖洛書是什么?基本上十有八九聞所未聞。如果您再問大家聽沒聽說《易經(jīng)》八卦,保證十有八九都點頭說:如雷貫耳!可實際上對《易經(jīng)》真有所了解的恐怕連1%的人都沒有。
假如筆者再跟您說,古代的學者十有八九對《易經(jīng)》八卦耳熟能詳?shù)脑?您就會知道古人實際上有一個非常清晰的信仰體系可以依靠。而筆者若說這一套信仰體系甚至是世界文明的根,您恐怕要大吃一驚了。您一定覺得筆者好像在說,河圖洛書或《易經(jīng)》八卦是人類文明的根了。
筆者先讓一組數(shù)據(jù)說話,然后您再做出自己的判斷。 眾所周知,世界上最著名同時也流傳最廣的三大經(jīng)書分別是《圣經(jīng)》、《可蘭經(jīng)》與佛經(jīng)?!妒ソ?jīng)》最膾炙人口的是伊甸園和諾亞方舟的故事,其中與易經(jīng)相關(guān)的數(shù)字是:伊甸園的亞當與夏娃可以代表兩儀、四河可以象征四象,進入方舟(暗示進了四象)的諾亞一家八口之數(shù)也剛好與八卦之數(shù)相契合,而跟著進入方舟的八對動物暗藏了六十四卦象的基因;佛經(jīng)所說“空不異色、色不異空”暗藏兩儀,四圣諦與八證道之數(shù)與四象、八卦之數(shù)相同;《古蘭經(jīng)》共有30卷114章6236節(jié)。30(3+0=3)即有“三實”之意, 114(1+1+4=6)即暗藏六道之數(shù)同時也顯露兩儀(11)之數(shù)與四象(4),而6236(6+2+3+6=17,1+7=8)則顯明了八卦之象數(shù)。
“三實”的密碼其實是指太極之數(shù),三可通一,即三合一,其反面即一分為三。所以圣經(jīng)說三位一體(由圣父、圣子、圣靈組成);佛經(jīng)說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
《易經(jīng)》說天地萬物皆在易、不易、易不易之中演化,而變是不變的唯一真理。 如果到此您仍然覺得不夠說服力,那筆者再把科學發(fā)現(xiàn)的證據(jù)拿出來八卦一下。
科學說:宇宙萬物皆由基本粒子排列組合而成,根據(jù)作用力不同,粒子分為強子、輕子和傳播子三大類。若把它們都歸入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即是所謂的太極了。太極生兩儀也可以用奇點大爆炸后宇宙生成了物質(zhì)與反物質(zhì)來描述,而宇宙中的四大作用力(強力、電磁力、弱力、重力)即是四象的本質(zhì)。四象之思想讓人類分清了八個方位的時空概念。在物質(zhì)的最精細層面,代表基本粒子的夸克(或反夸克)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交換膠子(傳遞夸克之間強相互作用的粒子)來實現(xiàn)的;夸克所參與的強相互作用的行為和強弱是由夸克所帶色荷的大小決定的。三種色荷是指具有三個可能性的新量子數(shù),而用來表示夸克的某種性質(zhì)的膠子則共有八種,恰好與八卦之數(shù)相同。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的都不是相似性,而是驚人的準確度。如果它們之間是無意中形成的一種巧合,那只能說冥冥之中不僅有一支看不見的手在操縱一切,甚至還有意通過這些準確的數(shù)字概念來給人類提個醒:嘿,一切皆有定數(shù)! 既然大家都在說易經(jīng)八卦,那么易經(jīng)的源頭又在哪里呢?這當然就要回到河圖洛書的數(shù)字堆里去看看。 相傳最初的《易經(jīng)》八卦被稱作先天八卦,是由伏羲根據(jù)河圖洛書推演出來的。我們從以下的河圖洛書的數(shù)位圖案即可以看到《易經(jīng)》八卦與河圖洛書之間的關(guān)系。 從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到,先天八卦圖的邏輯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二、三、四為逆時針(左旋),五、六、七、八為順時針(右旋),與河圖的一到八的排列次序一樣。
到了商朝,周文王根據(jù)先天八卦和洛書推演出了后天八卦。從上圖可以看出,后天八卦圖的邏輯也非常簡單,就是一、二是逆時針,三、四是順時針,五、六與七、八都是順時針。 和先天八卦相比,后天八卦的次序明顯復雜了:一和二之間、二和三之間、九和六之間、七和八之間都隔著兩卦。
后天八卦與先天八卦唯一相同的(即不變的)數(shù)字是三,看來三可以當定時針用。 通過以上兩相對比可以確認,河圖洛書是先天與后天八卦的原形,最后剩下的問題是:河圖洛書的原形究竟是什么樣的? 河洛之辭,最早見于《尚書 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又見于《論語 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宋朝鄭樵在《通志 圖譜略》中說:圖,經(jīng)也,書,緯也,一經(jīng)一緯,相錯而成文。
古之學者為學有要,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像于圖,索理于書。 鄭樵在《通志 圖譜略》中還透露出“圖”的最早出處:“河出圖,天地有自然之象,圖譜之學由此而興” 。 所謂“河出圖”必然是指“河圖洛書”之“河圖”,因為《易 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尚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史書,而孔子則是繼周文王之后系統(tǒng)研究并整理《易經(jīng)》的人,故著有《十翼》。 但是,我們從孔子“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這句話還是看不出河圖洛書的端倪。
故比較靠得住的只剩下“左圖右書”、“河出圖,天地有自然之象”這樣明確的概念,以及南宋朱熹、蔡元定研究后所總結(jié)的:“河圖主全,故極于十;洛書主變,故極于九。 ” 綜上所述,河圖洛書的完整輪廓自宋以降雖然若隱若現(xiàn),但依然不清晰,不但可代表“天地有自然之象”的“左圖”未見,而且“右書”似乎只留下《易經(jīng)》可以言說,直至2015年,這道千古之謎終于被筆者解開,河圖洛書的真相才可能大白于天下!
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河圖洛書的數(shù)字圖案是源于宋朝道士陳摶,但它最初的形狀是什么樣子從來無考!筆者去年發(fā)現(xiàn),河圖洛書的原始圖案竟然與《山海經(jīng)》傳說已久的九鼎圖如出一轍。 換句話說,先有圖后有文字的《山海經(jīng)》古圖,其實也是“先有圖后有”“河圖洛書”的古圖,這恐怕是中國古史中最大的一樁迷案。
沒錯,河圖洛書與《山海經(jīng)》的關(guān)系千絲萬縷。過去雖然沒有任何一位學者有此見解,但將河圖洛書與地理聯(lián)系在一起自宋朝已開始。 南宋哲學家薛季宣以九數(shù)河圖、十數(shù)洛書為周王朝的地圖、地理志圖籍;現(xiàn)代著名學者高亨亦認為河圖洛書可能是古代地理書,而以筆者最新的發(fā)現(xiàn),河圖洛書恰恰是《山海經(jīng)》世界地理說最關(guān)鍵的證據(jù)之一。 河圖洛書實際上是一張數(shù)學模型圖(蘆鳴原創(chuàng)九鼎圖,亦稱雙人圖或雙魚圖)被分成兩個圖來命名的,其目的是要用來說明《山海經(jīng)》是由一圖一書組成,這才是中國所謂“左圖右史”的根本來頭。 一圖指的是《山海經(jīng)》古圖,一書指的是《山海經(jīng)》文書。 河圖中的數(shù)字圓點其實是從《山海經(jīng)》古圖,也就是筆者前幾年發(fā)現(xiàn)的九鼎圖中剝離出來的,它們是九鼎圖三角相交的圓點,在九鼎圖中剛剛好有六十一個。 其實,筆者當初找到九鼎圖時并沒有算過九鼎圖的小圓點究竟有多少個,當然更不曉得九鼎圖與河圖洛書有什么關(guān)系,這才是最奇妙之處!當筆者在去年七夕那天將河圖與九鼎圖聯(lián)系起來時,終于破解了河圖中“藏五”的大秘密。 現(xiàn)代研究早已知道,河圖(如圖一)的數(shù)字圓點所組成的圖案是用來表示“天圓地方”的,而表示“天圓”的是河圖正中間的四方形,其上下兩條橫線各有五個小圓點組成,而其左右兩條豎線是河圖中唯一沒有數(shù)點的直線,這里面就藏有玄機。 《山海經(jīng)》的《山經(jīng)》也叫《五藏山經(jīng)》,其實《五藏山經(jīng)》通“五藏三經(jīng)”,其中的秘密是河圖正中兩條豎線中各隱藏的三個點。 你只要把三個小圓點標在河圖的那兩條豎在線,河圖正中方框的每一邊就都是五了,而總數(shù)則是十六。我們知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是河圖藏五及三的真相,其結(jié)果自然會推演出八卦來,不過,這是后話了。 最關(guān)鍵的是,因為河圖中隱藏了總共六個點,所以河圖的總點數(shù)事實上是六十一個,而當筆者將它和九鼎圖上準確的六十一個點對上時,自然想起來,現(xiàn)代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基本粒子總數(shù)也是剛剛好六十一個。 您說說看,這三者之間的精準對應(yīng),難道是巧合嗎? 既然愛因斯坦能夠在100年前預(yù)言引力波的存在,那么河圖是否可能在五千年前曾經(jīng)類比出現(xiàn)代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呢?或者說河圖是否是史前文明留下的一個確鑿證據(jù)?筆者以為,不論是與不是,如下的這幅由十二個三角為基本單位組成的數(shù)學幾何圖,揭示了深不可測的宇宙真相,也是“天人合一、河圖洛書、易經(jīng)八卦、陰陽五行”最形象及最科學的數(shù)學模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