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有這么一段“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大概的意思是人品高的人,他的藝術(shù)氣韻必然會高。這句話對歷史中很多藝術(shù)家都適用,但對于今天本文的主人公完全不適用。提起這個人今天估計很多人依然恨得牙癢癢的,貼上人渣和垃圾的標簽,他就是蔡京。蔡京的書法成就在宋代屬于“第一梯隊”,跟他一個水平的是蘇東坡、米芾和黃庭堅,四人合稱“北宋四家”。后人由于蔡京結(jié)黨營私、陷害忠良,將他從這個梯隊中開除,換成了他的老鄉(xiāng)蔡襄。
蔡京是福建莆田人,曾經(jīng)也是一名有志青年,通過高考考取進士之后,成為了一名地方官。蔡京初入官場時,皇帝是宋神宗,宋神宗抱負遠大,試圖通過改革削弱傳統(tǒng)貴族的實力,減輕國家負擔,增強國力,他大力任用王安石變法,當時蔡京非常贊同王安石的施政方針,積極響應王安石的變法措施,成為改革派的一員得力干將。
王安石變法實施一段時間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尤其是那些世襲貴族,他們團結(jié)在皇太后和司馬光的周圍,這使宋神宗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于是罷黜了王安石的官職。之后宋神宗十分想念王安石,再次啟用王安石,不久后宋神宗去世。于是保守派興起了對改革派的清算,身為改革派得力干將的蔡京難以幸免。
1894年,司馬光當上宰相之后,命令實行新法的地方廢除新法,沿用舊制,當時改革派都表現(xiàn)得非常有骨氣,都沒有答應,只有蔡京眼明手快,見風轉(zhuǎn)陀撐得一手好船,極力迎合司馬光,很短時間內(nèi)就將他治理的地方回復舊制。這相當于起了一個重要帶頭示范作用,尤其是在其他人都表示不服從的時候,司馬光對蔡京這樣給他面子心領(lǐng)神會,非常高興,將蔡京樹立為聽話的典型教材。蔡京雖然被外派到地方上做官,但是并沒有受到嚴厲的處罰,仕途算是保住了。
蔡京經(jīng)過這次事情之后,變得非常圓滑和善于把握朝政的風向,風往哪邊刮,他往哪邊倒。大約過了9年,蔡京回到中央做官,這次他變得非常老辣很奸詐。9年之后司馬光的那一套保守勢力已經(jīng)在朝廷失勢。改革派的章惇在朝廷重新掌握了大權(quán),蔡京又開始發(fā)揮他見風使舵的本領(lǐng),大力迎合和鼓吹章惇的舉措,將司馬光的那一套棄之腦后。但是在復雜的宮廷斗爭中,蔡京再次失勢。這次比司馬光那次跌得更狠,直接被貶為平民。
蔡京罷官之后居住在杭州,心中時時刻刻依然惦記著朝廷大權(quán)。宋徽宗趙佶當上皇帝后,蔡京的人生終于迎來重大轉(zhuǎn)折。當時宋徽宗派心腹童貫去杭州一帶去搜集名家書畫和珍奇之物。蔡京極力為其效力,得到了童貫的賞識。在童貫的舉薦之下,蔡京重新進入朝廷。由于他之前是改革派的干將,宋徽宗想要繼續(xù)父兄的事業(yè),重用蔡京,讓他主持朝政。
蔡京掌權(quán)之后,任人唯親,所有的人事任免都有他插手,一時間朝廷黨羽遍布,權(quán)傾朝野,宋徽宗的寵臣童貫也不得不忌憚他的勢力。蔡京一時位極人臣,加太子少保,封魯國公。宋徽宗趙佶雖然沉迷書畫與享樂,但并不傻,他在提拔蔡京的時候也是時刻刻給他設(shè)置對手與障礙,所以在蔡京掌握朝廷大權(quán)的17年他也經(jīng)歷了四起四落。
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之后,蔡京徹底失勢,1126年,蔡京81歲時被貶流放到潭州,雖然他隨身帶了很多錢財,但是沿途沒有人愿意買東西給他,最后餓死。還落下了“北宋六賊”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