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可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國際上按照土壤質地分為以下幾種:
二、不同類土壤介紹
1、砂質土
(1)介紹
砂土是指土壤顆粒組成中砂粒含量較高的土壤,土壤質地的基本類別之一。根據(jù)國際制的規(guī)定,砂土含砂??蛇_85-100%,而細土粒僅占0-15%。中國規(guī)定,砂粒(粒徑1-0.05毫米)含量大于50%為砂土。砂土保水保肥能力較差,養(yǎng)分含量少,土溫變化較快,但通氣透水性較好,并易于耕種。
(2)特點
具有土質疏松,排水良好,耕作方便,不易板結開裂和春季升溫快的特點。但保水保肥力差,有效的礦質營養(yǎng)含量低,栽培作物易早衰,老化。水肥力差,有效的礦質營養(yǎng)含量低,栽培作物易早衰,老化。在水肥不足,地下水位過低的地方表現(xiàn)更為嚴重,應大量施用有機肥料和含腐殖酸類肥料,并采取措施盡可能減少肥料流失。此類土壤適于耐旱的瓜類,根菜類蔬菜和早熟的茄果類蔬菜。
2、黏質土
(1)介紹
一種重要的礦物原料。是顆粒非常小的(<2μm)可塑的硅酸鋁鹽。除了鋁外,黏土還包含少量鎂、鐵、鈉、鉀和鈣,一般由硅酸鹽礦物在地球表面風化后形成。黏土是一種重要的礦物原料,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巖石和土壤中,可用于制造陶瓷制品,耐火材料,建筑材料等。黏土礦物用水濕潤后具有可塑性,在較小壓力下可以變形并能長久保持原狀,而且比表面積大,顆粒上帶有負電性,因此有很好的物理吸附性和表面化學活性,具有與其他陽離子交換的能力。
(2)特點
土質細密,春季氣溫回升緩慢,栽培蔬菜的成熟期較晚:保水保肥力強,但排水不良,澆水后易干裂,不便耕作;播種后緩苗比較困難,植株根部吸收難度大,發(fā)育比較遲緩。這類土壤中含有豐富的養(yǎng)分,有豐產(chǎn)潛力。適于晚熟栽培的大白菜,結球甘藍(卷心菜)等大型葉菜類蔬菜和水生蔬菜的栽培。各種質地的土壤,對于蔬菜栽培有不同的優(yōu)缺點。在栽培上,除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種類種植外,更重要的是采用合理的農業(yè)技術,使其得到改良,以更適于各種蔬菜的栽培等。
3、壤土
(1)介紹
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質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yōu)點,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yè)土壤。
(2)特點
壤土土質松細適中,春季升溫較慢,保水保肥較好,土壤結構良好,便于耕作有機質和天然養(yǎng)分較為豐富,是一般蔬菜較為適宜的土壤。
三、不同土壤的施肥技術
1、砂質土
土壤砂性大,土質松散,粗粒多,毛管性能差,肥水易流失,其潛在養(yǎng)分含量低。這類土壤宜多施有機肥,秸稈還田,或種綠肥適時翻壓培肥地力,逐步改善土壤性狀。追施肥料應注意:一是應施速效性肥料,便于作物快速吸收,避免雨后或沖施后肥料流失;二是宜“少食多餐”,適當增加施肥次數(shù),這樣既可滿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對養(yǎng)分的需要,又可減少流失;三是采用溝施或穴施等集中施肥法;四是摻土施肥法,既可保全養(yǎng)分,還有改土作用;四是施用持效期長的含腐殖酸類或土壤調理類肥料,如嘉美金利,金利溶于水后形成有機無機粘粒復合膠體,一般土壤粘粒的吸水力為50%-60%,而復合膠體可高達400%-600%,吸附離子的能力是土壤粘粒的2-3倍,金利溶于水后能吸附土壤中游離的鈉、鎂等離子,在土壤中形成穩(wěn)定性螯合態(tài)團粒結構,打破板結,改良土壤,調節(jié)水氣熱平衡,使土壤變得疏松透氣保暖,更具有保水保肥保溫性能。
2、黏質土
這類土壤質地粘重,具有較強的保肥保水能力,但通透性能差,肥效較慢。故施用有機肥必須充分漚制腐熟,追施肥料應適當提早,并宜“多吃少餐”,適當減少施肥次數(shù),后期忌過量施入氮肥,造成作物貪青遲熟。此外,還應勤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通氣性。黏土一般含有機、無機膠體多,陽離子交換容量大,土壤保肥能力強,養(yǎng)分不易流失。但黏土供肥慢,施肥后見效也慢,這種土壤“發(fā)老苗不發(fā)小苗”,肥效緩而長,土壤緊實,通透性差,作物發(fā)根困難。這種土壤施用農家肥料時,應施用富含有機質腐熟較好的農家肥料。因為土性發(fā)陰,農家肥可以施用馬糞等熱性肥料。因為土壤保肥能力強,施用化學肥料時,一次多施也不易造成濃度過高燒苗或養(yǎng)分流失的現(xiàn)象,但是如果氮肥用量過多,后期肥效充分發(fā)揮出來,容易引起作物貪青晚熟,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調,導致嚴重減產(chǎn)。黏性土壤土質黏重,養(yǎng)分擴散速度慢,特別是磷肥,不易到達根部吸收區(qū),施肥要注意深度,不建議追施化學肥料,建議使用有機活化營養(yǎng)肥料如嘉美贏利來,同時最好要結合耕作,使肥料盡量靠近根系,提高肥料利用率。黏土在耕層里適當摻和砂土,對改善供肥能力有好處。
3、壤土
農藝性狀較好的土壤。其通透性、保蓄性、潛在養(yǎng)分含量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間,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一般可按產(chǎn)量要求和作物長相,適時適量施肥。但也要做到合理施用,培肥地力,更好地發(fā)揮肥料增產(chǎn)效應。原則上要做到長效肥與短效肥結合,及時滿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有機肥與化學肥料結合培肥土壤,用養(yǎng)并重;有機活化營養(yǎng)、大量元素肥料與微量營養(yǎng)元素肥料結合,及時為作物提供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土壤酸堿度對養(yǎng)分的有效性影響極大,是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據(jù)。據(jù)分析,pH6-8的偏堿土壤,速效氮含量較高,故要少施銨態(tài)氮(如碳銨、硫酸銨等),施用應采取穴施、溝施和基施深施,施后蓋土等辦法,以防止或減少氨的揮發(fā)。pH6以下的偏酸土壤,鉀、鈣等易被氫離子置換而隨水流失,因此,偏酸土壤,應注意增補鉀、鈣元素如嘉美贏利來。磷的有效性更易受酸堿度影響,當pH6-7時,其有效性較高;pH7-5以下時,則易與土壤中的鈣結合,變成難溶性的磷酸鈣;pH6以下,又易同土壤中的鐵、鋁等結合形成難溶性的磷酸鐵、磷酸鋁等化合物。因此,在酸性土壤上施磷,宜先施石灰中和土壤酸性,再追施磷肥。
四、不同土壤的改良技術
1、砂土地的改良技術
在砂土地上種植蔬菜時,剛澆過水,土壤又干了;剛使過肥,蔬菜卻表現(xiàn)出肥料供應不足。這是因為砂土地的土壤顆粒較大,對水肥的保持能力較差的緣故。針對砂土地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改土時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1)有機肥料要淺施。因為蔬菜根多是集中在25厘米以內的土層中,所以種植戶在砂土地中施用有機肥時,不必將有機肥深翻,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有機肥盡可能施在根系分布集中的土層中,以增強根系周圍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利用有機質對水肥吸附能力強的特點,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以防澆水時水肥從土壤顆粒間的空隙中流失。在夏季施用有機肥時,種植戶應使用未發(fā)酵腐熟的有機肥為好,并且注意將生物菌肥與未腐熟或半腐熟的有機肥同時使用,以促進有機肥的發(fā)酵腐熟,因為將有機肥使用到土壤中發(fā)酵腐熟的過程,也是改良土壤,促進團粒結構形成的過程,它比單純地使用發(fā)酵腐熟好的有機肥改良土壤的效果要好得多。對打算使用秸稈生物反應堆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的,種植戶最好將秸稈全部粉碎,再按照秸稈與尿素比例10:1的比例混勻,再將秸稈翻壓到大棚耕作層土壤當中即可。并且種植戶還可以在使用大量有機肥后,再在定植穴中穴施微生物有機肥,以增加蔬菜根系周圍有機質的含量,促進蔬菜根系的生長。
2)建議制造犁底層,以增強土壤對水肥的保持能力。因為砂土地的土壤顆粒較大,對水肥的保持能力差,所以種植戶在改良砂土地時,應該在耕作層以下設置犁底層,并適當進行夯實,將土壤改良成“蒙金土”(即利用犁底層的保水保肥性增加土壤的抗旱保水能力,同時又便于耕作、施肥澆灌等,是一種良好的土壤質地),增強土壤對水肥的保持能力。像在砂土地上翻地時,建議以使用普通的旋耕機為主,而不建議對大棚土壤進行深翻,以防加劇土壤的漏水漏肥。當然有條件的種植戶還可以使用客土改土法制造犁底層,也就是在砂土地耕作層的下部摻入一定量的黏土,如每畝地摻入越30立方左右的黏土,以減輕土壤對水肥的流失。
3)在砂土地上種植蔬菜時,盡量少劃鋤。劃鋤是將土壤中微小的土壤毛管切斷,防止水分的過度蒸發(fā),以達到保墑并增加土壤透氣性的目的,而砂土地中,因為土壤顆粒間的空隙較大,本身的透氣性非常好,土壤缺乏微小的毛管,在不劃鋤或淺劃鋤的情況下能夠增強土壤對水分的保持能力,所以在砂土地上以不劃鋤或淺劃鋤為好。
2、黏土地的改良技術
黏土地改良應深翻地深施有機肥。大家都知道,在黏土地上種植蔬菜,因為黏土地的土壤透氣性很差,對水肥的保持能力強,如果澆水及施肥不當,極容易造成蔬菜的漚根或燒苗。那么對于黏土地的改良,種植戶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黏土地要深翻。因為黏質土的空隙小,并且存在大量的非活性孔阻止毛管水的移動,排水困難,容易在犁底層形成上層積水,從而影響蔬菜根系的向下生長,同時還會導致土壤中缺乏氧氣而產(chǎn)生漚根現(xiàn)象,并且在長期使用旋耕機的大棚中最為嚴重。因為旋耕機翻地較淺,一般深度在20厘米以內,這樣就會導致犁底層逐漸上移,使適宜蔬菜生長的耕作層越來越薄,水分及營養(yǎng)物質都集中在較薄的耕作層中,使得水肥使用過于集中,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長。但是通過深翻的方法,將翻土深度達到30厘米左右,即可打破犁底層,將耕作層加深,使水分及肥料分散在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層中,以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長。
2)有機肥要深施。有機肥深施,主要是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需要提醒種植戶的是,因為黏質土空隙容易被水分占據(jù),土壤通氣性差,這樣會導致好氧型微生物的活動受到抑制,有機質分解較慢,這樣也就不利于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快速形成。所以種植戶在夏季使用有機肥高溫悶棚時,建議不要將土塊弄細,而應該直接使用鐵鍬將土壤翻起,然后輕拍一下,讓土壤呈核桃至花生米大小的小土塊即可,以便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促進有機肥的快速腐熟,從而加快土壤的改良。有機肥深施后還能促進深層土壤的透氣性,利于根系呼吸作用的進行。在冬季使用有機肥時,則以使用發(fā)酵腐熟好的有機肥為好,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同時,更建議種植戶在冬季使用秸稈生物反應堆,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同時緩解粘質土中長期水分含量高的特性,促進粘質土地溫的提高。
3)黏土地澆水后要早劃鋤,深劃鋤。因為黏土干后容易龜裂,導致蔬菜根系受傷,所以要在澆水后及時劃鋤,這樣做不僅可以促進黏土中水分的蒸發(fā),而且有利于防止土壤龜裂,影響蔬菜根系的生長。而深劃鋤,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深層土壤的透氣性,從而促進土壤中根系的生長。因為黏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強,所以在澆水施肥時都要注意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