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病好之后,皇后高滔滔仍不許他臨幸別的女人。曹太后私下派人勸誡高滔滔:“皇帝既已痊愈,左右豈可無一侍奉之人?”高滔滔不爽地回答:“我嫁的是十三郎,又不是嫁給他皇上,你就這么轉告給太后!”
高滔滔言下之意,就是說,她只是嫁給了當年名義上還只任岳州團練使小官職,且在家中排行十三的趙宗實,從來也沒有嫁給過什么皇帝!換言之,在她的心中,只有曾經相依為命又一起寄人籬下的趙宗實,而不是現在的皇帝宋英宗!
高滔滔出身于武將世家,曾祖父為宋朝的名將高瓊,外曾祖父是最悍戰(zhàn)將曹彬,仁宗的曹皇后是她的小姨,她四歲時母親早亡,便被曹皇后收為女兒領養(yǎng)在宮中!
她同仁宗領養(yǎng)的兒子趙宗實,也就是后來的宋英宗一起長大,二人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青梅竹馬。
慶歷八年(1048年)十六歲的趙宗實在任岳州團練使時,一日仁宗皇帝與曹皇后在內宛花園散心。
此時趙宗實與高滔滔也在內苑百花亭中,對詩吟詞,突見皇上與皇后駕到,忙起身跑出亭外,跪地迎駕。
宋仁宗一見宗實,嚴厲問:“不在書房攻讀,來內苑何事?”宗實忙低頭回道:“孩兒在書房攻讀已久,想散散心,便與妹妹在百花亭內吟詩作畫,請父皇明察?!比首谝娮趯嵢鐚嵒卮?,便不再言語,遂與皇后游園回宮。
仁宗夫妻回到宮中,曹皇后開口對仁宗說:“陛下,剛在花園你我已看到,宗實與滔滔已長大成人,二人又情深意篤,形影不離。臣妾認為,不如趁此時給二人完婚,免生意外。不知萬歲意下如何?”
仁宗一聽,便哈哈大笑道:“還是娘娘心細,朕也有此意,還要請皇后費心料理,擇日與二人完婚。”
皇后得了恩準,便急忙命內侍,召內務大臣、禮監(jiān)御史、皇宮總管等人入宮,商議安排為兒女舉辦婚禮大典。
八月十五這日,汴京城內到處張燈結彩,一龍一鳳的王侯結婚慶典,在簡樸而又非常熱鬧的氛圍中完成。全汴京城內外皆稱贊日:“皇帝取媳,皇后嫁女,空前絕后,世間少有。”
嘉祐七年(1062年)農歷八月初四,在丞相韓琦、龍圖閣直學士包拯等人的直諫下,宋仁宗立趙宗實為皇太子,入駐東宮清居殿,協(xié)助仁宗處理朝政。初九,改名趙曙。
嘉祐八年(1063年)農歷三月,仁宗病逝歸天。曹皇后發(fā)布遺詔,讓趙曙繼承皇帝位。文武百官進入金鑾寶殿,朝拜新主。丞相韓琦宣讀仁宗遺詔制命。趙曙在金鑾寶殿正式登基,接見文武百官,是為宋英宗,下詔尊奉曹皇后為皇太后,請求皇太后共同處理軍國要事。
曹太后到小殿垂簾聽政。大赦天下,賜給文武百官爵位加一等,獎賞各軍。次年改元治平元年,冊封高滔滔為皇后。
宋英宗趙曙登基后,常年體弱多病,由曹太后垂簾聽政,高滔滔經常隨太后聽政,協(xié)助太后處理一切軍國大事。深得曹太后信任,也學會了曹太后的賢德智慧與處理朝政的謀略,為以后輔佐三朝打下了好的基礎。
一年以后,英宗病好,曹太后很放心地還政于趙曙夫婦,再不垂簾聽政,退養(yǎng)福壽宮。
一日英宗下朝,回到朝陽宮院,只見高皇后在宮內悶悶不樂,似有生氣之意。英宗急忙問日:“朕今日回宮,愛妻如何悶悶不樂?”
高皇后見問,撲哧一笑:“臣妾沒有不樂之事,只是皇太后早間派內侍親信悄悄來問臣妾:'官家即位已久,如今身體又已痊愈,怎么可以左右無一侍御者呢?’皇太后的意思是怨我管你太嚴,沒有讓你多納嬪妃。臣妾實在冤枉,心生暗氣,因此悶悶不樂。”
英宗聽后,不由得哈哈大笑問日:“你是如何回答太后之問?”高皇后說:“臣妾理直氣壯地對太后親信說,你回去稟告娘娘,我嫁的是十三郎,又不是嫁他官家,如何敢管官家納嬪之事。”
英宗聽后,拍手喜道:“回答的好,朕心中只有愛妻一人,哪能再容他人。朕不納嬪,也省了宮內好多是非,豈不甚好。況且你我已是膝下兒女成群,天倫之樂享之不盡,何須再納嬪妃?以后此事,再也不準提起?!彼斡⒆诓患{嬪妃之事,被后世傳為佳話。
宋英宗與高皇后成婚多年,高皇后為宋英宗共生育四子四女,宋英宗所有子嗣皆為高皇后所生。
宋英宗駕崩后,太子趙頊登基稱帝,史稱宋神宗。當時,高皇后被冊封為皇太后!
宋神宗駕崩,太子趙煦繼位,史稱宋哲宗。高滔滔被尊為太皇太后。
由于當時宋哲宗還小,高太皇太后正式開始垂簾聽政。期間,宋神宗去世之后,被孫子哲宗尊為太皇太后的高滔滔開始垂簾聽政,她任命司馬光廢除王安石變法,同時選用賢能,減免徭賦,使得宋哲宗一朝成為北宋最后一個經濟繁榮的時期,因此,她也被后人稱為“女中堯舜”。
1093年,歷經四個皇帝的太皇太后高滔滔走完她的一生,享年六十二歲。而這時候的北宋,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在歷史上,高滔滔算得上是人生贏家了。作為皇后的侄女,受到姨母的提攜與皇太子成婚?;侍舆€與她青梅竹馬,相愛不已。后被冊封為皇后,她的丈夫雖是皇帝,卻能與她“一生一世一雙人”,這樣的皇家愛情實在是羨煞旁人!兒子、孫子都是皇帝,自己也是從皇后到太后再到太皇太后,可謂是愛情與事業(yè)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