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技法 杜鵑花
【作 者】王中仁著
內(nèi)容提要:
杜鵑花,亦稱映山紅、山石榴等,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屬多年生木本花卉。在全世界近千品種中,我國占530多種,福建有35種。百合花,又名百石蒜、強瞿、摩羅等,是人們喜愛且常見的一種草本花卉。本技法書介紹的杜鵑與百合都是梢頭叢生近喇叭形花,但是它們卻有五瓣六瓣不同和長短之別。人們喜歡稱杜鵑為滿山紅,就是贊賞它成群成片的艷麗紅火。所以寫意畫杜鵑多用沒骨法,不僅要掌握單枝的形象,更要學會多枝多花疊加的畫法。百合以圣潔素雅著稱,因此多以淡墨勾寫,略添水色而成。
一、杜鵑花、枝、葉的結(jié)構(gòu)與畫法常見的杜鵑花,又稱滿山紅,花呈短喇叭形, 瓣分五片,中有蕊須。觀察時不僅要注意一般花形,更要抓住從蕾到全開放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形態(tài)和不同的朝向特征。先用硬毫或兼毫小楷筆練習畫單花,再練習畫多花組合。
勾線畫多花練習時,從自然觀察所得到紙面勾畫,有一個從自然物象到畫面物象,刪繁就簡,提煉取舍的過程。先仔細觀察,掌握花葉枝的連接規(guī)律,后進行組合的整體勾線描繪練習。
二、花朵畫法
1.勾線畫白花
先用淡墨千筆勾寫花形,再以少許石綠染蕊部或與柄接觸處。調(diào)石綠色時注意水化效果,保持顏色從有到無的自然過渡,切忌平涂。底色將干時以干筆濃墨畫蕊須。最后添托、柄,補葉。
2.沒骨法畫花與蕾
在觀察并掌握造型特征的基礎(chǔ)上,用羊毫筆調(diào)色點畫。注意調(diào)色要干凈透明,用筆分出干濕濃淡,區(qū)別俯仰開合花姿。(1)紅色花可用曙紅,深色部位可調(diào)入少許胭脂。蕊須用胭脂加一點點墨,在底色尚未全干時添畫?;ㄍ卸嘤锰冱S調(diào)墨。
(2)黃色花主色為藤黃,筆尖適量添加朱砂。蕊領(lǐng)用朱砂調(diào)墨?;ㄍ杏锰冱S調(diào)墨。
(3)藍色花主色為花青。調(diào)色時注意水韻與透明度,筆宜干,運筆宜慢,筆尖用色稍重,也可以加少許墨。藍色花瓣用色中引入一點白粉會使色澤更美。蕊領(lǐng)用花青調(diào)墨或用白粉直接點出。
3.葉的畫法
通常有單筆點葉、雙筆成葉、點葉勾脈與勾線填染等多種。
四、枝干的畫法
枝干的畫法與穿插布局在畫面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畫法上無論墨的濃淡,均以干筆為宜。
(圖一)粗干可先以淡干墨做沒骨畫法,再稍加深些的墨完成細部。小枝用墨應略加濃。
(圖二)先畫重墨枝干,再畫淡墨枝權(quán),最后添補小枝。(圖三)穿插布局要注意分權(quán)的濃淡、方向、長短與疏密的對比、變化。
五、花、枝、葉組合
先定枝生葉,要分開疏密及墨或色的濃淡。接著點花,注意花色的用筆深淺與干濕變化。最后畫花托,添花蕊 。
杜鵑花多成組出現(xiàn),要畫出花的不同朝向與開合。畫多組花時,還要注意花與枝葉的隱、現(xiàn)和遮擋。只有這樣才能增加層次,豐富形象。
1.《和風麗日映山紅》畫法
步驟一:用硬毫筆調(diào)墨畫枝干。墨宜干,尤其淡墨不能太濕,運筆不宜過快。
注意枝干的疏密與走向,定出畫面的大體框架。
步驟二:點葉生花。花用曙紅蘸少許胭脂,葉以藤黃調(diào)墨?;ㄅc葉要交替著
畫,必要時還要適當添幾筆小枝。要做到葉后有花、花后有葉。
步驟三:用胭脂調(diào)墨畫花蕊,用藤黃調(diào)墨點花托。在這基礎(chǔ)上用淡色或淡墨的
干筆添背景式的小枝小葉,以進一步豐富整叢花的效果。
步驟四:繼續(xù)添補枝葉,以增加滿山紅的氣氛。在右上角凌空挑出一枝干,再
畫一小鳥停在上面,可與花相對呼應。最后,題款、鈐印。
2.《紅白山花相映美》畫法
步驟一:先用曙紅調(diào)少許胭脂,點幾朵成組的杜鵑花,定出畫面主體物象的位置,注意開合、朝向、疏密變化。再用墨畫枝藤,初步形成布局。
步驟二:用藤黃調(diào)墨點畫杜鵑花的葉子,用墨勾線、再用石青調(diào)墨趁濕點填法
畫白山花的葉子。用胭脂調(diào)墨畫杜鵑花蕊。用干淡墨勾白山花外形。
步驟三:繼續(xù)畫重色葉和淺色葉,并適當用濕筆點補背景襯色。使畫面增加層
次,豐富韻味。用墨點花托,用干凈濕筆沾少許石綠點白山花中部。
步驟四:在白山花外沿適當補點一些襯色。注意襯色不宜太重,也不宜周邊全
襯。然后用朱砂調(diào)墨畫蕊須。最后,題款、欽印。
中國畫技法 杜鵑花【作 者】王中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