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管家
看了很多的全屋記,糖主越發(fā)有很深的感慨,孩子在家的成長環(huán)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的人格塑造。我們都希望給孩子一個最好的兒童房,但這個“好”的定義者,應(yīng)當是每天使用的孩子,而不是我們。
從孩子的切身需求出發(fā),造一個具有成長性的兒童房,今天糖主想引入一個新概念——兒童房加減法。
▍簡單來講就是:
當孩子小的時候,將兒童房中不必要的家具、裝飾減去;
等孩子長大了,再根據(jù)他們的真實需求,增加房間的擺設(shè)。
▍為什么要強調(diào)兒童房加減法呢?
國人傳統(tǒng)的兒童房總結(jié)起來就是個“滿”字,把家具使勁往里塞,見不得一點空位剩下。
比如說這樣的
▼
但事實上,將房間塞滿只是家長的過度腦補,并不是孩子的真實需求。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做減法,給他們更多地方玩耍;當孩子長大,有更多需求,就應(yīng)該做加法,相應(yīng)地增加家具。
那么該如何做減法呢?糖主覺得俘虜萬千姨母心的宋家三胞胎,大韓、民國、萬歲的房間是很好的參考。
三胞胎的房間是減法運用的好例子。整個房間沒有什么大件家具,只有一張睡覺用的矮床和兒童滑梯。
矮床選擇的是可折疊的床墊,平時把它折起來幾乎不占用空間。
ps:據(jù)著名教育專家蒙特梭利,貼近地面沒有圍欄的矮床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傳統(tǒng)有圍欄的嬰兒床,其實只是把孩子限制在我們認為的“安全”空間。
除此,房間地板和墻壁上都鋪滿軟墊,防止三胞胎在玩鬧的過程中磕碰傷。
電源插座上也很細心地裝上了電源插座保護蓋,避免意外的觸電。
房間的窗戶和門口還安裝了欄桿,防止調(diào)皮的三胞胎在沒有大人的情況下隨處亂跑,制造危險。
床、安全措施、少量玩具就是“國民三胞胎”房間里所有的東西。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需要的,真的不多。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一切有了新變化。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慢慢開始識字,閱讀與學習的需求上升;同樣增加的還有玩具、衣服雜物;還有最重要的,親子教育與引導。而這些,都需要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來配合。
下面就來看看,一兜糖屋主們是怎么做的。
▍需求1: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對應(yīng)加法:用繪本架打造“誘人”的閱讀區(qū)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君子蘭
▲ 繪本架能完整展示書的封面,比起書名,色彩斑斕的封面圖案更能激發(fā)孩子的閱讀欲望。
▲ 相比傳統(tǒng)書架,繪本架能讓孩子更容易把書放回原來的地方,有利于從小培養(yǎng)“物歸原位”的習慣。
▲ 床邊安上擱板,再放上故事書,打造睡前閱讀角。
▍需求2:更高階的探索玩樂形式
▍對應(yīng)加法:帳篷、世界地圖、游戲地毯、黑板墻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rayli拉娘
▲ 充分利用高架床的下部空間,帳篷就像孩子的“私密領(lǐng)地”。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才狼-51耳機網(wǎng)
▲ 在房間里增加一個小帳篷,加上有趣的掛件、燈飾,立馬就能營造一個孩子喜歡的探險樂園。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sisi
▲ 以世界地圖為墻紙,小小的房間里胸懷大大的世界。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二次元健忘癥患者
▲ 在地面鋪上巨大的游戲地毯,把整個房間變成樂園。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才狼-51耳機網(wǎng)
▲ 用黑板漆涂滿一整面墻,讓孩子盡情發(fā)揮想象空間。
▍需求3:日益增加的玩具和雜物
▍對應(yīng)加法:科學的收納系統(tǒng)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rita
▲ 把收納分為“展示型收納”與“隱藏式收納”,好看的放外面,零碎的藏起來。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葉小宅。
▲ 床頭柜用收納箱代替,平時玩耍的時候一整桶拉出來,搬到空地上。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徐小缺
▲ 階梯式收納柜,柜面還能臨時兼任桌面。
▍需求4:親子交流與陪伴
▍對應(yīng)加法:讓大人和孩子平行視線的桌椅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冬眠在夢里
▲ 宜家的兒童房系列是很多屋主的選擇,顏色繽紛,邊角圓滑,移動輕便。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Queen
▲ 圓桌不僅省地,還有天生的親密感。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小花花
▲ 在書桌旁打一個卡座,大人在一旁看書,陪伴著孩子伏案學習。
▍需求5:能靜下心來的學習區(qū)域
▍對應(yīng)加法:“嚴肅的”書桌椅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多多
▲ 書桌與床平行布局,房間用家具的顏色明顯劃分為三個區(qū)域:黃色學習區(qū),白色收納區(qū),橙色睡眠區(qū)。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黑貓警長
▲ 轉(zhuǎn)角書桌能很好利用雞肋角落;軟木板上墻,展示常用的課程表等。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數(shù)字
▲ 房間小,利用一整面墻整合書桌與書架。
圖片來自一兜糖屋主@Hi多美
▲ 學習區(qū)應(yīng)放在光線最好的窗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