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疏肝利膽湯
【組成】柴胡10克,黃芩8克,海金砂(草)15克,金錢草15克,雞內金10克,川郁金8克,炒金鈴子10克,白芍10克,炒枳實10克,赤茯苓15克,車前子10克。
【用法】以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疏肝利膽,清熱除濕,理氣和營,止痛散結。
【主治】肝膽濕熱蘊結之膽石癥、膽囊炎、急性黃疸及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等。
【來源】湖北中醫(yī)學院教授李培生驗方。
2、膽道排石湯
【組成】柴胡、枳實各9克,虎杖、郁金各15克,制大黃9克,大葉金錢草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利膽排石。
【主治】脅痛(膽石癥)。
【來源】上海醫(yī)科大學姜春華教授驗方。
3、茵陳排石湯
【組成】茵陳30克,生山梔10克,生大黃10克,元明粉10克,金錢草30克,廣郁金15克,蒲公英15克,廣木香9克,枳實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2次分服。
【功效】清利濕熱,利膽排石。
【主治】膽石癥。
【來源】解放軍總醫(yī)院陳樹森教授驗方。
4、排石定痛湯
【組成】酒炒龍膽草10克,金錢草6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降香5克,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旋覆花10克(包),天葵子10克,煨三棱10克,紅柴胡10克,硝石(即火硝)15克。
【用法】上藥除硝石1味分5次另行沖服外,加水2500毫升濃煎至900毫升磅,分2日5次服。15劑為1個療程,痛止即停藥。平時可4日服藥1劑(即2日服藥1劑,休息2日)5劑可服20天,服完停藥20天。
【功效】泄火為主,佐以疏肝清膽,散結軟堅,化石止痛。
【主治】膽道結石。
【來源】湖北中醫(yī)學院名老中醫(yī)張夢儂驗方。
5、疏肝利膽排石湯
【組成】柴胡、郁金、黃芩、白芍、雞內金、川楝子、延胡索各10克,枳實、大黃(后下)各6克,青皮、陳皮、甘草各5克,金錢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疏肝理氣,利膽排石。
【主治】膽石癥(肝郁氣滯型)。
【來源】浙江省名老中醫(yī)盛循卿驗方。
6、茵陳膽道湯
【組成】茵陳78克,梔子39克,黃芩39克,枳殼39克,木香39克,大黃39克,金錢草78克,柴胡3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功效】清熱、利膽、排石。
【主治】肝、膽管結石病。
【方解】方中茵陳、梔子清熱利濕,柴胡、黃芩舒肝清熱,枳殼、木香理氣止痛,金錢草清熱利濕排石,大黃通里攻下。
膽道排石湯1號
【組成】柴胡、郁金各12克,金錢草30克,廣木香18克,枳殼12克,大黃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疏肝理氣,利膽排石。
【主治】氣滯型膽石病。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理氣,金錢草清熱利濕,郁金活血止痛,木香、枳殼理氣止痛,大黃通里攻下。
苡米綠豆粥
苡米一兩,綠豆30克,薄荷5克, 白糖20克,先將薄荷水煎5分鐘去渣,加入綠豆,苡米煮粥,熟后調入白糖即成。
每日一劑,此方清熱解毒,利濕排膿,對治膽囊炎,膽結石有用。
扁豆蓮子粥
白扁豆了30克,蓮子肉20克,苡米40克,大米二兩,大棗10枚,陳皮10克。先將陳皮水煎去渣,再放入另五味中藥煮粥食用。每日一劑,二次分服。
此方健脾利濕,解毒排膿,對治膽囊炎,膽結石有一定的療效。
珍珠草豬肝湯
珍珠草干品30克,豬肝二兩,食鹽適量。先將珍珠草水煎去渣,再入洗凈切片的豬肝煮湯,加入食鹽即成。每日一劑,此方平肝清熱,解毒利濕。
對治膽囊炎,膽結石,急性傳染性肝炎有效。
玉米須湯
玉米須30克,將玉米須水煎5分鐘,取汁飲用,每日2劑。
此方清熱利尿,用治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腎炎水腫。
吳咸中——國醫(yī)大師,1925年出生,天津醫(yī)科大學、天津市南開醫(yī)院主任醫(yī)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