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周邊蔥嶺南有國名叫天竺,現(xiàn)在改叫印度,時分東西南北中五大塊。姑且分別叫東、西、南、北、中印度,唐初,印度半島最強大的中印度統(tǒng)一了印度半島建立了摩揭陀帝國,并很快與唐朝建立了友好關系。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
推測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印度、二是拜會吐蕃王松贊干布,睦鄰友好、三是看看文成公主。但此時印度發(fā)生了政變,纂位的新王阿羅順那聽說大唐使節(jié)入境,竟派了2000人馬半路伏擊,除王玄策、蔣師仁外從騎皆遇難,王玄策被擒扣押,后來,王玄策、蔣師仁尋機逃脫,發(fā)誓要滅絕印度,以雪使者被殺之恥!
兩人于是策馬北上,渡過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了尼泊爾。在尼泊爾,王玄策與尼泊爾王談判,以吐蕃王松贊干布的名義,向尼泊爾借得7000騎兵,同時還檄召臨近處各大唐藩屬國,外加吐蕃松贊干布派來了1200名精銳騎兵,人馬總數(shù)接近一萬。自命為總管、命蔣師仁為先鋒,直撲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