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晃振旅還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且勞之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時諸軍皆集,太祖案行諸營,士卒咸離陳觀,而晃軍營整齊,將士駐陳不動。太祖嘆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
徐晃原跟隨楊奉,曾保護漢獻帝東行,有功。后降于曹操,跟隨曹操四處征戰(zhàn),于延津率兵擊殺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燒糧草,平馬超時率先渡河,守漢中時大敗蜀將陳式,多有戰(zhàn)功。特別是在解樊城之圍的戰(zhàn)斗中,羽軍既退,舟船猶據(jù)沔水,襄陽隔絕不通,而孫權襲取羽輜重,羽聞之,即走南還。,徐晃率軍長驅之入,一舉擊退蜀軍。
關羽和徐晃是同鄉(xiāng),關羽是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徐晃河東郡楊縣(今山西洪洞東南)人,漢末三國時期同郡之人為同鄉(xiāng)。而且兩人關系很好,關羽曾在曹操手下呆了一段時間,應該是那時候結交的。樊城之戰(zhàn)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
《三國志 徐晃傳》記載: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zhàn),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當時,徐晃對外宣稱進攻頭屯,而秘密進攻四冢,關羽擔心四冢有失,隨即率領五千人馬出戰(zhàn),被徐晃擊敗,關羽士卒死傷無數(shù)。
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zhàn)役。
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發(fā)動第一次北伐時,身處魏國上庸的孟達意圖回歸蜀國,徐晃以司馬懿的副將身分,跟隨征討孟達;在城前叫陣時,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回營后不治身死。
徐晃在198年跟隨曹操破呂布,199年與樂進史渙一起斬殺眭固,封裨將軍。
207年,徐晃跟隨曹操經歷與袁紹決戰(zhàn),從征袁譚袁尚,從征烏桓。因功封為橫野將軍。
220年,張遼守合肥期間威震逍遙津,后以援軍形式救援樊城,因徐晃戰(zhàn)勝關羽而止。因功拜前將軍,封晉陽侯。
219年解圍樊城,戰(zhàn)勝關羽。
220年因功升為右將軍。
歷史上,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謚壯侯,應為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