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
光孝寺是嶺南地區(qū)年代最古、規(guī)模最大的名剎,承載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故事與傳奇。其中,虞仲翔祠及碑便是這眾多傳奇中的一抹亮色。
虞仲翔,就是三國時期的著名學者虞翻,他因直言不諱而觸怒孫權,被貶謫至廣州。然而,即便身處逆境,虞翻仍講學不倦,門徒眾多,其學識與人格魅力在嶺南地區(qū)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學者,光孝寺內特設虞仲翔祠,并立碑以記其事。
而這塊碑,便是我們今天要重點介紹的——《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3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的書寫者伊秉綬是清代碑學中隸書中興的代表人物之一,伊秉綬的書法風格獨特,工書尤精篆隸,其隸書作品更是被譽為“超絕古格”。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4
伊秉綬,字組似,號墨卿,晚號默庵,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人,故人又稱“伊汀州”。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30歲的伊秉綬踏上了赴京趕考之路。舉中正榜后,他留居北京,有幸得到了大學士朱珪、紀曉嵐的賞識與器重。在兩位名流的引薦下,伊秉綬得以出入太子傅朱珪的府邸,甚至一度住在紀曉嵐家中,為其孫子授課。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5
更為幸運的是,伊秉綬還拜當時最負盛名的書法家劉墉為師,系統(tǒng)學習書法。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風格獨特,對伊秉綬的書法風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劉墉的悉心指導下,伊秉綬的書法技藝日益精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6
他的隸書風格獨特,平實、方正、博大,線條厚實,書風雄偉,古樸典雅,被贊為“清代第一”。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7
在用筆上,他注重“拙”的表現(xiàn),蠶頭蠶尾,直來直往,裹鋒中鋒澀行,收筆處多為渾圓之形,單字線條則以等寬直線為主,中段不作較大提按變化,線位結構均勻,整體風格極為鮮明。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8
伊秉綬的隸書作品,用筆粗細變化甚微,線條偏直且平直縱橫,整體風格嚴整工穩(wěn)。在《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中,這種風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每一個字都仿佛經(jīng)過精心雕琢,既保留了隸書的古樸韻味,又融入了新的藝術元素。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9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伊秉綬在書寫此碑時,特別注重字與字之間的空間布置,使得整體布局既茂密整齊又顯得古茂沉穩(wěn)。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0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1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2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3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4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5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6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7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8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19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0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1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2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3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4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5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6
清 伊秉綬 光孝寺虞仲翔祠碑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