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心,是愛的同義語。
從孩子不會走的時候,母親就想著待孩子會走了就省心了,待孩子真的會走了,卻感覺更不省心了;孩子沒上小學的時候,母親就想:待孩子上了小學就省心了,待孩子真的上了小學,卻感覺更不省心了。一直到后來孩子讀中學、讀大學、讀研究生、讀博士、進入職場,可能都有類似的體會——總以為下一站就叫“省心站”,結果,“省心站”至今都沒有迎來。終于明白,母親,就是個無法省心的角色,活到老,操心到老。
但是孩子終要長大,終要遠離父母的庇護,擁有屬于自己的生活。父母能做的只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和鼓勵,一切需要孩子自己去創(chuàng)造。
何為創(chuàng)造?我所理解的創(chuàng)造不是真正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個獨一無二可以申請專利的產品,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打拼創(chuàng)造一分令自己滿意的生活,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職場不是你可以為所欲為,不求上進的地方,而是檢驗一個人生存能力、工作能力、抗壓能力和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綜合訓練場。在這里,你需要去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快速地適應快節(jié)奏帶來的壓力,最終修煉成為更好的自己。
現(xiàn)在最大的“90后”30歲了,進入了而立的階段。他們已經(jīng)在職場打拼了六七年的時間,有些人可能已經(jīng)努力成為公司的管理階層,但也不乏有些人默默無聞在基層打拼。無論你在職場上正風生水起,還是水深火熱,這些成就和困境都深深牽動著父母的心。
盡管不常在父母身邊,但是他們也十分擔心你在職場上的表現(xiàn),電話里時常會問:
最近工作怎么樣?。?/span>
有沒有什么困難?。?/span>
身體能不能受得了?。?/span>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孩子們會說“挺好的”“沒啥困難”“不累”這樣簡短的回答搪塞過去。實際上是,領導交代的營銷方案遲遲沒有頭緒,焦頭爛額;剛跟同事吵完架,氣場不和;會議上頂撞了老板,心事重重。
身處職場,抱怨和唉聲嘆氣成了每天生活的調味劑,時不時加些佐料,攪拌攪拌,成為一鍋糊涂湯。外在的壓力和無形的壓力讓人透不過氣來,情緒變得越來越糟糕,哪還有時間想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呢?
最近一檔很火的綜藝節(jié)目《我和我的經(jīng)紀人》熱播,這部講述經(jīng)紀人與藝人職場生活的節(jié)目一播出就迎來了很多的熱議,有些人覺得很真實,有些人覺得還是有作秀的成分。
但是與我個人而言,我更在乎這個節(jié)目帶給我的職場沖擊。我相信每一個初入職場的人都是“琪仔”。
“琪仔”是誰?她是事業(yè)正處于爆發(fā)期的白宇的宣傳經(jīng)紀,外表雖然不夠出眾,卻十分努力。我從“琪仔”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個被領導定義成工作能力匹配不上藝人的成長速度的女孩子,頂著巨大的壓力去做一些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她說很多次她獨自坐在駛向機場的車里哭,我懂她的焦慮,我懂她的眼淚背后的巨大的委屈。
但是這個倔強天真的女孩沒有放棄,擦干眼淚繼續(xù)努力,她說“我就想看自己極限到底在哪,反正這么多年一直在挑戰(zhàn),那就挑戰(zhàn)到極限?!背弥€年輕,多攢些本事,總歸沒錯?,F(xiàn)在節(jié)目播出了兩期,我相信這個大眼睛女孩會收獲成長。
沒有任何一份努力不值得被尊重,但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
你必須得更努力。
有大部分的父母沒有在職場上生活的經(jīng)歷,但是他們心疼努力拼搏的子女,但是除了噓寒問暖卻什么忙也幫不上,但也有一些父母無論是生活閱歷還是人生經(jīng)驗都非常豐富,他們想通過自己這么多年的閱歷來提醒子女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職場人。
暖心校長張麗鈞就是這樣一個愛操心的媽媽,她在她的新作《我懂你的欲言又止》中寫道:我兒子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存在感、成就感也頗強。但是,身為母親,我依然不能對他完全放心。有時候看到自己身邊的同事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職場問題,我馬上就會想:我兒子會不會也有同樣的問題呢?
于是她為兒子寫了“職場守則21條”,希望他能在職場不留遺憾,成為一個讓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1.早晨不去公司刷牙、洗臉、大便。
職場是一個需要規(guī)章的地方,任何一個職場人應該注重自身形象。好的形象會讓同事和老板感覺舒服,也會幫助自身提升自信。
2.永遠在被人提醒“頭發(fā)該理了”之前理發(fā)。
職場人應該自律,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也代表著公司的形象。別讓邋遢的自己損害了公司的形象。
3.寧可穿破,不可穿錯。
服裝禮儀十分重要,不同的場合要擇不同的服飾,這是對客戶的尊重,增加簽單的幾率。
4.出了家門就絕不趿拉著鞋子走路。
在家可以放輕松,除了家門就要時刻審視自己,不要做一個拖沓的人。
5.與人談話時毅然按掉任何人的手機來電(讓眼前這個人覺得比天邊那個人重要)。
會議上或者與重要客戶談判時,要時刻記得將手機調成靜音模式,即使忘記關靜音,也請按掉手機來電,這會讓客戶覺得他很重要,容易建立起對你的好感,促成合作。
6.電腦桌面與辦公室桌面要時常清理。
歸納整理能力在職場也是十分必要的,日本頭腦研究大師園善博曾在《不知不覺讓頭腦變聰明的小習慣》中講到:時常清理辦公室桌面有助于提升歸納整理能力。這會讓你的演講和總結更精彩。
7.與人吃飯,搶著買單。
搶著買單會增加同事或者客戶的好感,畢竟人都是愛跟敞亮的人做朋友的。
8.與上級對話口氣不軟,與下級對話口氣不硬。
不做對上級阿諛奉承的人,不做對下級耍威風的事兒。
9.不在背后說任何人的壞話。
在背后說人壞話,不僅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也降低了自身的涵養(yǎng)。
10.如果覺得上司做錯了,先拿出建設性的意見再開口,否則就閉嘴。
不要當面否定你的上司,誰的決斷都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案,可私下跟上司溝通,這會讓領導覺得你尊重他,而不是有意針對他。
11.永遠不要帶著怨氣向上司要名要利。
你的價值一定要配得上你的名和利,與其抱怨,不如證明自己值得。
12.上司也需要朋友,不要巴結,但要貼心。
對待上司要像對待朋友,朋友之間不需要巴結,貼心一點總沒錯。
13.對神一樣的對手要真心服氣,對豬一樣的隊友要真心援助。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O虮茸约簭姷膶κ謱W習,向比自己弱的對手伸出援手,這才是大家風范。
14.做一個會“偷師學藝”的有心人。
并不是真的要你偷師學藝,而是要你學會善于觀察,觀察身邊人的處事方式以及做事標準,不知不覺對自己產生影響。
15.永遠不要把“賺錢”當成最高追求。
你若太愛錢,錢就不愛你。
急功近利容易讓人迷失心智,急于求成容易讓人誤入歧途。
16.被人嫉妒說明你還沒有超他太多,要知道,土丘不會嫉妒珠峰。
受人嫉妒不是壞事,但也要清楚地認識到,你只是超過了別人一點點。
17.一吃虧,就偷笑。你姥姥講話:明里人虧欠,暗中天償還。
人們都說吃虧是福,別把吃虧當成你止步的墊腳石。這一次吃虧了,下一次會在別的地方償還回來。
18.比攢錢更重要的是:攢本事、攢人氣、攢健康。
攢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攢了多少本事、攢了多少人氣、攢沒攢下健康。
19.凡是值得一做的事,不問結果,全力去做。
如果覺得值得去做的事情,不必糾結,全力以赴,即使不成功也值得。
20.別人吃一塹,自己長一智。
別人做錯事,不要給予嘲笑,反而要提醒自己,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才是最明智的。
21.拖拉就是弱智。
時間成本很貴的,別把時間浪費在拖拖拉拉上。
這21條法則不僅是針對即將步入職場的學子,也適用于在職場多年卻渾渾噩噩的人。
這幾乎包含了所有職場人可能或者已經(jīng)遇到的難題,希望通過分享這些經(jīng)驗給職場的迷茫者一些指點和建議。
當你做好了這些準備,踏上職場生涯的時候,相信你的職場生活會收獲良多。
最近身邊的人紛紛離職,弄得人心惶惶。我的朋友楊揚也被辭職了,辭職的原因不是他犯了錯誤給公司造成了重大的損失,而是因為公司整體的業(yè)績不好,需要縮減成本。
他于是成了眾矢之的,經(jīng)理找他談話的時候說:“我也不想事情會到這個地步,但是現(xiàn)在你這個部門已經(jīng)要裁掉了,實在沒辦法”,當時楊揚的心情十分沮喪,但是好像因為自尊心又沒辦法再為自己爭取什么,只能選擇默默承受“失業(yè)”帶來的壓力。
前兩天,他跟我說:“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因為這個社會需要更出色的人,要么出色、要么出局”,這些天他一直在邊找工作邊學習,壓力雖然很大,但是每天很充實。這讓我也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身處在溫室里,工作和生活都平淡沒有波瀾,一旦這個溫室不再提供溫暖的時候,那么該出局的人是誰呢?
我漸漸地意識到,因為安逸讓我對自己降低了要求,因為不夠努力讓我變得越來越平庸,因為平淡,讓我在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路上迷失了方向。
生存法則告訴我們:要么出色,要么出局。
現(xiàn)在的我沒有更好,但最起碼是我想要的狀態(tài),我的父母為我感到高興,雖然偶爾也會“瞎操心”。
雖然我們步入職場,看似逃離了為我們操心的父母,但是總有一個電話帶著關切,總有一句叮嚀帶著愛意,總有一種溫暖帶著欲言欲止。
也強悍也溫軟的暢銷書作家張麗鈞最新力作《我懂你的欲言又止》,作者用一支溫柔細膩的筆和滿滿的驚喜力,將人們無法訴諸外人的隱秘心事,在內心掀起狂瀾的痛苦委屈、歡樂幸福、愛恨情仇、職場謎團娓娓道來,唯愿給讀者心中注入源源不斷的理解、溫暖和愛。
聰明的人懂你的言外之意 愛你的人懂你的欲言又止
所有受過的傷都可以被愛治愈
作者簡介:張麗鈞,朱自清的隔代弟子,暢銷書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語文特級教師。文風自然靈動、清麗脫俗,出版?zhèn)€人文集二十余部。多篇文章被選入內陸、香港地區(qū)、新加坡中小學課本,多篇文章入選全國高考、各省市中考試卷。